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前,《窗边的小豆豆》就为我们留下思考:为什么孩子会变成模式化的产物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的是小豆豆的故事,亦是女作家黑柳彻子本人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一种教育理念的实现和一个完整地保护了一群孩子童年的故事。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当初的写作与这本书的传播历时久远,它所承载的某种教育理念和价值关怀,没被时间冲淡,反而在时间的涤荡中日益显出光辉。
《窗边的小豆豆》的主人公小豆豆是一个另类女孩,在世俗眼里肯定不是个好孩子,她刚上小学一年级便被学校强制退学。她凭着爱好执拗地去欣赏自己认为有趣的一切事与物。她执着果敢,待人待物充满热忱,妈妈怀着最后一丝希望,带着“顽劣”的她来到巴学园入学。在这所怪怪的小学校里,有一个怪怪的校长小林先生。在校长面试小豆豆的第一天,奇迹发生了:这个“内向”的孩子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了四个小时,而这个极其注重对孩子自身个性的培养,并给孩子们充分空间的校长竟然听了四个小时。小林校长对个体的极大宽容与欣赏,让这个在原本学校很少开口的孩子,逐渐找到了自信。这个开篇也将关于教育的一种反思极好地传达出来:一个社会的文化发展与建构离不开富有创造力的、特别的人,如果每个孩子从小就被规定要整齐划一,遵守所有的规则,那么最终教育出来的只能是一个模式化的产物,而不是活生生的心灵。
2001年,该书在日本的销量就已超过900万册,成为日本二战后最畅销的童书之一。自2008年翻译引进中国,今年已是《窗边的小豆豆》在中国出版的第11个年头。它迄今已破1200万册的发行纪录,创下了国内图书市场童书单本销量最高的奇迹。
让我们回到《窗边的小豆豆》创作的最初。
1937年,小林宗作先生用个人所得创办了巴学园这样一座小学,这个小学几乎是建立了一个保全所有学生童心、创造力与好奇心的乌托邦,这个学校在1945年的东京大空袭中被烧毁,而该书的作者黑柳彻子正是当年巴学园的学生。1981年,黑柳彻子满含深情地写作并出版了以巴学园和自己的童年经历为原型的《窗边的小豆豆》。这部自传作品记载了她童年时期在巴学园里的学习经历,书里还使用了日本绘本作家岩崎千弘的画作为插图。
巴学园有活泼的教育形式,教室设在电车上,座位不固定,由学生的喜好决定,每天的上课顺序也尊重每个孩子自己的选择。老师会带孩子们走向大自然和游历古迹,孩子们借此学到了很多自然科学知识与历史文化知识,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小林校长的教育方法,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极富见地的。
比如,书中《小辫子》和《thank you》这两个章节写道:“小豆豆有些吃惊,这之前她还从没有听过‘对女孩要友好’这样的话……可是校长却对大荣君说‘要尊重女孩’”,“年轻人不是把小豆豆当作小孩子对待,而是看作一位成年女士来尊重。当这位男子弯下腰来的那一瞬间,小豆豆从心里感到了他的友好和彬彬有礼。在他的身后,是一片纯白的世界,无边无垠地伸展开去。”
由此可见,38年前的思考在今天仍有很高的价值。
书摘节录:
校长先生把椅子拉到小豆豆跟前,面对着小豆豆坐了下来,说:“好了,你跟老师说说话吧,说什么都行。把想说的话,全部说给老师听。”
“想说的话?”小豆豆本来以为,也许校长先生会问些什么问题,让自己回答。当听到“说什么都行”,小豆豆开心极了,立刻开始说起来。说话的顺序,说话的方式,都有点乱七八糟的,但却是拼命地说着:刚才坐的电车跑得非常快;想要留下车票。恳求车站检票的大叔,他却不肯给自己……诸如此类的小事,小豆豆一件一件地说起来.校长先生边听边笑着,点着头,有时候还问后来呢,小豆豆越发开心,说个没完没了。但是慢慢地,终于快要没什么可说的了。小豆豆闭上了嘴,思考着再说点儿什么。这时,老师问:“已经没有了?”
小豆豆觉得就这样结束的话,未免太可惜了。好不容易,有人愿意听自己说话,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错过。
“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没有了吗?”小豆豆的脑子在急速地转动。想啊想,终于,“有了!”她又发现了一个话题……
说完之后,小豆豆绞尽脑汁想啊想,但这回却是真的找不到什么可说的了。小豆豆不禁有点伤心,这时候,校长先生站了起来,用温暖的大手摸摸小豆豆的头,说:“好了,从现在起,你是这所学校的学生了。”这个时候,小豆豆感到,生平第一次遇到了真正喜欢自己的人!因为,从小豆豆出生后直到现在,还从来没有一个人这么长的时间听她说话呢。而且,这么长的时间里,校长先生一次呵欠也没有打,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把身体向前探出来,专注地听着。那时小豆豆还不会看时钟,但她也感觉到过了非常长的时间。如果她会看时间的话,一定会更加吃惊,而且会更加感激先生。因为,小豆豆和妈妈到学校的时候是八点钟,在校长办公室说完话,决定小豆豆成为这个学校的学生之后,校长先生看了一下怀表说,“啊,已经是午饭时间啦”。这就是说,先生整整听小豆豆说了四个小时的话。
作者:陈熙涵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宣晶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