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鳖落幕?中国最后一只雌斑鳖在苏州去世 年近百岁 全球仅剩3只

2019-04-15信息快讯网

斑鳖落幕?中国最后一只雌斑鳖在苏州去世 年近百岁 全球仅剩3只-信息快讯网

在苏州市动物园,有两只斑鳖颇受关注,他们是全球已知唯一的斑鳖“夫妻”,承担着繁衍重任。然而,它们“同居”10多年,一直没有好消息。4月14日,从苏州市动物园传来一则令人悲痛的消息。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雌性斑鳖4月12日接受人工授精后陷入昏迷,经过近24小时的抢救后,于4月13日下午1点20分不幸离世。“对极度濒危的斑鳖来说,这是一个灾难性的损失。目前斑鳖仅剩三只:苏州动物园一只雄性,越南两只未知性别。”园方相关负责人说。

雌性斑鳖人工授精后没能醒来

现代快报记者从苏州市动物园了解到,4月12日,由国际专家组成的团队与苏州市动物园工作人员一起,对中国仅存的一只雄性斑鳖和一只雌性斑鳖进行了采精和人工授精工作。在正式采精和授精之前,专家团队对两只斑鳖进行了理化指标和超声波健康检查,发现它们健康状况良好。但人工授精之后,雌性斑鳖陷入昏迷。经过近24小时的抢救,雌性斑鳖也没有苏醒,于4月13日下午1点20分不幸死亡。

苏州市动物园副主任陈大庆介绍,在本次人工授精计划之前,专家团队回顾了过去的医疗记录,咨询了相关专家,以保证将准备工作(包括急救方案)做到最好。与过去的四次人工授精活动相似,此次授精过程顺利,没有出现复杂情况。

“但令人悲伤的事情发生了。”陈大庆说,专家团队采集了卵巢组织并保存到液氮中,以备未来使用,还商定组建由国内外专家组成的尸检团队,以查明斑鳖死因。

4月14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斑鳖池外,绕着池子转了几圈,后经工作人员指点,才远远看到一处黑点,那是雄鳖的“背影”,它正在远处晒背。

全世界唯一的斑鳖“夫妻”阴阳两隔

“斑鳖濒临灭绝。”陈大庆称,目前这个物种已知存活的个体仅剩3只,包括苏州市动物园里的雄性斑鳖,另外两只在越南,性别不详。也许还有其他野生斑鳖,但没有任何消息,无从确认。

“期待有奇迹发生。”陈大庆说,相关专家表示,龟鳖类有记载的最大年龄超过160岁。斑鳖曾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和太湖地区,云南红河流域也有分布,有些动物园和寺庙曾有过斑鳖,但由于种种原因陆续死亡,再也难寻踪迹。曾有人反映,在云南红河流域马堵山水库附近,可能有一只或多只斑鳖存在,然而研究团队未寻获斑鳖。

陈大庆介绍,苏州动物园里的雄鳖是“开园元老”,据测算有100多岁了。雌鳖则是长沙动物园的“元老”,据测算有90多岁了。为保护这一极度濒危物种,2007年,苏州动物园、长沙动物园、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国际龟鳖生存联盟(TSA)四方签署合作协议,商定实行长沙、苏州两地斑鳖联姻计划,还成立专门科研小组研究斑鳖繁育。2008年,雌性斑鳖从长沙“远嫁”苏州。

“它们是已知的全世界唯一的斑鳖‘夫妻’。”陈大庆介绍,为了解决斑鳖的繁育问题,各方专家首先考虑让这对“夫妻”自然交配,但遗憾的是,尝试了6年,一直没有繁育成功。

斑鳖夫妻在“结婚”当年就交配过,雌鳖也产下100多枚卵,但遗憾的是,没有一枚是受精卵。进一步研究发现,问题似乎出在雄鳖身上,它的背甲和阴茎都有严重的伤痕,可能是多年前与另一只雄性竞争对手打斗时留下的,这给它造成了终身残疾,无法给配偶自然授精。

于是,各方专家商议,人工授精成了斑鳖“夫妻”完成传宗接代历史使命的唯一途径。记者了解到,自2015年起,一共进行了四次人工授精,但都没有成功。今年4月12日是第五次尝试人工授精。

人工授精屡次失败,为什么不克隆?

