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

2019-05-12信息快讯网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今天,由报社与上海中国画院共同主办的“火红的年代——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艺术特展”于上海中国画院拉开帷幕。创作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总计40余幅名家国画佳作汇聚一堂。

这些作品的作者,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一连串熠熠发光的名字:吴湖帆、林风眠、陆俨少、来楚生、张聿光、唐云、丰子恺、程十发、贺天健、郑慕康、董天野、周鍊霞、吴青霞、江寒汀、朱屺瞻、陆抑非、刘旦宅、应野平、张大壮……

开展之前,本报记者专访了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一起来看看他眼中这样一次展览有什么样特别的深意——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上海解放70周年。用这样一个特展,用我们珍藏的一批老艺术家反映上海解放历史以及共和国初期祖国建设和社会风貌改变的作品来庆祝这个特别的时刻,意味深长。这其中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从旧社会走到新中国,再到进入上海中国画院,有了自己的尊严,感受到翻身当主人的喜悦和获得生活保障后对生活的向往,这是当时一大批前辈画师们最大的感受。他们是在用艺术作品情不自禁表达那个时代。可以说,党的温暖,祖国建设的飞跃发展,对每个画家都是很大的触动,成为他们自觉创作的源泉。

第二,这样的现实题材,尤其是工业类的现实题材,是老艺术家过去从未接触过的,对每个人都是巨大的挑战。他们最终探索出了一条超越文人画、表达生活的创作实践道路,在中国美术史上书下不朽功绩。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今天再看这批画作,我们发现,尽管它们在技术层面未必完美,但那种真诚、质朴、饱含热情的笔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正是艺术最本质的内容。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思想,这种艺术上的精神远远超越技术上的要求。这也给我们今天的艺术家在往后探索中国画发展以新的启示。那便是要用真情来探索新的方向,新的突破。

第三,通过这样一个展览,相信今天的人们能够从老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中感悟到一些真谛。艺术离不开生活,艺术离不开思想的感动,艺术离不开勇敢的探索,这些都是现在放在我们每个艺术家面前很好的思考课题。共和国走过70年,有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了,需要今天的艺术家对这些故事进行梳理,用今天的眼光去把这些故事、人物表达出来。这应该是今天艺术家承载的历史使命。那么又该如何表达呢?我认为这需要艺术家找到责任心与热爱,懂得怎样饱含热情地去表达。

这次展览中的很多作品此前都很少露面,甚至是第一次展出。

其中一组直接表现上海解放的八幅作品装裱成的长卷特别值得一提。画这些作品的老先生们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他们画得特别生动。可能画中有些表达还很稚拙,但今天回头看一看,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表达生活。

还有一张吴湖帆画原子弹爆炸的作品也相当经典。山水画家画这个题材是很大的挑战。这样一位老艺术家,表达从来没有表达过的题材,而且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很有意思的课题。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解放上海组画长卷》

郑慕康、董天野、周鍊霞、吴青霞、朱梅邨、汤义方、潘志云

1957年

40×53×8

《解放上海组画长卷》以八幅连环画组图的方式合裱于一张长卷,生动地再现了1949年4月至5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的历史事件。作者均是上海中国画院筹备时期人物画组的成员,八幅作品除一件为郑慕康、朱梅邨、汤义方合作外,其余均是每人独立创作一幅,分别为:《组织起来》、《反驻军》、《送军情》、《引路》、《攻掉敌人最后碉堡》、《刘行战斗》、《扫雷》和《抢救生产》,作品生动形象,人物造型准确,反映历史真实,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人物画佳作。上世纪50年代,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以“艺术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通过绘画创作,创作了大量红色题材的绘画作品,这幅长卷就是当时画院筹建时期的一个缩影。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披着霞珠迎朝阳》

刘旦宅

1961年

108×110

刘旦宅先生最擅长人物,亦精花鸟,兼工山水,尤以人物画的成就最高。他的画面多给人以清新雅健之感,这跟他简洁瘦劲的用笔不无关系。他的线条简洁凝练,无重复少飞白,清爽利落,加之艳雅的设色,即使在用大笔触表现写意人物时,因其笔触精准洗练,亦能清新健雅。《披着霞珠迎朝阳》是刘旦宅先生于1961年创作的一幅作品,不同于他笔下经常出现的历代文人雅士、古典仕女的形象,此作所描绘的对象是一群清早迎着旭日朝霞去田里劳动的农人们,他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有的扛着农具,有的牵着耕牛,有的背着竹筐,轻盈欢快地互相打着招呼,在红日霞光的映衬下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面容都格外生动活泼,朝气蓬勃的新社会气象跃然纸上。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歌唱祖国的春天》

