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儿童换肝人19年后得子 创国内肝脏移植存活时间最长纪录
“自己活着就是奇迹,没想到还可以有孩子。”
健康活泼、出生仅一个月的多多,似乎注定因为其父亲的“名人”身份,而为许多知情人所关注。这是一个全国首例儿童肝移植患者长期生存19年后喜得贵子的故事。
多多的父亲张希曾是一名濒临死亡的终末期肝病患者。19年前,他顺利接受了肝移植;19年后,他已如常人一样为人夫、为人父,创造了国内肝脏移植存活时间最长的纪录。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想想当年患病的情形,张希对现在的一切充满感恩,“自己活着就是奇迹,真没想到还可以有孩子,做爸爸。”
上个周末,多多满月那天,当年为张希主刀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原普外科主任徐冠南教授、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傅志仁教授、现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丁国善教授等肝移植团队一干人马,来到张希位于金山区枫泾的家。“送上儿童用品和玩具,代表着我们肝移植科一份心意。希望多多健康快乐地成长!”“除了祝福,祝福,还是祝福!”
创下当时全国肝脏移植患者年龄最小纪录
19年前,年仅12岁的张希因患先天性豆状核变性肝病而导致肝硬化失代偿,生命危在旦夕。只有肝移植,才能挽救他的生命。然而,当时国内还没有一家医院为这么小的孩子做过肝脏移植手术。更让人头疼的是,没有匹配的肝脏。为了挽救这个少年的生命,长征医院肝移植专家组经过周密研究,采用一系列创新技术,将一个成年人的肝脏植入小张希体内,创下了当时全国肝脏移植患者年龄最小的纪录。
时光荏苒。渐渐长大的张希,相继完成了小学、中学、大学的学业,顺利参加了工作。3年前,他与西安姑娘小张经过三年的自由恋爱后喜结良缘。上个月,他又成功地当上了爸爸。
肝移植患者需要服用大剂量抗排异药物。肝移植后的他们,是如何做到与正常人一样平安生子的?傅志仁教授详细解答说,张希12岁接受肝移植,正是生长发育期,手术后一些用药变化的情况,事实上并没有很多的参考,特别是免疫制剂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是否有影响这在当时还是未知数。但作为全科医护人员的“掌上明珠”,张希“换肝”后,医生始终跟踪随访,为其制定了抗排异药物的方案,不断优化个体用药,在严密观察移植肝功能状态的同时,逐步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
一个月前顺利生下一名6.8斤的男宝宝
“张希19年的‘保肝’历程,其实就是长征医院肝移植科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傅志仁说,张希在移植术后第4年开始逐渐减少抗排异药物用量,并长期保持免疫抑制剂低浓度状态,在确保安全用药的前提下,将药物副作用降至最低。目前张希的身体状况可以证明,儿童移植后,只要规范免疫机制的使用,密切观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婚生子完全没有问题。
事实上早在结婚之前,张希便就生育问题咨询了专家。为了解除顾虑,傅志仁、丁国善教授让夫妇双方都进行了染色体检查,同时建议他们咨询妇产科医生。“你们完全可以拥有一个健康正常的宝宝。”当得到医生肯定的回复时,张希称自己真是百感交集——“肝移植后,我的每一天都是赚来的,能与正常人一样有自己的孩子,简直太出乎意料了。”
一个月前,张希妻子小张顺利生下一名6.8斤的男宝宝。宝宝很健康。
让换肝人像正常人一样活出自己的精彩
长征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是我国较早开展肝脏移植的单位之一,迄今已完成1300余例肝移植手术,手术成功率超过95%,其中,70%的移植患者存活超过5年。在医务人员的悉心指导下,目前他们中间已有8位肝移植患者顺利当爹或当妈。在出生的小朋友中,最大的已有5岁,他们均身体健康。这些小朋友的诞生给广大移友带来了新的希望。
近些年来,在患者生存率不断提升之后,长征医院的肝移植团队也将如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视为一大任务。傅志仁教授表示,移植以后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融入工作生活,只要是在医生指导下,定期检查,按时服药,病人10年、20年、30年都没有问题的,现在全世界最长的已经是40多年了。
如今,共同经历让这些“劫后重生”的患者们,自行组成一个大家庭般的“肝友会”。长征医院的“肝友会”患者中,有曾代表我国参加了在南非德班举行的“第19屆世界移植运动会”,夺得乒乓球男子单打第三名和男子双打第一名的佳绩。近两年来,肝友们先后在全国移植运动会上,夺得乒乓球、羽毛球等多枚金牌。
“让‘换肝人’活下来,更要像正常人一样活出自己的精彩。”这一直是长征医院器官移植科医生的最大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