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青年贾樟柯回老家办文学聚会,每个年代都有一两部小说让我瞬间成长

2019-05-09信息快讯网

小镇青年贾樟柯回老家办文学聚会,每个年代都有一两部小说让我瞬间成长-信息快讯网

【导读】这是一个神奇的文学季,苏童、莫言、格非、李敬泽、阿来、叶兆言、西川、韩石山、张平等众多作家、出版人及文学爱好者都来了,齐聚中国山西的一座山村。

今天开幕的2019首届吕梁文学季,由贾樟柯艺术中心发起创办。除了知名电影人,贾樟柯也是文采飞扬的写作者,如果你读过他的短篇小说和大量散文随笔、电影创作谈,就会明白这位从山西汾阳走出来的“小镇青年”,为何心念念于回到老家,回到乡村,在这个芬芳的五月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派对。

接下来的八天里,吕梁文学季将围绕特定主题,于村庄中举行大家演讲、学术对话、校园日、写作工作坊、朗读会及电影交流放映、艺术展览、图书市集等一系列活动。这个倡导写作永不停止的文学季,希望能够扎根乡村大地,成为中国土地上的一粒文化种子。

文学因何而起?人们为何而来?

看看发起人贾樟柯、文学总监欧阳江河的寄语,或许答案就藏在其中:

小镇青年贾樟柯回老家办文学聚会,每个年代都有一两部小说让我瞬间成长-信息快讯网

唯独文字和文学才是我们看家的本领

文/贾樟柯

在我上小学的前一年,当语文老师的父亲开始教我背唐诗,这可以算作我最早的阅读经验。我最初并不通晓诗里的含义,只是靠音律和节奏来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慢慢能够理解这些诗中的古意。之后我才了解到,小时候背诵的那些唐诗,竟然有很大一部分出自山西诗人之手,这让我感慨。唐代在当下的山西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沧海桑田,最终留下来的是这些诗句。它们永恒,具有穿越时间的能力。几百年前的古诗,也能够衬映此刻的感受,这是文学的魔力,这是文学不老的见证。

父亲是教语文的,但家里的书并不是很多,大多是古典文学。我最初读到的是《西游记》和《水浒传》。识字多了一点,也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文学热的时候,我开始接触当代文学,那个年代,即使是一个工厂的阅览室,也都会有《当代》《收获》《十月》这样的杂志。

每个年代都有一两部小说,让我们瞬间成长。读每一篇小说、每一首诗,都像是认识一位智慧的人。他们启发我,感动我,让我自己变得丰富。

作家、诗人是一些通灵的人,他们能穿过社会迷雾,洞察灵魂深处。常听到有人说,今天的文学已经衰落了。但对我来说,看到现代出版物的数量,持续地阅读当代文学,就会发现中国文学的创造力一直旺盛,衰落的是我们透过文学了解自我、了解社会的热情。

现在媒介多、信息多、娱乐方法多,文学不再是大众唯一的关注焦点。因此,在这样一个信息多元的时代,我们想透过一个文学季,让人们重新亲近文学,享受高质量的精神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职业,我做电影,有人做医生,有人是工程师,有人做工人,有人是农民。但是,唯独文字和文学才是我们看家的本领:阅读使我们不至于愚笨,写作使我们不至于沉默。

小镇青年贾樟柯回老家办文学聚会,每个年代都有一两部小说让我瞬间成长-信息快讯网

写作深处被照耀过、疼痛过、感恩过的乡村

文/欧阳江河

之所以将首届吕梁文学季的主题确定为“从乡村出发的写作”,是基于三个层面的考虑。

第一个层面是乡村。一方面,它是吕梁大地上一个真实的处所,一个具体的、小小的地方:汾阳贾家庄。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泛指,和劳动、和我们的存在方式,和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传承相关,和童年经验、祖辈脉络相关。

第二个层面是乡村跟文学写作的深度联系。哪怕写作已经从农耕时代推进到了当代,从乡村走向了城市,走向了世界,从简朴清贫走向了高科技、高消费,走向了当今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压力、焦虑与不确定,哪怕在这样的语境中,我们的写作,依然跟乡村有着深不可测的、本源的、心灵的和隐喻上的联系。这个联系,不仅和往事、怀旧、乡愁有关,也为写作的当代性、日常性提供了一份现场的、活生生的见证。不仅写作通过乡村回溯过去,回溯童年和初心,写作也通过与乡村的联系看待当下和未来,看待自我与世界的复杂关联。写作和乡村,两相对看,能彼此看入深处的镜像,写作者能从中认出自己。这样一种目光,既是往事回溯的历史眼光,也是当下的眼光,甚至是含有未来考古学意味的眼光。

在第三个层面,乡村不光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劳动和养育,同时也是一个理念,一个象征和寄寓。乡村不仅被我们居住过、生活过,也被文学书写过,被电影拍过,在歌里被唱过。写作本身,反过来深深影响了作为理念、作为心灵沉淀的乡村。换句话说,不仅乡村的现实是什么,文学就写什么,这个决定论也可以奇迹般反转过来,文学怎么写,乡村或许就会怎么变。人写得有多深,就能活得多深。乡村作为一种写作理念,它对我们的召唤里面,包含着这样一种成分:我们写下的东西,不仅是我们已经是的样子,也包含了我们还不是、但正在变成的样子,其中包含了改变和塑造,可能性与创造性。

