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剧种经典锣鼓汇聚一堂,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文化非遗日展演举行
6月8日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联合国非遗文化节各类活动已陆续开展。2019年第二届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文化非遗日展演于5月30日在上海音乐学院学术厅举行,今年展演的主题是锣鼓“瞧”起来,难得地将中国传统戏曲六大剧种的经典锣鼓片段汇聚一堂——昆曲锣鼓、京剧锣鼓、秦腔锣鼓、川剧锣鼓、粤剧锣鼓和梨园戏锣鼓。
“活动聚焦传统戏曲锣鼓演奏与身段配合演绎,旨在展现中国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曲经典锣鼓的独特魅力。”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主任郭树荟告诉记者,今年的非遗展演融学术性、理论性、传承性和创新性于一体,也继承了上音老院长贺绿汀先生的理念——把民间音乐带入音乐学院,传承并发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据介绍,传统戏曲乐队有“文武场”之称,文场弄管弦;武场则突显鼓、板、锣、钹为主的打击乐器的丰富表现力,也称戏曲锣鼓。戏曲音乐中素有“一台锣鼓半台戏”亦或“三分唱七分打”之说,这足以表明戏曲锣鼓在戏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此次展演中,来自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广州粤剧院、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和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表演者,献上浓缩了各类剧种精华的中国打击乐经典表现形态。
展演现场,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上演的乐曲《醉花阴》将锣鼓和唢呐有机结合在一起,巧妙地运用【二犯】、【走板】、【滴流子】、【闹沙河】、【落地金钱】以及【水龙吟·合同】的组合,使《醉花阴》这首组曲更加刚劲有力、优美动听,给听众带来独具地域特色的视听享受。
昆曲武打场面往往系统借用京剧锣鼓的形式,故而素有“昆戏京鼓”之称。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带来的《鼓乐戏魂》以表现昆曲武打场面为基础,以京剧打击乐为主要表现形式,运用打击乐的节奏、轻重变化以及【大开门】、【朝天子】、【八声甘州歌】等曲牌,配合传统的京剧混牌子和创新的锣鼓经,表现出一代天子“闻讯、点将、行军、遇敌、埋伏、大战、得胜、凯旋”的整个过程。
2016年5月,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成立,研究院传扬以贺绿汀等老一辈音乐家为代表的上海音乐学院优良的学术传统、严谨的治学态度、崇高的艺术理想和求真的人文精神,以中国音乐研究为核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研究院下设的中国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10月。2018首届上海·中国音乐文化非遗日,成功举办了“江南传统音乐非遗经典传承展演”“世界传统音乐非遗经典传承展演”两场活动。
郭树荟表示,非遗中心肩负着学习、传承、研究中国民间音乐遗产的历史责任,在当代社会音乐文化的景观中,将以江南区域的优势辐射全国,高度重视中国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在音乐专业化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为非遗音乐的保护、研究作进一步深化与推进。
作者:姜方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卫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