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分阶段为孩子搭建思想阶梯
给高中生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才能讲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
在陈明青老师看来,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但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有限,对事物认识的辩证性尚嫌不足。因此,“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情怀、有理想,但尚未上升为自己的行为准测,进而形成自己的信仰”。
而“情理交融”是陈明青授课的主要方式,“理论要引起学生们的共鸣,才能让孩子们理解并化为实际行动。”在陈明青的思政课上,不只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有时候是为学生播放合适的影片片段,并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有时候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乃至激烈的辩论。
陈明青告诉记者:“中学思政课教师讲课应该‘瞻前顾后’‘纵横贯通’。”这位参与了上海市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设计的老师说,高中教师只有了解初中学段和大学学段的思政课怎样上,才能更好地设计高中授课方案。比如,同样是讲法制教育,小学生应该学规则意识;初中生应该学习法律观念;高中生可以学习具体的《宪法》内容;而大学生则应该探寻的是法律制定背后的法制精神。
她说:“思政教育应该伴随孩子终生,而我们身为教师,则要分阶段为孩子搭建好思想的阶梯,帮助他们更好成长。”
作者:本报记者张鹏
编辑:周辰
来源: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