程十发

1957年

137×81

《歌唱祖国的春天》是程十发在新工笔画创作领域的代表作。作品中既有头戴方巾、放声高歌的农村老妈妈,也有手握快板打着节拍的农村大爷,还有吹笛伴奏的少年、身着蓝布工作服的工人,还有身穿军装、怀抱嬉戏儿童的军人,完美地展现了当时工人阶级积极向上的整体面貌与军民和谐、一派其乐融融的欢欣景象,作品画技精湛,时代气息强烈。此画于当年获得了全国第一届青年美术展览一等奖。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绿化都市》

朱屺瞻

1959年

91×51

上海解放后,市政府将跑马厅收归国有,原址的南半部建造为人民广场,北半部改造为人民公园。1952年国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当时全市人民重要的活动中心。此幅是朱屺瞻1959年夏季取材于人民公园的写景之作,构思巧妙,笔墨浑厚,是其探索城市新生活的艺术风格创造。画家以“深远”视角绘前景中绿树葱茏的人民公园。当时的人民公园,小河环绕,河上有小桥十座,桥旁有各式凉亭、石亭、茅亭,游人可在荷花池观鱼,亦可以手划木船代步畅游全园。此情此景尽收眼底。画家又以“平远”视角绘有1930年代“远东第一高楼”之称的国际饭店。只见南京路上熙来攘往,12路电车穿行其间,行道树整列街道两旁,热闹一览无余。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劳动创造一切》

朱文侯

1958年

117×45

在人物画积极讴歌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山水画着力描画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图景的时代,花鸟画以其特有的图式和格物移情的方式来应对“现实主义”的诉求。朱文侯此作别具匠心之处在于构图,钉耙、草帽、木锯、斧头于平面的层叠中呈现了特殊的透视效果。准确的造型、雅丽的色彩、流畅灵动的线条都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机趣。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编草》

周錬霞

1966年

80×66

“徐行黄草编”作为海派手工艺独有的代表,历史悠久可上溯至唐朝,记载着锦绣江南的人文历史。它产生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在民间艺人的巧手下,就地取材的普通野草除了编织成拖鞋、提包、果盒等种类丰富的生活用具之外,还创作成精美可人的手工艺品。20世纪初,徐行草编便远销东南亚和欧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发展成当地重要的经济产业,镇上几乎人人都会编草。1966年初,画家择取了大兴机械生产时期的传统手工产业作视角,并亲临嘉定徐行草织厂收集素材,精心绘制出此图。周錬霞本擅绘仕女,这幅画中早已褪去美人图的孤芳自赏之意,代之以编草女工创造新生活的喜气洋溢。画风延续了她一贯的清新,设色明净,尤见生色。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迎接春耕》

郑慕康、朱梅邨

1959年

107×50

桃红柳绿,油菜花开,春风拂面,万物复苏的季节,社员们聚在一起修补农具,为即将到来的春播做准备。画家郑慕康、朱梅邨于1959年春深入南汇祝桥公社体验生活后写生创作了这件作品。和这一时期众多反映生产建设的作品相类似,它也呈现出新中国建立十年来农业战线上的欣欣向荣。这样明媚的气息通过画面的设色以及绘写工细的人物造型得以充分传达。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合作社》

张聿光

1957年

95×53

无论从人口上还是从经济上说,农村在20世纪很长时间内都是重要的存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供给着城市的发展。农民的劳动支撑了国家建设的基础。农村合作社是50年代初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的产物,新的生产方式生产资料由集体所有,农民集体劳动,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张聿光此画描绘的便是农民将粮食收成送交合作社的场面,在这件作品中的用笔和用色融入了显著的民俗风味,尽显质朴之美好。构图的营造则深受画家多年的舞台美术创作影响,一人一景一物刻画得细致入微,似一幕生动的舞台剧,仿佛能聆听到画中农民喜获丰收后的欢言。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装卸区的新面貌》

