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流量更要有担当,网络剧拥抱大时代方能变强 | “文化产品,什么才是有价值的流量”系列报道①

2019-02-24信息快讯网

有流量更要有担当,网络剧拥抱大时代方能变强 | “文化产品,什么才是有价值的流量”系列报道①-信息快讯网

【编者按】眼下,不少文艺创作和文化产品很关心如何提高“流量”,甚至有了所谓流量崇拜。流量是作品影响力和传播力最直观的指标,也可以转化为产品的经济效益。但文化产品,切不能一味“博眼球”“上热搜”、为流量而流量;文艺工作者们更需认清,只有体现正确价值观的流量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报今起刊登“文化产品,什么才是有价值的流量”系列报道,探讨互联网影视、电视综艺真人秀、动漫二次元等文化产品,该如何用流量为主流价值的传播赋能,从而避免滑落泛娱乐泛物质化陷阱;探讨如何用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文化产品走得更远。

有流量更要有担当,网络剧拥抱大时代方能变强 | “文化产品,什么才是有价值的流量”系列报道①-信息快讯网

熟悉网剧的人不难发现,虽然现在视频网站和应用平台不少,但是它们首页热推的网剧和网络大电影却面目相似——“盗墓”“罪案”“宠甜”几乎成了所谓流量担当。这些占据显眼位置的热剧中,刺激眼球的案发现场、阴暗墓室,以及披着古装外衣的奇情虐恋成了主角。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网络视频用户已成为影视剧的消费主流之一,不仅年轻人乐于上网追剧,“50后”“60后”用户也正在大量涌入网络。新的机遇面前,行业更需思考,流量和关注不仅意味着市场蛋糕的扩大,如何才能做到既有流量更有担当?

“网络剧要升级,大制作、大资金之外,更呼唤大视野,大关照。从传统文化到现代社会‘百工图’,从平凡人的生活、奋斗者的故事到英雄人物的事迹,都是有待挖掘的选题领域。”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网剧是网络产品更是文化产品,不能忽视其文艺属性和对受众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高流量网剧频现的当下,如何与时代话题和大众需求真正接轨,如何担负起“现代说书人”的职责,才是网络剧在变“大”之后真正变“强”需要思考的。

挠抓所谓审美“痒点”,风格窄化类型雷同

“资本的大量进入让网络剧很火,但真正让观众叫好的网络剧很有限,远没达到饱和的程度。”导演陈可辛曾在一次网络剧论坛中表达过这样的担忧。这也是业界的某种共识——尽管“爆款”剧时有露出,但网络剧题材供给单一的问题依旧突出。报告显示,在2018年网络播放量前20的剧集中,古装言情占到一半以上,探案冒险题材数量位居第二,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只有一部,历史正剧缺席。

这种类型“偏食”与网络剧的发展脉络有关。有业内人士总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网络剧的亮点与活力是其拓展了传统电视的表现领域,填补了某些审美趣味空白。然而,当网络剧逐步成为年产量一度接近400部的文化产品时,新锐的“补位者”姿态急需转变。

如果大投资、大制作,只是一味挠抓青年人的审美“痒点”,“大”起来的网络剧同样难以实现突破。在过去一段时间中,荧屏缺席的探案题材成为了网络剧的热门,一时间,刑侦剧层出不穷。只是,为了吸引眼球,造成戏剧效果,不少作品将展现重点放在了血腥的案发现场,甚至片面放大了人性的扭曲与阴暗面。类似猎奇呈现,不但很难打开“全龄”受众局面,很快也引起了目标受众青年观众的审美疲劳。再回到当下,一批脱胎于网络文学,主打“宠甜”模式的古装言情剧集,以“打擂台”的姿态登上各大影视平台的推荐首页,不仅成为架空历史题材的温床,还用八卦历史、尔虞我诈消磨了奋斗、昂扬向上的志气。

突破原地打转的审美闭环,呈现真正的“时代表情”

“盗墓”“罪案”“宠甜”成为主推内容,更显示出平台方被“流量”裹挟后的内容创新不足。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观众的真实需求与网络的流量判断之间存在不容忽视的落差——为了流量,密集集中地投放曾走红的内容,其实也在“伪造”着观众的审美趣味,久而久之,网络审美便成为了一个原地打转的封闭内循环。

