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不确定性中,人的信念是确定的!”郑军华:依靠组织力量,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飘扬-LMLPHP

2020年的武汉战“疫”,是一场和病魔正面交锋的硬仗,至今让人难忘。那些归来的战“疫”英雄重新回到各自的岗位,经历洗礼,他们还是他们,但多少又有些不一样了。

在上海援鄂医疗队中,有一支队伍很特别,很多“第一次”就发生在他们身上:他们是全国第一支到达武汉的重症医疗队,他们在抗疫一线建立起全国首个临时党总支,他们在武汉完成了第一例遗体解剖,他们也是第一支发表高水平临床研究经验论文的援鄂医疗队……这张亮眼的成绩单属于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而这支医疗队的领队正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

率领医疗队驰援“风暴眼”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从“两眼一抹黑”地与死神抢人,到与世界分享重症与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经验,郑军华通过党组织的力量将52家医院、135名医疗队员这支“混编旅”凝聚成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尖刀团”。

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这名有着35年党龄的“老将”深知:“在一切不确定性中,人的信念是最确定的。”也正是这份信念与初心,他和队员们挺过了在武汉的67天重压,最终战胜了困难,排除了困难,取得了胜利。

01

团圆夜逆行“风暴眼”,互不相识却要共赴生死

时间回拨到一年多前。万家团圆夜,大年三十晚上6点多,正在医院值班的郑军华接到紧急电话:2小时后,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开拔前往武汉,由他担任领队。他匆忙回了趟家,抓起几件衣服、火速拿好行李就往虹桥机场赶。

彼时,郑军华最朴实的愿望便是“和队员一起战斗,一起往前冲”,但同时他也坦言,“心里没底。”

这是一支临时组建的“混编旅”,135名医护人员来自全市52家医院,年龄最长的67岁,最小的25岁。因为是火速集结而成,所以这支队伍成员的“花名册”都是手写的,队旗也是借来的。

“一切不确定性中,人的信念是确定的!”郑军华:依靠组织力量,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飘扬-LMLPHP

直到飞机起飞前那一刻,郑军华才知晓,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那时,这座武汉地区唯一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公共卫生医疗救治基地已有多位医护感染新冠病毒。

疲劳应战的当地医护亟需补充新鲜血液。2020年1月25日凌晨1时30分,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第二天下午,医疗队就正式与金银潭医院完成交接,接管北二楼、北三楼两个病区。然而,尚未与新冠病毒正式交锋,医疗队先迎来了“暴风式打击”。

“我们刚接管危重症病区45分钟,北三楼ICU里,一名患者就因呼吸衰竭去世。”郑军华清晰记得那段“至暗时刻”:重症监护病房里有31位患者,26人上了呼吸机,10人处于生命垂危状态……

在最初的那段时间,抗疫工作比队员们事先想的还要艰难。

身穿防护服长时间工作的皮肉之苦,队员们尚能忍受,而面对救治的无力,则让人一度感到挫败。

有的患者明明上午还有说有笑地聊天,下午病情突然急转直下,抢救无效去世了。更糟糕的是,一些重症患者不仅肺部受损明显,还面临多器官衰竭等考验。

“有一位82岁的陈老伯,刚入院时情况很不好,基础疾病多、肺部感染严重、心肺功能极差。”老人严重到什么程度?郑军华至今还记得,他只要一拿开呼吸面罩,陈老伯的血氧饱和度便往下掉,吃一口饭要戴一会儿面罩,半碗粥得喂一个半小时。

那一刻,连郑军华这名经验丰富的“战士”陷入了沉思:这场仗,怎么打?

02

67天收到73份入党申请书,难忘“共产党员,跟我上”

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深深的无力感,如何加强队伍管理?郑军华想,要把党建和组织建设结合起来,靠组织的力量来完成使命。

到达武汉第四天,1月28日晚,在郑军华的组织下,医疗队在武汉抗疫一线举行了全体党员第一次会议,临时党总支随即建立,并下设七个支部。当晚,郑军华给全体党员上了第一堂党课:“勇担当,善作为”,所有非党员均可旁听。

“一切不确定性中,人的信念是确定的!”郑军华:依靠组织力量,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飘扬-LMLPHP

在武汉的67天里,临时党总支一共收到73份入党申请书。有一名队员在入党申请书上动情地写道:“最危难的时候,总能听到一句‘共产党员,跟我上!’”