张雪父

1960年

144.5×97

解放前的上海港已是中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口岸。新中国建立初期,上海港经过国民经济“一五”时期的调整后,从一个以外贸为主的港口向着一个内外贸并重的港口转型发展。港口装卸的机械化程度大大提升,到1960年时基本建设形成第一次高潮。装卸工人从笨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条件的改善带来生产面貌和工人思想面貌的极大变化。《装卸区的新面貌》便是在此背景之下诞生的佳作。挪威商船上的货物和“中国制造”的货箱在技术工人、吊车、叉车、冷藏货车的配合下运转有序,犹如腾起的蒸汽般呈现一片火热繁忙的景象。隔江相望的外滩万国建筑还提示着一个走进新时代的“新上海”的到来。长期从事装饰绘画和装潢设计工作与早年积累的中西绘画实践经验所致,在张雪父笔下传统山水的墨色丰润、敷色雅丽与理性的画面构成相得益彰,更与时代的景致糅合一体。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赶装脱粒机》

朱梅邨

1960年

135×63

此画描写1960年秋天上钢厂工人支援农业,帮助农民赶装脱粒机,抓紧秋收。产业工人和农民是新中国建设初期最庞大的生产人群,他们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互帮互助,表现出高涨的劳动热情。麦收时节,一望无际的田野,热火朝天的秋收场面依托朱梅邨深厚的传统山水功底勾画得恰如其分,既凸显了具体的工农形象,又准确地记录了工农干劲十足地投身生产的浩大声势。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新豆湧到》

张大壮

1974年

136×68

画家张大壮笔下的瓜果蔬菜总是特别鲜翠欲滴。这幅表现豌豆丰收的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画家尤其喜欢用对角线构图,以没骨法的淋漓笔墨描绘出豌豆的新鲜色泽和饱满水分。豌豆从远景一直铺展到近景,仿佛要倾泻到画面外了,产生一种视觉的逼迫感,正表现出丰收的“多”和堆不下的“溢”。近景麻袋上的“红星农场,五七”几个红字,有着鲜明的时代感。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挑灯夜战》

俞子才

1959年

47×68

1959年,上海在确立了闵行建设以机电工业为主的卫星城之后,在大规模建设工业的同时,为本地的职工家庭提供便捷的交通和社会服务,开展积极的城市建设,“闵行一条街”由此而生。新型工人住宅区以“成街成坊”的布局样式迅速崛起,从开工到建成仅用了78天,创造了当时建设速度的奇迹。作为那时闻名全国的工人新村样板,吸引了各界人士来此考察,也成为文艺创作的热门题材。《挑灯夜战》反映的正是这一主题,也是画家俞子才顺应时代要求,深入生活,以简练概括的墨笔为底、敷设淡彩的画法的更新题材之作。有趣的是,此画作于当年始建的上海“十大饭店”之一的闵行饭店。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黄浦江边闹革新》

应野平

1960年

127×69

尽管作品题目起得风风火火,但整幅作品仍然看起来清雅宁静。画家应野平的这幅新山水,以开阔的江面为主题景色,在中景中,以淡色渲染江面,写意的笔墨点染几只往来渔船。远景稍多笔墨映衬,接连的房屋和袅袅灰烟,好似云雾遮绕的绵延远山。推至近景,三艘大船和甲板把空间填得饱满拥塞,紧密的线条勾画出复杂的船体和交错的桅杆。线条丰富的表现力在近景中被充分地展现出来。这是一幅具有传统山水意境的新山水,好像将文人画中的浩渺烟波与风俗画中的市井劳作无碍得融合在一起,看起来兴味十足。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上海之春组画·爱岗勤学习》之一

应野平、乐小英

1966年

37×35

乐小英是新中国第一代的漫画家。这件与画院画师应野平合作的《上海之春》组画则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作品,小英画人,应野平补景,漫画和国画的组合,初看略显生涩,但仔细回味,竟也相得益彰。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万吨水压机》

