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办事,体验一体化“无感换乘”
上海“一网通办”总门户已完成43个部门、共1347项办理事项接入,日均办理量超过7.3万件。“一网通办”手机端App上线办事服务358个,用户已突破1000万。制图:李洁
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试点工作方案发布,2020年实现区域统一受理、每季度更新事项范围
长三角办事,体验一体化“无感换乘”
昨天举行的上海市“一网通办”工作推进会议透露:近期,有关于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将率先在中心城区静安区设立,以此推进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异地办理。会上同步发布了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试点工作方案。根据该方案,今年4月10日前,将以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区)“一网通办”工作机制为基础进行试点,首批30项企业服务事项,其中关于“内资有限公司设立”这一项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涉“内资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变更”等29项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办理;今年4月至12月,推动一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线上“一地认证、全网通办”、线下“收受分离、异地可办”;应用电子证照在长三角地区城市群实现办事材料免交、异地发证。
2020年,推进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业务流程标准化,实现区域统一受理、长三角地区全覆盖,每季度更新事项范围。
以企业和群众感受度作为评价核心标准
方案明确,将依托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和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下简称“长三角三省一市”)政务服务平台,总结推广长三角三省一市推行的“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改革经验,强化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和数据互通共享,率先实现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公共支撑功能在长三角地区落地,通过区域先行先试积累经验,推动实现全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方案聚焦“共享互认”“成果导向”“无感换乘”,推动政府服务一体化进程。
促进长三角地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互认,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减少企业和个人办事要件,清理各类证明材料。促进各地政府之间窗口服务、监管等工作的效力互认,在长三角地区形成政务服务协同办理一体化工作格局。
关注应用效果和服务体验,聚焦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以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感受度作为评价的核心标准,做到政务服务事项都能办、都好办。
建立统一“入口”实现无缝对接,降低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成本,通过统一的用户体验和顺畅的平台对接,使用户在长三角地区享受一体化“无感换乘”漫游服务。
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在政务服务相关体制机制上实现突破与革新,推进制度创新,在实施跨区域协同办理方面先行先试。
以应用为导向搭建开放型“大枢纽”
根据方案总体设计框架,将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基础支撑,充分整合长三角三省一市政务服务信息化的成果,在不影响各省市原有事项受理、办理体系的基础上,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异地通办,并涵盖从申报、预审、收件到受理、审查、决定的全流程服务和动态监管。
通过“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专栏”,向企业和个人提供智能导引、网上申报、查询反馈等服务;而在线下,工作人员依托“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专窗模块”实现异地窗口就近收件;长三角三省一市政务服务相关主管部门依托“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运管模块’”实现对服务事项全流程的查询统计、内容展示及动态监管。总之,将以应用为导向,搭建一个开放型架构。
推动一体化进程的主要任务分别是:建立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身份认证体系;推动电子证照共享互认和应用;开设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专窗;共建“一网通办”专栏;增加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运管模块;融合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移动端服务;出台“一网通办”标准规范;建立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动态完善机制;实现线下异地办理;推进全流程线上办理;建立统一咨询投诉机制;提供物流递送服务;打造首个区域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旗舰店;成立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专班。
多项涉个人服务事项纳入首批试点
下一步,办理跨省异地就医登记备案相关手续,提供个人社会保险咨询和参保情况查询及个人参保资料打印服务,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敬老卡申领发放,婚姻登记档案查询,独生子女证档案查询,工伤认定档案查询,学籍档案查询等23项涉及个人的服务事项清单,将作为首批试点项目由上海牵头落实“一体化”办理。而企业营业执照、居民身份证、结婚证等八项首批电子证照应用清单,也由上海牵头推进一体化互认和应用。
当下,试点工作由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管理协调小组负责指导,长三角三省一市将明确分管领导、责任部门,细化工作方案和时间节点,建立问题发现、解决机制,确保协同高效推进。同时,充分发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的总枢纽作用,依托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提供的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证照等公共支撑能力,推进身份认证信任传递和电子证照共享互认。
>>>快评
“政简易从”在长三角按下“快进键”
这个春天,一场关于“政简易从”、进一步提升更高质量政务服务的革新浪潮,在上海、在长三角,按下了“快进键”。
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政简易从。规则越简约透明,监管越有力有效。”这句话被咀嚼出了深意——政简易从,应该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抓手就是如何化繁为简。
而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当下,政务服务只有简单、快速、易办,才能有力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活市场主体的活跃度,革新新时代政务服务内涵,成为推动上海这座城市乃至长三角区域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
“一网通办”虽然只有短短四个字,却包括了政务服务中两个必达的硬指标:“一网”强调的是办事程序的简便;而“通办”关注的是办事速度的快捷。
去年以来,上海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部署要求,不断推进、迭代“一网通办”版本。而在基层,聚焦企业和市民感受度的相关“研发”不断亮相:有的启用智能引导,将办事指南从“一本书”精简为有针对性的“一张纸”;有的推出“零差别受理窗口”,真正实现大数据在后台的互认流转;有的将高频服务事项植入智能化终端,推送入社区、楼宇;还有的设立了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助推政务服务像网购一样便利。
昨天召开的上海市“一网通办”工作推进会上,市领导推介给大家的“一网通办”移动端“随申办市民云”App就是“各种好用”的体现——截至目前,“一网通办”以这个App为移动端载体,为公众提供全面、规范、便捷的一体化政务服务。据不完全统计,38个市级部门、16个区、220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网上办事服务已入驻“一网通办”总门户;“随申办市民云”App注册用户突破1000万,接入各类办事服务358个,真正实现从“人找服务”到“个性化服务找人”的根本性转变。
一个来自基层的顺口溜很好地印证了这一标准:“以前办事像爬山,一山过了又一山。如今办事像网购,要啥就把手指点。”
无论进阶到哪个版本,上海“一网通办”始终有一个清晰的核心评判标准——企业和群众的感受度。
今年,上海将以“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为目标,全力推进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实现审批时限平均减少一半;审批提交材料平均减少一半;推进新増的100个业务流程优化再造事项落地;新增实现100项个人事项全市通办;实现一批事项“零跑动次数”。还将牵头推进“一网通办”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应用落实。
“一网通办”的获益群体无疑是广谱性的。企业、市民都能因为便利而获得新的发展激情与动能。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这个“软实力”也将营造出“独具优势、人人向往”的新环境,助推新时代城市实现更高水平治理与更高质量发展。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顾一琼
编辑:叶松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