“对极度濒危的斑鳖来说,这是一个灾难性的损失。”陈大庆说。

“我现在特别伤心,无法谈任何斑鳖的问题,请原谅!”一直参与苏州动物园斑鳖人工繁育工作的安徽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吕顺清,给现代快报记者发来消息,婉拒采访。吕顺清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分析,人工授精未能成功的原因,可能是技术不够,也有可能是雄性斑鳖年龄太大、精子活性不够。据介绍,即使是受精卵,也要看孵化条件,但就斑鳖而言,目前没有可参考的资料,人工孵化难度非常大,只能参考其他大型龟鳖的情况,创造类似的环境。

事发后,有网友质疑,是不是因为人工授精才加速了雌鳖的死亡。对此,陈大庆认为,如果不进行人工干预繁育,则是眼睁睁等着斑鳖自然死亡。“坐等的话就一次机会都没有,看着这个物种灭绝。只要有机会就不应该放弃。”

吕顺清此前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大家都十分希望繁育成功,因为从生物多样性角度来讲,任何一个物种都是重要的,都是不希望灭绝的。

那为什么不克隆斑鳖?吕顺清此前向记者解释称,龟鳖等大型爬行类动物的人工克隆技术仍不够成熟。斑鳖的卵细胞有乒乓球大小,加上外面有厚厚的壳,取卵非常困难。

斑鳖曾长期遭“误会”

苏州动物园送来“鼋”标本

原来是个新物种

“人工取精取卵肯定有风险,但完全不做,斑鳖必灭绝,做了还有一线希望,你怎么选?”科普作家花蚀(笔名)如是说。2018年,他曾探访苏州市动物园,写下一段关于斑鳖的文字。他说,“这是全世界最珍惜的龟鳖,乃至全世界最稀少的动物,离灭绝就只剩一线。”

文中,他写下了科学家在越南寻找斑鳖的方法。科学家怀疑有个湖泊里有斑鳖,于是采集湖水,在水中找到了极微量的斑鳖DNA,于是确认了该个体的存在。“这仿佛把一小勺味精倒入游泳池,然后用舌头尝出鲜味一般。”记者查询资料发现,在茫茫湖水中确认斑鳖存在的证据,采用的是一门新技术——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

而据花蚀介绍,在1954年苏州动物园建园时,园内还有十几只巨大的“癞头鼋”,应该就是斑鳖,只不过那时大家根本不知道“斑鳖”是什么。意识到斑鳖是个独立物种,并且急需保护,是近30多年的事情。20世纪80年代,苏州科技学院(现苏州科技大学)的生物系建立,苏州动物园送了一批标本支持生物系的建设。这其中就有几只“鼋”。苏州科技学院的赵肯堂教授发现,这些“鼋”其实是独立的物种斑鳖,并且数量相当稀少,于是开始为这个物种奔走正名。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1873年,有英国学者研究了在上海附近捕获的几只大鳖,将它们定为新种,命名为斯氏鳖。1880年,法国人Heude又将在黄浦江抓到的大鳖定为新种Yuen maculatus,并撰文指出新种与鼋迥然不同。据研究,斯氏鳖就是斑鼋(后被定名斑鳖)。在之后的上百年中,斑鳖研究一直处于混乱状态,它们长期被认为是鼋的一种,因此没有得到有力的保护。1992年苏州科技学院的赵肯堂教授提出了充足的证据,确定了斑鳖是鳖科的一个新物种。直到这时,人们才发现世界上生存的斑鳖仅为个位数了。

来源:综合现代快报、苏州交通广播等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付鑫鑫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