谢之光

20世纪60年代

157×101

1961年12月,江南造船厂成功建成国内第一台12000吨水压机,为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填补了一项空白。上海中国画院的画师对这项振奋人心的建设成果做出回应,由谢之光执笔创作了《万吨水压机》。与真实的万吨水压机里程碑意义一样,谢之光的这幅作品也在新国画探索现代工业题材方面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谢之光原本商业美术设计的出身,使得他在处理现代题材方面得心应手。尽管此时,他已放弃了月份牌的绘制手法,但在长期的广告画实践中练就了对形体结构的精准把握。他准确地塑造出空间透视,以墨线勾勒万吨水压机的造型。在近景处,仍可以看到画家对于传统笔墨的追求,以略带写意的笔墨描绘了一台小型机器。远景的简笔舒朗,中景的严谨准确,近景的轻松意写,使整幅作品看起来富有节奏。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女社员》

吴玉梅

1964年

180×97

这是一幅带有民间年画风格,兼工带写的人物画。作者是一位1960年被招入上海中国画院的女学员吴玉梅,师从海上花鸟画大家唐云。作为成长在新中国的新女性画家,吴玉梅对于塑造同时代年轻女性没有任何违和感。作者与画中人社会身份和精神状态的一致性,使得画中女社员质朴、坚定、乐观的精神透过健壮的体魄,红扑扑的圆脸庞以及农家的干练装扮被准确的传递出来。画面以S型的对角线构图,制造出女社员的队伍逶迤穿越在金色稻田里的繁荣景象,喻示着新中国新女性建设者的队伍绵延不绝,不乏后来人。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南汇秋收图景》

伍蠡甫

1963年

127.5×62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上海郊县南汇李桥公社秋收的场景。画家伍蠡甫是一位跨越中西,学养全面的学者型画家,他的主业是复旦大学外语系教授。在这幅表现秋收农忙的歌颂题材绘画中,画家巧妙地借取了山水画的格局,左边堆积的稻谷占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二,以皴擦点染的笔法表现出粒粒饱满的稻谷的质感。同时作品的画面叙事又受到了当时方兴未艾的连环画的影响,以人物生动具体的动作语言,小屋里磅秤的撑杆,田间电线杆上安装的喇叭及树枝上飘着的红旗等一系列“微不足道”的道具,组织起一幅具有情节性的,热火朝天忙秋收的图景。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东方的曙光》

谢之光、陆俨少、唐云、方增先

无年款

102×63

这幅由上海中国画院四位著著名画家联袂创作的合作画《东方的曙光》描绘的是位于今天新天地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在画面中,我们又回到了几十年前的上海街头,远景中甚至还有烟囱在喷发出袅袅的浓烟,喻示着新中国生产建设的蓬勃。画面中着墨最多的是中景里一大会址的石库门建筑,画家以极其工整的笔法清晰的交代出房子的结构。仿佛有一束光照射在这栋建筑上,红色的门头和二楼正厢房的朱红门窗,鲜艳明亮,闪耀着革命圣地的光芒。一群来自亚非拉的朋友刚下轿车,正要进入会址参观。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庆祝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吴湖帆

1965年

135×67

这是一幅创作于特定时代,表现特定事件,但同时又获得了超越时代性的永恒艺术价值的经典绘画作品。1964年10月16日,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在西部无人区爆炸成功,这无疑是一件令举国上下振奋的大事。但在第二年——1965年,吴湖帆创作这幅表现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作品时,仍然以极具表现性的传统笔墨表现出蘑菇云升腾的抽象意向,在写实中将文人笔墨的抽象性意趣推向极致,意外得获了一种抽象表现主义的特征。更有意思的是,也许我们还能在这股直冲云霄,逐渐散开的云烟中看到几分太湖石的意象。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北山道中》

汤义方

1962年

137×62

《北山道中》是汤义方先生对1962年游于浙江金华时所见所闻的描绘。画中,一队挑柴姑娘行进在山路上,面容活泼欢快,歌声笑声仿佛跃纸而出,作品富有鲜活人气,极具时代感。画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准确表现出其所看所想,每个人物不管从脸部还是肢体语言都透露出欢乐愉悦,潇洒灵动又不失遒劲之感。山石、树木、流水与人物、干柴形成对比,使整张画面平衡且稳定。汤义方也是一位涉猎多种题材的连环画好手,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展现出栩栩如生之感,这和他始终坚持的严谨创作态度和生生不息的创作精神是分不开的。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青山着意化为桥》(毛主席词意)

