第一眼见到郑军华的人都会感到,从二军大医学博士毕业的他,挺拔的身躯,充满阳刚之气的国字脸,既有学者的知识,又有军人特有的气质,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闪烁着坚强的目光,脸上挂着微笑,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他心里透亮得像镜子。”人们常常这样夸他。郑军华当医生信奉一个“情”字。他说:“每位临床医生对患者都要仔细诊断;每位外科医生开刀时都要用心手术。作为一名医生能得到患者的认可和信赖,是最快乐和自豪的事情,付出的再多也是值得的。”
不辱使命是他的追求
如果说,泌尿外科临床和学科研究是一首大型交响史诗,那么,早年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研究和创新就是一段轻柔曼妙的前奏曲,唱响了一曲跌宕起伏、震撼人心的医疗史上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崭新乐章。
开拓者的欢乐莫过于在挑战中创新进取,希冀着到达成功的彼岸。10多年前,泌尿外科微创手术这一被称为“钥匙孔”的技术在国外也是一项新技术。2007年,郑军华开始了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的艰难探索。每天沉浸在一系列高端、复杂和疑难问题的包围中,胆大心细的郑军华乐此不疲:“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拥有青山绿水,在那里你可以自由自在地呼吸,纵情发挥,内心不会受到拥挤。”作为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郑军华开垦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事业新天地。
时任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的郑军华,在微创科室成立后的最初两年,全年手术量仅几百台,但郑军华和同仁们不气馁,相信自己在做有意义的努力,只要坚持,终有回报。他刻苦钻研技术,不断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业务上的难题,由此成为上海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第一人”。他瞄准患者疑难杂症的“重点”。在上海地区,郑军华率先开展了腹腔镜下肾脏部分切除手术。这种手术在传统的开腹条件下,就是高难度的,改用微创技术,自然难上加难。但这道难题在他手上解开了。
郑军华擅长各类泌尿外科手术,病区微创率高达90%,业务水平始终走在微创领域的前沿;他尤擅长治疗各类疑难杂诊,大胆运用自己的医疗技能,敢于承担风险,为更多的重症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他每年手术350台以上,最多的一天通宵达旦要做10台手术;迄今,累计手术总量已达上万台,其中重症病患手术达30%以上。
▲在郑军华看来,只有密切关注学科前沿发展,不断创新,才能成为“弄潮儿”
勇闯医学禁区,为患者带来福音
“攀登医学高峰,勇闯医学禁区,为患者带来福音。”这是市一医院医生们对郑军华评价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2017年10月,市一医院泌尿外科收治了一位来自浙江的巨大的晚期肾癌肿瘤重症患者,肿瘤直径已长到近40厘米,癌栓已沿着下腔静脉生长到右心房,随时有脱落而立即死亡的可能。因手术风险极大,许多医院已不肯救治。家属在“走投无路”的窘境下,抱着一丝希望来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求助。
“医生,救救我!”——那是声嘶力竭的求助。患者把躲避死神纠缠的全部力气都握在医生的手上。郑军华感觉到那股与死神相拚的力量。他也紧紧地握着患者的手,他的心情与患者的心情是一样的。这名患者病情非常棘手:如果不做手术,即使进行靶向治疗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综合治疗,患者存活时间短;如果进行这高难度的手术,稍一不慎,患者就有可能死亡在手术台上。
接着,是一场生死边界的鏖战。“人不是那么容易死的!”越是踩着患者死亡的边缘,郑军华这样的感觉越深刻。对于这样的危重患者,生命实际是悬于一发,而这一发就犹如医生心里的一念游丝。在大多数情况下,正是因为医生“救死扶伤”的信念坚强和牢固,患者才能从死亡线上得救。事实上,促使郑军华绝不放弃的就是“一丝希望”。他说:“一丝希望,你都要用百分之百的可能去争取。”
当时,郑军华在仔细分析病情后,组成了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MDT)作了仔细研究,反复评估,制定了缜密的手术方案。整个手术过程中,险象环生,处处都是难关,不仅进行右肝区粘连处破损处的修补,还要做腔静脉侵犯区的切除和修补,腹主动脉旁转移的3个鸽蛋大小淋巴结的剥离。经过4个多小时的手术,患者重量达20多公斤的巨大肾癌肿瘤得到了彻底剥离和根除。术后检查报告显示:患者恢复良好,无全身并发症。“郑医生有一颗金子般为患者服务的心。他是我家感激不尽的恩人啊!”这位闯过“鬼门关”的中年患者向郑军华和他领衔的团队深深地鞠躬。这充满诚意的鞠躬,使郑军华感到无比欣慰。“作为一个医生能得到患者的敬重,这是最大的幸福!”郑军华对记者感慨地说。
是啊,生命的价值是相互传递的,郑军华正是从重症病危患者的笑靥里获得幸福、愉悦和满足……
攀登医学高峰视为生命中的最强音
郑军华继承了恩师、泌尿外科泰斗闵志廉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颖浩教授等前辈们的衣钵,“无私奉献,治病救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郑军华从医近30年来始终践行的行为准则,并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为一生的追求。他前10余年,一直围绕着肾脏移植和肾脏保存,成功研制了肾和多器官保存液,实现成果转化,填补了国内空白;主编国内外第一部《器官保存学》出版,裘法祖院士和吴孟超院士在为该书作序和题词时,高度评价了郑军华在肾移植患者的排斥反应和肾移植前后性激素、性功能和生育能力等学科领域做了大量前瞻性和标志性工作。
手术是治疗肾癌最基本的治疗方法。郑军华和他的团队在手术切除肿瘤范围的大小和肾癌转移的机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郑军华认为,一个好的外科医生,一定要关注分子外科学。他坦陈:“手术只能切除肿瘤,如果转移至全身,医生也爱莫能助。而分子外科学关注的是肿瘤发生转移的机制。只有弄清肿瘤如何转移,才能切断转移的途径。虽然从实验到临床,还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但这可能是今后该学科国内外发展的趋势。”
郑军华对未来充满了自信:“我始终强调学科建设与研究工作必须紧跟时代,大数据以及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为肾癌研究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泛癌症图谱’时代的到来,研究者更清楚地看见癌症的进展过程。通过大数据分析,肾透明细胞癌肿瘤演变过程逐渐清晰,形成较为明晰的模式图,推动了整个研究的进展。此外,肾透明细胞癌代谢重编程及作用靶点的明确,使得100余肿瘤靶向药物涌现,实现针对性精确‘制导’。因此,只有密切关注学科前沿发展,不断创新,才能成为‘弄潮儿’。”
名医简介
郑军华: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兼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专科分会常委兼主任委员助理、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结石与感染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任《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等杂志编委。
近1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肾癌的微创和浸润转移的转化医学研究,发表此领域SCI论文70余篇;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卫生系统新百人;获“李瑞麟医学教育奖”、吴阶平医学奖、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作者:严伟明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任荃 唐闻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