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垃圾去哪了?来看它的“数字生命”

2019-03-20信息快讯网

你家的垃圾去哪了?来看它的“数字生命”-信息快讯网

今天清晨5点25分,一辆沪E牌照的湿垃圾专用收运车从徐汇福源汇居小区出发,47分钟后,它在徐浦压缩站卸货,等待下一步的深度处理。

上午11点4分,沪D牌照的清运车驶入唐镇中转站,重量4.4吨。截至11点13分,上海共有5742车次的持证清运车辆在全市范围内作业,共清运20614吨生活垃圾。

以上实时更新的统计数据,在“上海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平台”上得以可视化呈现。这套系统已覆盖全市16个区,从各辖区生活垃圾压缩站,到市级码头中转、集装箱运输,最终到老港生态环保基地进行焚烧、填埋处置,提供了“一站式”的动态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垃圾的追踪溯源。“垃圾产生的时间,从哪个辖区来的,哪辆车清运的,装进了哪个集装箱,运到哪里处置,全部一清二楚。”上海城投环境相关负责人介绍。

依托可视化信息平台,上海城投集团初步建成了包括前、中、末端三大功能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保障体系,于今天正式运营。

上海哪个区清运量最高?处置量是否匹配产生量?

从今天情况来看,清运工作多在上午集中进行。其中,浦东新区清运量最高,排在第二位的是闵行,这与地域面积和人口稠密度有关。第三位宝山的清运总量与闵行相差千吨数量级。截至今天上午,上述三区当日清运量分别为4433吨、3271吨、1698吨。位居最后两位的是虹口和崇明,清运量分别为378吨和346吨。

你家的垃圾去哪了?来看它的“数字生命”-信息快讯网

3月份以来,上海共清运各类生活垃圾共570064吨,其中干垃圾最多,19426吨;湿垃圾1184吨。值得注意的是,可回收物仅有4吨。技术人员解读说,拾荒人员挑走大部分可回收垃圾是重要原因,使得最终进入分类流程的可回收物很少。

上海湿垃圾、干垃圾的处置能力能否匹配源头每天的产生量?数据显示,今天上午垃圾处置量为18239吨,基本匹配20614吨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技术人员表示,未来各类生活垃圾的变量还存在不确定性,所以末端处置能力还要与时俱进。从处置方式来看,上海以焚烧为主,其次是填埋。

这套系统对垃圾收运处置的全流程作业环节进行追踪,赋予生活垃圾“数字生命”。它更加夺人眼球的优势,是运用AI技术对垃圾分类程度进行“品质识别”,已在徐汇试点。清运车在中转站倾倒垃圾预计持续1分钟,摄像头在这个过程中高速连拍3000张,再对这些照片进行对比分析。如果发现湿垃圾里瓶子太多,还混入了饭盒、塑料,说明分类不达标。从徐汇区试点情况来看,垃圾分类准确率能达到60%左右。这些数据将反馈给街道,有助于倒逼上游的垃圾投放和清运环节严格执行垃圾分类操作。

老港可分类处置飞灰污泥,再推湿垃圾、装潢垃圾再利用项目

上海城投集团承担着全市70%以上的生活垃圾中转运输和末端处置工作,从功能规划、场地建设、设备升级、工艺改造、标准编制、智慧环卫等方面万箭齐发,初步建成涵盖前、中、末端三大功能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保障体系,使申城垃圾分类再向前跨出坚实一步。

你家的垃圾去哪了?来看它的“数字生命”-信息快讯网

前端整合功能,即城市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的“两网融合”,牢牢锚固400余万绿色账户,线上线下回收平台相辅相成,在各区建设回收服务点,实现可回收物前端收集的资源整合。目前,“两网融合”已在嘉定成功试点,建成159个回收服务点,马陆“两网融合”集散场即将投入运营,初现“线上线下交易平台+物流收运+集散中心”的运营模式。

中端管控功能,即确保生活垃圾物流收运体系规范有序运行,依托虹口、黄浦、长宁、杨浦、青浦等区级中转站和徐浦、虎林两大集装转运基地,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压缩、分类运输、分类中转。19个竖式压缩设备在两大基地升级完成,垃圾泊位自动分配,启动干、湿垃圾的品质识别。

末端托底功能,即坚持上海固废处置托底保障的战略定位,按照“一主多点”的功能规划为多品种固废提供利用与处置方案,“一主”即规划建设老港生态环保基地,“多点”即在松江、青浦、嘉定、金山、奉贤、崇明等区建设湿垃圾、建筑垃圾等分类处置设施。目前,以干垃圾处置为主的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已投入使用,分类处置飞灰、污泥等多品种固废,湿垃圾和建筑装潢垃圾资源化利用两个新项目正在建设。

作者:史博臻

编辑:朱伟 李静

责任编辑:邵珍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