唐云、张守成、陆俨少

1965年

97×179.5

这是由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唐云、张守成、陆俨少创作的一幅合作画,画上题:“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为桥”,词句源自毛泽东同志所写的《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二》:“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1958年,新中国消灭血吸虫病有了阶段性的胜利,毛泽东同志获悉后欣然写下《七律二首·送瘟神》表达喜悦之情,对中国劳动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焕发出来的改造山河的英雄业绩给予了热情赞扬。画家们化词意为画镜,云蒸霞蔚的桃花如轻云水雾又似滚滚波浪,绵延直至青山之下、碧波之畔,田园村舍掩映在这一片绿水青山之间,俨然一副恬静安宁的景象。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瓯柑丰收》

马公愚

1964年

92×53

瓯柑以温州的别称“瓯”而得名,温州(旧称永嘉郡)是瓯柑的原产地,栽培历史悠久。瓯柑自古便是果中珍品,梅尧臣有诗言:“禹贡书厥包,未知黄柑美。竞传洞庭熟,又莫永嘉比。”诗中的黄柑,即是瓯柑,可见浙江永嘉瓯柑之美,早已名满天下。马公愚先生系浙江永嘉人,以瓯柑为题入画,足见画家对故土的留恋和热爱。《瓯柑丰收》是画家虚岁七十二岁时的作品,画面结构端庄,落落大方,简洁整饬。画中枝叶落墨灵动,又不失风骨。画中箩筐,占画面的比重最大,同样是以小写意入笔,逶迤皴擦,力度非凡,然而在整齐中又不见重复,虚实相生,使得画面既整体又不流于单调。画上有题:“瓯柑丰收”,落款为:“马公愚写于温州”,短短十一字,尽显马公愚书法的功力。马公愚,本名范,初字公禺,后改公愚,他书画印俱佳,素有“艺苑全才”的美誉,此幅作品论书论画,皆具神韵,相得益彰。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西郊丰收》

孙雪泥

1958年

132.5×66.5

孙雪泥工山水、花卉,尤擅鳞介、蔬果、梅花等。《西郊丰收》,便是他最为人称道的蔬果绘画。画面以冬瓜、豇豆、番茄、青椒诸品组合而成,或置于农家竹篮中,或置于空地之上,瓜果气息清新雅致,同时又凸显了农家丰收之意。青绿色的青椒与朱磦色的番茄高下低昂、错落有致地安排于画面下方,不仅在造型上方圆有度,更巧妙地以右高左低的对角形式展开排列。画面上方描绘了编织细密的农家竹篮,并置放条状豇豆于其中,嫩绿色与胭脂色相间的豇豆自然垂下,宛若千万丝绦,仪态万千。画家巧妙地安排了一大块轻盈虚空的冬瓜作为画面上下两部分的分割物,不仅充实了画面的题材,更平衡了画面的疏密开合,让人看了出乎意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看似平淡天真的农家题材绘画,实则包含了画家的匠心独运,完全体现了孙雪泥晚年清新雅淡的独特风韵。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围垦崇明第一船》

唐云、陆一飞、王仲清合画

1961年

102.5×203.5

这幅作品是“传统”与“现代”的神妙结合,也是诞生于新中国的上海中国画院所特有的画师合作画的典范。在传统花鸟画铺陈的大背景中,以新人物画技法勾勒的画面主体——参加围垦的人们占据了画面的中远景。近景以逸笔勾画的花鸟展现出海派花鸟画的气质,为这幅现实主义的作品增添了几笔传统国画所讲求的意境。尽管合作画联合署名,但我们依旧能够在画面各部分的典型风格中辨认出海派花鸟画大家唐云,当时先后师从山水画大家吴湖帆、陆俨少的陆一飞,和擅长人物画的王仲清的笔墨。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上海港》

陆俨少(1909-1993)

