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创业者需要创业导师,“创业时代”需要更多创业导师
“90%的创业者认为,导师辅导是他们成功创业的关键。”在昨天举行的“上海科技创业导师新征程——2019年创业导师工作推进会”上,上海科技创业导师、上海第一财经主持人秦川说。上海是全国创业导师工作的发源地之一,一开始只有10位创业导师。经过十年发展,上海已有科技创业导师219名,其中39名国家火炬创业导师,十年来开展创业导师活动超过5000场,创业导师签约对接科技型企业超过2000家,服务企业总数超过2.5万家,培训创业者超过7万人次。
上海宋和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宋海佳律师,已经作为创业导师服务了十年。“初创企业就像新生儿一样,免疫力很差,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许多法律风险。”宋海佳告诉记者,许多创业团队失败的原因,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团队成员之间的纠纷。因此,初创企业需要建立创业成员退出机制和议事规则,这样发生纠纷后,矛盾才能被化解,而不是以企业解体收场。”宋海佳律师秉承“三分之一时间做公益”的理念,十年来服务了大量的科技型创业企业。由于他的无私奉献,还被评为2016-17年度上海市十大杰出志愿者。“创业导师应该是创业者的保健医生,而不是外科医生。”他深有感触地说。
上海中科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国家火炬创业导师孔华威是一名“科技大咖”,擅长从技术预见角度为创业者提供咨询,并投资看好的项目。他认为,国内“模式创新时代”已经结束,如今是“技术创新时代”,因此导师对技术发展趋势要有预见性。孔华威表示:创业导师的定位应该是创业者的战略顾问。他通过两个实际的指导投资案例,分析了上海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产业方面的发展情况。“作为创业导师,可以告诉企业哪里可能会死,而不应该告诉企业怎么去做,不该对创业团队进行深层次地介入。”这是他的经验之谈。
作为孵化载体的代表,吴淞口创业园胡翊总经理表示,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创业导师工作,必须依托我们的创业孵化载体来开展。依托宝武集团所设立的吴淞口创业园,在开展创业导师工作方面颇有心得。在导师队伍上采用“外聘社会导师+宝武内部专家(产业、技术、管理)”,坚持为创客对接大企业优质资源,通过平台活动发挥导师作用。胡翊表示,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入孵企业、创业者孵化服务能力的提升,已成为我们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孵化服务能力提升这道历史性命题面前,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让火炬创业导师行动成为我们提升孵化服务能力的有效手段和工作切入口,实现我们未来提升孵化服务能力,挖掘孵化载体建设内涵,完成孵化器、众创空间历史使命的新战略目标。
如今,一个崭新的创业时代已经来临,科技型创业企业越来越多、对导师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副主任黄丽宏表示,在下一轮提升孵化服务能力的新战略选择中,创业导师工作也需有所调整,需要加入更多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能级。
作者:沈湫莎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姜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