在病人最需要的时候,党员总是挺身而出,站在最靠前的位置,也是距离危险最近的位置。

很多武汉战“疫”的生动场景,在郑军华脑海中一一回放:

年过六旬的市一医院呼吸科学科带头人周新医生,是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兵”,也是一名老党员。从“非典”到H7N9禽流感,他多次战斗在烈性传染病的“战场”上。此次驰援武汉,他再度挑起医疗组组长的重任。

还有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查琼芳,这位有着21年党龄的医生虽患有肾病,但在武汉时主动要求“不搞特殊”,与其他队员一起值守夜班。

“如果有第一例气管插管,让我来!”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德昌当时留下一句话:“我们第一批队员里,差不多一半都是党员。在艰苦环境里,党员一定要带头冲锋陷阵。入党誓词里这句‘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在危难之时更显内涵。”

……

战斗力源于组织力,强大的组织力量是疫情防控的制胜优势。在抗疫一线,郑军华共开过六次党员大会,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党员们回忆入党初心的那次。“几乎每个人都能想起为什么入党,入党那一天发生了什么。”他说,从大家真挚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每个人都很看中入党这件事。

郑军华清楚地记得,自己是1986年1月入党的。还在第二军医大学念书时,他便深受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模范军医”吕士才等一批模范党员的影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毕业后,郑军华留校进入长征医院工作,师从我国著名肾脏移植和泌尿外科专家闵志廉教授。除了手把手教授各种泌尿外科技能,最让郑军华受益的是闵志廉教授的大局观。“老师遇大事从不慌张,处理繁杂事务时举重若轻。”这份入党初心也伴着郑军华从一名著名的医学专家成长为一名优秀医院管理者,后又带至武汉抗疫一线。

“一切不确定性中,人的信念是确定的!”郑军华:依靠组织力量,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飘扬-LMLPHP

03

严守公卫防疫线,精益求精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抗疫一线,郑军华始终强调的工作原则就是,要把上海医疗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举措和一整套操作规范不折不扣“搬”到武汉,决不因病情的特殊性或其他原因而打任何折扣,“简单说,在上海怎么做,在武汉就怎么做。”

在武汉抗疫期间,医患关系是最融洽的。这一点让郑军华尤为感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者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奋力挽救每一条生命。在这场战“疫”中,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人文之光闪耀在前线,不断驱散“阴霾”。

如今,回归日常工作岗位,郑军华一边忙于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结合上海市公共卫生建设20条,进一步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控网;另一边,他力求精益求精,孜孜不倦地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全质量管理是市一医院独创的精益化管理的理论体系,郑军华是该管理理念的推崇者和践行者。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市一医院在全国2413家三级公立医院中位列综合医院类第12名,较上一年度排名上升22名,取得显著进步。

“一切不确定性中,人的信念是确定的!”郑军华:依靠组织力量,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飘扬-LMLPHP

患者体验作为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既是医改的题中之意,又是医院发展的内生动力,更是医院建设评估的主流标准。

为持续改善患者体验,创新患者服务与管理理念,形成患者体验改进顶层设计与实施方案,市一医院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患者体验处,重点从“三强化两倡导”入手:强化医院的精神价值、医院的生活方式、医院的集体人格;倡导文明服务礼仪化、倡导人格塑造高尚化。同时聚焦就医看病流程体验“一件事”、全健康管理体验“一件事”、后勤服务保障体验“一件事”、患者满意评估“一件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除上述工作外,这名上海泌尿外科微创手术“领军者”始终在为更好地提高肾癌治疗效果,延长肾癌患者的生存期而不懈努力着。

人物小传:

郑军华,1965年3月出生,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长、第一临时党总支书记。

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疫先进个人、上海市劳模、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先后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图源:资料照片

04-27 0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