1966年

139×68

陆俨少,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县南翔镇人。陆俨少先生擅画山水,云水为其绝诣,有雄秀跌宕之概。极为少见的是,《上海港》是陆俨少1966年创作的一幅工业题材作品,这与当时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美术界的“新国画运动”息息相关,画中大型货轮停靠在繁忙的上海港码头上,车流穿梭不息地吊装运输着货物,轮船烟囱蒸腾出的烟气飘耸入云,远处黄浦江畔鳞次栉比的外滩建筑在云水之间若隐若现,钢铁货轮、城市楼房、马路汽车的线性结构和朦胧缥缈的烟气、云水形成了对比。20世纪50、60年代,画家们为了响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将工业建设、城市风景纳入到山水画创作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巨变,轮船码头、公路汽车、高楼大厦,这些现代城市元素出现在传统中国画中,这不仅是画家们对传统中国绘画融入现代符号的艺术探索,也表达出他们对所处时代的关注与思考。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轧钢》

林风眠(1900—1991)

20世纪50年代

45×48

在20世纪50年代全国社会主义大建设的气氛下,林风眠完成了《轧钢》这幅以工业及工人劳动为题材的画作,这在其作品中也是尤为特别的一件。林风眠在中西艺术间以比较、吸收的方式进行融合、出新,他的绘画不重造型准确,而表达的是中国画中恬和柔美的意境,《轧钢》中的钢铁虽是刚坚之感,画家通过柔和恬淡的描绘,反而多出了一份自然的美感。画中人物造型提炼概括,造型极具几何感和构造性,形象明晰。画家用刀劈斧凿利落的描绘手法,塑造出具有力度的艺术形象。林风眠以其独特的风格呈现出当年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景象,也是其高超绘画技艺的由衷表现。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秧担》

陆抑非(1908—1997)

1964年

138×34.5

陆抑非先生的花鸟画所涉猎的题材相当广泛,其绘画技法以兼工带写为主,但无论工笔、没骨、大写意等不同形式的作品都能做到简繁有殊,风姿各具。《秧担》是陆抑非先生于1964年国庆节时所创作的作品,画家用一担秧苗以小见大地描绘出社会主义农业生产的欣欣向荣之感。观其构图,画中疏长挺直的扁担和竹篮与细碎的禾秧形成简繁的对比,用干稻草捆扎的秧苗也写尽精英,繁而不乱,层次分明,浑然天成而少安排的迹象。此幅作品看起来松散而有节奏,灵动又不失稳健,扁担、竹篮与秧苗的线条相互穿插,抑扬顿挫,每一笔线条都脱去繁缛,疏密聚散兼备。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祖国社会主义大建设》

李秋君、俞子才、邵洛羊

1958年

97.5×185

《祖国社会主义大建设》是由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李秋君、俞子才、邵洛羊于1958年一起创作的山水画作品,当时正值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的时节,面对日新月异的祖国山川,画家们充满了描绘祖国社会主义大建设的创作激情。画中层峦叠嶂的青绿山水之间是一片开阔的水域,湖面上游弋的机械轮船,建于河道之上的堤坝,掩映在山石树木间的工厂和起重机,环山而建的公路,这些从未出现在传统山水画中的现代化元素,无不显现出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热火朝天的强烈时代气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巨变,新景观肯定会带给艺术家与古人不一样的感觉。如何将工厂、堤坝、塔式起重机等现代符号融于传统山水之中,这对画家来说是一种新鲜而具有挑战的尝试。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收菜籽》

来楚生

1958年

90×44

来楚生的绘画以写意花鸟画为主,加之以书法入画,画面浑厚古拙,富金石味。《收菜籽》是来楚生先生于1958年创作的一幅人物画,画家巧妙地选择了收菜籽的农村姑娘的背影来展现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大丰收的喜悦,人物造型极为简略,前方的抬着菜籽的人甚至只有腿脚出现在画面上,画家以刚劲有力、明朗爽快的笔触生动地呈现出的农民收获菜籽、满载而归的喜悦场景。来楚生曾云:“写意讲神似,有三部曲;写生能形似,意会能理解,减笔以简为上,二笔能解决者决不三笔。”笔墨简练、色彩明快也透露出他隽逸清新的艺术趣味。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龙华春浓》

江寒汀、孙祖勃

1957年

90.5×51

“花光处烂漫,塔影转玲珑”,桃红柳绿映衬下的龙华寺塔,也许是上海这座城市最古老的记忆。这座始建于三国孙吴时期的千年古刹,历经岁月洗礼,仍屹立于斯。在江寒汀和孙祖勃两位画师的笔下,寓古出新,给人以欣欣向荣的蓬勃之感,也预示着上海的风貌越来越美。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杜鹃鹦鹉》

