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奖 | 蒲华燕:这个80后美女博导其实是个隐藏的“钢铁侠”,她研发的机器人技术走向了“海陆空”

2019-05-15信息快讯网

上海科技奖 | 蒲华燕:这个80后美女博导其实是个隐藏的“钢铁侠”,她研发的机器人技术走向了“海陆空”-信息快讯网

蒲华燕:1982年12月生,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执行院长,海洋智能无人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科创感言:经过创新这种“苦”酿成的甜,是我尝过最美的味道。

上海科技奖 | 蒲华燕:这个80后美女博导其实是个隐藏的“钢铁侠”,她研发的机器人技术走向了“海陆空”-信息快讯网

▲蒲华燕从小就喜欢各类机械设备

在刚刚揭晓的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的获奖者中,上海大学教授蒲华燕显得很特殊:80后、女性,从事的科研领域还是很“硬核”的机械自动化。

一直以来,振动和噪声是干扰精密仪器稳定工作的最大障碍之一。随着科学探测对仪器精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减振降噪”成了燃眉之急。早在2005年,蒲华燕就把自己的研究方向锁定在了这一领域。借助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的研究平台,她发明了电磁可控非线性负刚度特性生成方法,哪怕海浪颠簸,这套技术也能确保无人艇上的科学仪器“稳若泰山”。

依托于这套核心技术,蒲华燕还将它成功转化运用到了空间探测器、光刻机等多个领域,可以说,“海陆空全都用上了!”

机器人一直蒲华燕的最爱。早在少年时代,她就把家里的电器一一拆解、挨个儿研究。走上科研道路之后,蒲华燕有了对于创新的最深感悟:“科研问题不能拍脑袋决定,一定得基于现实问题,在现有技术无法解决的情况下,通过方法和理论创新去攻克难题。”

上海科技奖 | 蒲华燕:这个80后美女博导其实是个隐藏的“钢铁侠”,她研发的机器人技术走向了“海陆空”-信息快讯网

▲蒲华燕站在“精海”系列无人艇前,美不胜收~

2011年,蒲华燕来到上海大学,参与“精海”系列无人艇项目的研发工作。出海航行时,巨大的风浪会对无人艇携带的精密仪器产生干扰,要让它们正常工作,就得想办法去除冲击和振动。“通过减小支撑刚度可改善振动冲击的传递。传统上,可通过增加支撑体积来降低固有频率,可无人艇对体积有着严苛的要求。”蒲华燕说,如何做减法成了他们当时的主要难题。对此,蒲华燕发明了电磁可控非线性负刚度特性生成方法,通过电磁合成的负刚度再结合抑制控制算法终于解决了难题。

光有理论方法还不行,要真正运用到工程上,必须通过计算机仿真测试、实验验证等多个环节的考验。经过不断优化,蒲华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将精密仪器的固有频率降噪至国际领先的0.19赫兹;大幅降低潜艇水听器的背景噪声,拓展水听器在海洋中的作用距离;在扰动环境下将激光雷达的探测精度提高了10倍;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0项;相关成果转化后帮助国内企业成为扫描电镜国际巨头在华的最大配套商……十多年来,蒲华燕经手的项目多达十几个,从航空航天、海洋探测到陆上精密仪器,她在各种减振降噪的棘手难题中品尝着创新甘苦。

除此之外,蒲华燕还带领团队攻克了机器人高自主运动控制、机器人多运动模式高机动运动装置设计等多个难题,在机器人自动化领域全面开花。

说起成绩,蒲华燕最感谢的还是学校提供的创新平台和研发团队。她说,减震降噪涉及材料、结构、自动化控制、算法等多个学科领域,离不开各专业团队之间的协同创新。 “这是一个1+1>2的时代,没有人能获得单打独斗的胜利。”这是蒲华燕从多年的创新实践中学到的智慧。

在蒲华燕领导的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教授们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常常四五个教授带着几个学生围坐在一张会议桌前,热烈讨论,各抒己见。“科研最忌一言堂。”蒲华燕说,只有让每个人的思维自由表达,才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从不同学术视角解决技术难题。

上海科技奖 | 蒲华燕:这个80后美女博导其实是个隐藏的“钢铁侠”,她研发的机器人技术走向了“海陆空”-信息快讯网

蒲华燕正在带教学生,小编表示,学生好幸福


作者:见习记者 金婉霞,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任荃、姜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传统工艺要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专家解读《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连淮扬镇铁路有新进展!明年上海去扬州、淮安更方便
高压严打走私象牙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今年以来上海海关查获案件92起
《上海商业名录》:中国首部企业黄页
跨越一个世纪的上海美专迁并往事
搭载AI驶向智能自主,机器人产业正当其时
深交所:自5月13日起暂停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
逐步迈入高端市场,美妆品牌自然堂研发抗衰老产品
技术创新场景升级,国货品牌走向“C位”
今日新添一位“百岁院士”:从“两弹一星”到风云卫星,他为我国红外技术奠基。祝汤定元院士百岁生日快乐!
国内首款有触觉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亮相丝博会
“智能四向穿梭机器人”丝博会上踱方步!全球快仓智能机器人日均行驶30公里,年累计运行里程可绕地球1000圈!
现身业余赛事现场,谢文骏:打破刘翔纪录是惊喜,将继续巩固七步上栏技术
台湾公布潜艇自造模型,技术源自日本,总体结构疑似源自北欧某国
上海科技奖 | 熊红凯:在多媒体世界里玩“拼图”,玩出了中国最高峰
“千万订单”从天而降,假处长假诚信真行骗
上海科技奖 | 小蚁之父达声蔚:出国留学就是为了回国创业
上海科技奖 | 姜正文:一滴血、一口唾沫,“基因盒”降低1%出生缺陷
上海科技奖 | 张远波:这辈子就和“量子材料”死磕到底!
上海科技奖 | IT儒士陈运文:他敲下的代码能替你看书写字
10分钟“闪训”搞懂如何减税降费,上海税务这一招大受欢迎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举行,李强阐述科创中心建设关键点
中国木偶史上最巨型的“偶”经过技术升级再次登上舞台
为啥中国做不出原创新药?缺原创理论和原创技术,上海启动四个市级科技重大专项“攻关”
STEM教育在中国缺少技术和工程“两只脚”,上海普陀区探索STEM教育“小初高”一体化课程体系
与“肿瘤君”过招,这项尖端治疗技术有了专属保险
上海乘邮轮入境可自助申报了!海关自主研发自助申报终端首次投入试用
聚沙成塔,握指成拳!上海布局功能型平台五年,与各区产业紧密衔接,共性技术研发及共享收益不断放大
“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人工智能学堂班……清华北大同一天公布新动作!
快看这些机器人,简直要成精了!
了解机器人、磁共振的世界……普陀区将推出82项科普教育活动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