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成在华美国人理想生活地
中国庞大的市场及其背后提供的各类机遇,是外国人纷至沓来的主要原因,而上海以开放的姿态为他们提供舞台,已成为在华美国人的理想生活地。
这是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主编的《在上海的美国人》(第二卷)一书中所披露的。
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常务所长、该书副主编胡华11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美国人之所以愿意在上海长期生活,一个重要因素是上海的城市文化与美国文化较为接近,上海人有较高的文明程度,美国人认为双方容易沟通。
上海的投资环境则是吸引美国人留下的另一重要因素,不止一位美国人告诉过胡华,上海的经商、创业环境等在中国较为理想,官员也很负责任,愿意为外商提供服务。
中美关系可谓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在21世纪进入了建设合作伙伴关系、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新时代。
上海与美国地方之间的交往交流,在150余年的两国关系中占有特殊重要位置,它不仅是美国领馆、金融机构、学校以及侨民的最早登陆地,今天更是美国政要、社会和文化名流访华必经之地,堪称中美交流具有代表性的窗口与缩影。
该书收录了包括活跃在上海政界、商界、教育、文艺等多个领域的优秀美籍人士。他们中既有成就斐然的企业高管,也有专家教授,既有创业达人,也有行业精英。“他们在上海的经历迥异,却都收获良多,也都为上海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该书主编、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所长吴心伯说。
在胡华看来,生活在上海的美国人仍然保留了其民族性,无论是从事商业还是与中国人接触,有啥说啥,较为坦率、认真,在上海遇到了各种困难,绝大多数美国人都能正确理解,正确面对,同时,他们也愿意与中国政府部门沟通,希望得到官方支持,颇具前瞻性。
胡华举了83岁的美国前外交官江似虹的例子。曾担任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办公室主任的江似虹,1996年结束长达30年职业外交官生涯后选择常住上海,可谓最有资格谈论老上海话题的外国人之一。
“是上海的老建筑让江似虹留下来的”,胡华说,老太太现在经营一家小书店,经常接待美国来访的外宾,向他们介绍上海取得的成就。
与江似虹一样的美国人还有很多,如前美国驻沪总领事、上海美国商会董事会主席季瑞达,不仅长居上海,更娶了中国太太,他们大多对上海充满爱和感情。
胡华称,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做实做深中美地方交流”的号召,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把“上海与美国地方交流”作为研究重点,策划出版的“上海与美国地方百年交往史”系列丛书第一本《沪风美雨百年潮——上海与美国地方文化艺术交流》即将问世,整套丛书共8本,详尽梳理了自1843年至今,上海与美国在文艺、体育、教育、建筑、经济、金融、法律、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交往交流历史,冀对今日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及各方面广泛交流提供积极有益的借鉴。
“我们勾勒沪上美国友人的群谱图,是希望更准确理解这一群体并与他们交上朋友,吸引更多优秀外国人来中国投资、就业。”胡华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