江寒汀

1959年

136×68

江寒汀擅长花鸟画,尤以描绘各种禽鸟著称于世。他的绘画继承传统又加以自己的理解进而嬗变;在技法上他认真研究,广泛吸取大量的传统中国画的精华,认真研究历代花鸟画,上溯宋元,下至明清,八大山人、徐渭、陈白阳等人的画作,在他的学习和传承下均擅长和运用自如。这件《杜鹃鹦鹉》是江寒汀特为纪念上海解放十周年所作。从画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江寒汀的喜悦和自豪迸发而出。展翅的凤头鹦鹉和烂漫绽放的杜鹃,一白一红,相应写照,以花鸟表现的现实主义题材,颇为捉襟,可在江寒汀高超的画技下,则显得游刃有余。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准备出发》

姜大中、陆一飞、 朱梅邨

1960年

205.5×96.5

《准备出发》是由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姜大中、陆一飞、朱梅邨于1960年国庆节前共同创作的作品,此图描写的是马桥人民公社的社员们检查农业机械准备出发去农田劳动的生动场景。农业生产是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画画家们关注的重要主题之一,时值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化的浪潮,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创造新生活的热情感染和鼓舞着艺术家们,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丰富着中国画创作题材和创作手法。画中,马桥人民公社的社员们无论男女,面容都洋溢着劳动者的生机与朝气,他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认真检查着农业生产机械,为一天的农业生产做着出发前的各项准备,画家们抓住了这一生动的瞬间,用画笔记录下了普通劳动者的忙碌身影。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饲牛图》

贺天健

1951年

97.5×67.5

人物在贺天健的绘画中常以点景的方式出现,而主体描绘人物的作品在贺天健的创作中极其少见。早年的贺天健偶尔也绘制传统仕女,在创格上主要是为了弥补创作内容的不足,并提高技法的表现力。而这件《饲牛图》则是贺天健进入新中国以后为数不多的新人物画作品。画面中三个人物分别置于前景、中景、远景,一位农民老妈妈正在为几头水牛的食槽添食,而一旁另一位农民正在捣饲料,远处有一位正在挑担的农民,夏日炎炎,带着斗笠,一派情趣盎然的农村生活景象。人物和水牛的造型略带夸张,但笔墨线条讲究,层层递进,一丝不苟,可见老画家在创作时的奇巧构思和认真态度。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人民公社奶牛》

胡伯翔

1959年

56.5×77.5

胡伯翔在上世纪30年代绘制月份牌,并与郎静山一起研究摄影理论,是中国最早的摄影家。因此,胡伯翔的西画和构图能力很强。1959年创作的这件《人民公社奶牛》是其国画代表作。画面整体以养牛场职工和奶牛铺陈为主,不设背景,这种构图既简明扼要地反映了绘画的内容,也直观地传递了现实主义题材反映社会风貌、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美好的主题思想。以如今的眼光来看,脱离传统构图又运用传统技法,画面给人的感受又非常现代,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作。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饮水思源》

丰子恺

1962年

35×68

丰子恺的画最大的特点,就是画面的寓意深刻。他在创作中始终追求通过易懂的画面给人以直白的感受,但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弦外之音往往发人深思。不论是他笔下的人物,还是风景,都是如此。这种意趣不但是丰子恺深厚文学素养的体现,也是其童心未泯的自然流露。他以一颗童心在绘画道路上前行,以生动有趣的画面传达着童趣,这便是丰子恺画作的崇高境界,也是其艺术人格的体现。这件《饮水思源》是丰子恺的代表作之一,以漫画风格表现的红色题材,确是给人一番别有不同的感受。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冲雪送粮》

樊少云

1958年

116×67

樊少云20岁后从陆恢学山水,画多取恽寿平、王翚笔趣,旁及原济和华喦,走的是秀丽清灵一路。其后纵观宋元明清诸家真迹日多,画路开豁,风格趋向茂朴。樊少云擅长江南景色,翠堤新柳,烟雨江村,月夜归渔,为其常写之景。《冲雪送粮》画的是一户农家在雪天牛车送粮的场景,鹅毛纷飞、烟云缭绕,画的虽是现实,却直出古意,使人观而壮之,览而得之。画家将“迁想妙得”的画思悟之于理,行之于笔,诞生了一件不朽的佳作。