小镇青年贾樟柯回老家办文学聚会,每个年代都有一两部小说让我瞬间成长-信息快讯网

这三个层面的元素,汇集成我们称之为原点的乡村,文学的原乡,那样一种起源和初心。乡村关乎文学,关乎人心,关乎我们的栖居和处所。即使乡村已转换到大城市,投射到未来,但写作深处被照耀过、疼痛过、感恩过的那个乡村,不管我们走到哪里,不管写作与阅读变成什么样子,乡村也依然是出发的地方。

中国的文明说到底是一个乡土文明。我们提出“从乡村出发”,就是要回到写作的这个原点,就是要认识到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乡村和文学的相互认出和相互塑造,构成了某种特有的滋味和魅力,构成了一粒种子:大地上的一个逗点,春风中的一个逗点,李白《上阳台帖》书迹里的一个墨点。

种子落地,农作物生长,词语也生长。让我们一起见证这盛大的丰收吧。

欢迎来到贾家庄。


<<<<延伸阅读

他们眼中的乡村与文学:


一春梦雨常飘瓦。

——格非


只有离开故乡,才能获得故乡。

——贾樟柯


我们古老,乡村年轻。

——李敬泽


乡村是别在灵魂上的一枚徽章。

——季亚娅


种子落地无声。

——欧阳江河


最好的乡村,都在我的记忆里。

——韩石山


乡村是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昨天,是在我们的诉说里变得清晰的地方。

——陈晓明


无论城市化进程如何推进,乡村始终是我永恒的精神退守之地。

——黄灯


乡村即童年,或曰故乡。

——吕新


心中的乡村在我心中。

——莫言


乡村是最后的诗意栖息地。

——邱华栋


乡村让我爱恨交加。

——斯继东


乡村是锄头落地的声音,不是乡愁吟唱的诗。

——王尧


久矣不闻鸡鸣。

——西川


乡村是保存记忆和创造记忆的地方。

——谢有顺


是母亲。是根。是精神。是灵魂。也是爱人。

——尹学芸


乡村既不意味着悲苦、凋敝、落伍,更不是工业文明车轮下的桃花源,而是一个古老民族几千年积淀形成的文明的伦理、秩序。

——谷禾


乡村是我们来路,也是精神之根。是回望之地,如今也成了某种关于未来的应允。“乡村”犹在,脚下的土地却正漂移远去。

——韩东


乡村是一种世界观。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世界观意味着某种挽救之道。

——于坚


乡村不只是出发的地方,也是归来的地方。

——张清华


乡村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乡。

——苏童


乡村应该越来越漂亮。

——叶兆言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王磊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五支非职业剧团相聚《暗恋桃花源》,他们是金融骨干、医生……但都有一个戏剧梦
本以为会受不了那个年代的渣特效,却依然在半夜对着老剧哭到崩溃
新华时评:让生态文明的种子播撒在每个人心中
珍稀史料呈现1930年代的生活书店
10年不设防的小区突然要检查每个外卖小哥的身份证,背后有这样的原因
绽放辉映新时代的青春光芒——与会青年代表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我是你的“眼”,让我来守护你的安全
与《战争与和平》《狼厅》比肩,被斯蒂芬·金力推的小说如何书写一战
黄景瑜主演《破冰行动》同名小说上市,“达康书记”带我们还原惊天缉毒大案
舒婷等一代中国作家的文学偶像,这位抒情大师有朵神奇“金蔷薇”
陈绮贞结束了长达18年的恋情,这让我对她以后的音乐充满好奇
对话立陶宛国宝级导演里马斯·图米纳斯—— 把经典文学搬上话剧舞台,需要潜入思想的湖底
我国近九成精神障碍患者从未寻求帮助,闻玉梅院士呼吁完善我国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徽学:江南地域文化版图上的学术之花
五四时代·少年中国·与现代成长小说的诞生
昨夜《奥涅金》刷屏,皆因他是文学经典最动人的信使
奥巴马:特朗普而非希拉里当选总统,让我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文汇早读 | 名家水墨定格火红的年代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
失去了左眼,却让我更懂患者的心!上海30年护龄护士遭失明打击,走出绝望成为护理专家
锐评丨10多个工作群,就该每个拉出来遛遛
诚信是每个人的本分(金台视线)
75岁文汇报读者含泪观摩“火红的年代”特展:从老一代画家作品中我看到他们一颗颗火红的心
语录侦探 | 阿拉曼墓志铭竟起源于儿童文学?
微年代 | 寓所外交 · 苏联篇
首届“斯瓦希里语言文学与东非区域问题研究”研讨会在上外举行,专家称坦桑尼亚对非洲发展有借鉴意义
聂荣臻: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奠基者!27年过去了,让我们再叫您一声:“聂帅”!
“这些转向背后都有一个逻辑,即把中国史作为一个整体” 李伯重谈何炳棣之“大历史”史观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