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对标办事者“预期”,让政务服务更智能
■去年以来,静安区围绕“一网通办”这项抓手,聚焦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反复花心思“研磨”,有了多个创举——率先推出智能引导系统,将企业办事指南由“一本书”精简为有针对性的“一张纸”;率先将政务服务窗口送入商务楼宇,让更多“楼小二”服务企业就近办事;率先设立“一网通办”自助服务办理区;利用首家区级大数据管理中心力推政务系统上云……近期,静安区还将率先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置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推进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线下异地办理
中心城区静安区,是上海商务成本最高的区域之一。在提升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当下,去年以来,静安区围绕“一网通办”这项抓手,聚焦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反复花心思“研磨”,有了多个创举——率先推出智能引导系统,将企业办事指南由“一本书”精简为有针对性的“一张纸”;率先将政务服务窗口送入商务楼宇,让更多“楼小二”服务企业就近办事;率先设立“一网通办”自助服务办理区;利用首家区级大数据管理中心力推政务系统上云……近期,静安区还将率先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置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推进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线下异地办理。
种种创举,为“商务成本”作出了新注解。
结合大调研分析显示,前期咨询和材料准备是办事人多次往返窗口、耗费时间精力的症结所在。针对这一关键环节,静安区模拟各类办事场景,通过对办事人进行情景引导,排除无关信息,输出精准办事指南。导引服务系统的应用范围从最初的8个业态、18种场景,拓展到目前的27个业态、63个场景。下一步将积极推进导引服务系统与“一网通办”总门户企业专属网页的应用对接,在精准化的基础上提升智能化水平。
同时,静安区充分转变“部门视角”为“企业视角”,以企业的预期作为服务标准,优化精简办事流程。目前,“零上门”和“跑一次”事项分别增加到209项、470项,“跑一次以上”事项由原来的109项压缩到6项。
为满足企业个性化办事需求,在240个区级事权审批事项(含685个办理项)接入“一网通办”的基础上,静安区推出“企业登记、财税服务、建设工程、企业服务、科技创新”六大专题板块。
对于政务服务“实体店”建设,静安区政务服务中心结合流程再造,打破以政府部门为单位的窗口设置,设置一口受理综合窗口,12个部门69个事项实现一口受理;设置一口发证综合窗口,7个部门17种证照批文一口发放,初步实现“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送审批、中心统一发证”的业务模式。
去年初,静安区成立首家区级大数据管理中心,与区行政服务中心合署办公,通过推进政务系统上云,开展数据归集和目录编制,建设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加快电子证照的应用,为“一网通办”提供数据支撑。截至目前,政务数据上云系统总数达126个,编制数据目录1118条,归集数据7968万条,已实现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医师执业证书、居住证四类电子证照在10个部门54个事项的线下应用。下一步,静安区将继续加大数据共享应用的力度,加快推进17类高频电子证照的场景授权工作,并开展电子证照在电信行业的社会化应用试点。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顾一琼
编辑:叶松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