今天,重回火红的年代!集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半壁江山,44幅名家真迹都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青春结伴到农村》

董天野

1957年

108×72

董天野的连环画,画面与背景并不复杂,往往以人物表现为主体,突出所绘人物的特点。其笔下的人物情趣盎然,栩栩如生,既写实又通俗,因此受到了广大的读者的喜爱。董天野是一个多产的画家,画风认真,造型略有夸张又干脆利落。这件《青春结伴到农村》便是董天野尝试用传统绘画技法表现新时代风貌的经典之作。上世纪50年代,大量知识青年下乡参与劳动生产,此画表现的便是这一历史时期。画面中乡亲们欢欣鼓舞地欢迎着下乡青年的到来,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青春结伴,充满朝气,时代气息蓬勃而生。

作者:范昕

编辑:范昕

责任编辑:邵岭

图片及说明均由上海中国画院提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家公司是中国制造名片,产品进入第102个国家和地区!曾在美国让奥巴马遭遇尴尬
外交部:中国不会参加任何三边核裁军协议的谈判
上海美术学院的历史不妨上溯至1864年徐家汇土山湾画馆时期 | 冯远
中国“冻胚”新突破!苏州这8只湖羊明明都是20多岁,为何却刚刚出生?
外交部回应美国发布2019中国军力报告:违背事实,蓄意歪曲中方战略意图
“数字中国”开创精彩新时代
98年前,8位青年在这里成立了共青团,今天,其中一位的后人来了……
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李强今天看望慰问信访干部、接待信访群众
解放战争 | 70年前的今天,衢州解放!
沈鸿鑫 | 一百年前的今天,梅兰芳在日本演《天女散花》……
这些金融巨头今天都到齐了,陆家嘴瞄准全球最优资管生态圈!
癌症免疫治疗新阶段!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细胞治疗新药将在这里重磅上市
小镇青年贾樟柯回老家办文学聚会,每个年代都有一两部小说让我瞬间成长
周末打卡!除了老字号,不少上海新品牌可以在这里看到
五四时代·少年中国·与现代成长小说的诞生
上海所有网红咖、实力咖都在这个天台等你
“裸奔”的汽车底盘,为啥出现在这个高大上展会?
拖延、强迫症,社交障碍……现代“心”病不少,心理咨询师缺口43万怎么破
文汇早读 | 名家水墨定格火红的年代
母亲带我读江南
5天了,查尔斯王子、威廉和凯特还没去看望哈里和梅根的儿子
新华时评 | 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成就有目共睹
投资回升彰显中国经济发展后劲
今天是中科院院士吴文俊百年诞辰。一位“忘年交”的来信:数学大师吴文俊先生其实是个“老顽童”
娃娃机内惊现小狗,欧美动物保护人士坐不住了:中国人还抓乌龟螃蟹,太残忍了!
解放上海的第一枪在这里打响,他们却永远牺牲在黎明之前 | 70年前的今天
今天,这三家央企用快闪表白祖国母亲!
金灿荣:中国有三张王牌打赢贸易战
中国患癌率走高,美国却在降低。美国20年前发布的“防癌守则15条”跟肿瘤说再见!
生日那天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好在这位单亲军人妈妈得到了整个中队的爱心照料
这周5个工作日被阴雨天气承包了,今天最高气温直降7℃
涉水而过、搭临时便桥,在风雨中暴走100多公里的他们成了“天降奇兵” | 70年前的今天
壹戏剧大赏为2019静安现代戏剧谷演出季落幕,舞台剧《繁花》独获两项大奖
70多年过去了,“妈妈”依然在这里等你回来......
75岁文汇报读者含泪观摩“火红的年代”特展:从老一代画家作品中我看到他们一颗颗火红的心
微年代 | 寓所外交 · 苏联篇
盐城两件作品入选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
那里的人们在这一天获得重生,街上到处是哼歌打腰鼓的人 | 70年前的今天
罕见!史前海洋生物竟和40种动物个体一起藏在这块6克的缅甸琥珀里!
这是一个大衰退的年代?听那位懂日本的美国经济学家怎么说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