在文化学者看来,网络剧要破题,首先要戒除唯流量是瞻的理念,其次,要踏踏实实研究观众的审美趣味,拥抱多元的文化内容需求,让网络剧的创造力与文化担当相结合。

事实上,具有生活特质与历史厚度的内容并非没有市场。有网剧便因为细腻刻画了“北漂”“沪漂”一族的奋斗与收获,激发大量网络话题;还有一些校园题材直击了独属于中国校园的青春悸动,引发观众学生时代的美好记忆。创新的表达与历史厚度也可以相辅相成。有“爆款”剧集充满了对地方小吃与民间风俗的介绍,而正是这些看似不打眼的小细节,撑起了剧集的格调。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网络剧便从小众文艺样态进入客厅卧室,成为很多人文化生活必备。2011年某网络平台推出的第一部网络剧作品的总点播量为2000多万,如今,这个数字还不到一部网剧一集的流量。报告显示,近年网络剧的年度平均单集播放数逐年递增,从2015年的0.72亿,上涨到了2018年的7.18亿,翻了近十倍。拿“穷”作营销已成“过去式”,如今的网络剧不但有知名演员撑门面,幕后的阵容更是强大。

在这样的发展格局下,看似根据观众需求而来的“大数据”与“流量”,已经不能成为文艺作品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的借口。“成熟的大众的文艺样态应是集体经验的优质载体,交织着历史记忆与国人鲜活的时代表情。”在陈少峰看来,等待网络剧挖掘的选题空间依然巨大。

作者:本报记者  张祯希

编辑:叶松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工信部:2019年春节期间移动数据流量消费增长翻倍
春节假期移动数据流量消费增长130% 资费下降推动视频拜年流行
1.2万支“红色文艺轻骑兵”送文化进万家
饱和式众筹!流浪地球周边产品众筹完成度7338%,发起人原以为卖不出去
百年民族品牌马利颜料携手宝马MINI COOPER,上海这个区“文化强区”又有新动作
2018年上海市网络安全态势分析年度报告发布
上海将建全球首个5G火车站!力争年内外环内室外5G网络基本覆盖
上海将力争今年实现中心城区室外5G网络基本全覆盖
除了高速上网,5G网络的室内定位精度可达米级
记者亲身体验5G网络:装基站像装灯泡,上行下载都是高清
《中国诗词大会》的流行体质:“神仙打架”藏着我们对美育这道文化命题的集体推崇
安徽7地入选新一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皖北多于皖南 有你的家乡吗?
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非遗文化展演庆元宵
《流浪地球》周边产品迎来“饱和式众筹”
普京:俄前景武器在世界上没有同类产品! "锆石"高超音速导弹威力近核武
文汇时评 | 应该唤醒乡村“沉睡的资产”
快讯!马杜罗宣布委内瑞拉与哥伦比亚断交
日本一妈妈因狂晒女儿的“丑照”走红网络,网友为娃心疼:哈哈哈哈是亲妈吗?
用文化照亮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文化发展支撑城市先行示范
以融合创新谋划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位一夜成名的流量明星被央视曝光!微博的最新回应来了
文化视点 | 综艺真人秀非要把故事说成“事故”?
文化视点 | 这位“百科全书式学者”用一生追索中华文明根脉
货值近800万元高雄农渔产品直航运抵平潭
喜报!温州平阳获批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2018年度24部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出炉!这些小说你读过吗
陈崎嵘: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整体崛起,放弃穿越、重生、异能等“捷径”
青少年题材文化产品,拿什么满足“一键获取世界”的网生代
唐家三少:整整15年“不断更”,是我对网络文学的真挚告白
跨城顺风车平均距离283公里,收入203元:产品认可度高,后续还需优化
视频“换脸术”走近大众,引爆亿级流量后为何令人担忧 | 文化视点
挟流量以博“天价”?粉丝经济不是挑战市场秩序的通行证 | “文化产品,什么才是有价值的流量”系列报道⑤
联想CEO称华为折叠手机是PPT产品,网友:你忘了三年前给高通投的5G票了吗?
宫斗文化在网络平台复燃!警惕“权谋学”被部分年轻人奉为“人生指南”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