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写出版业风云,王安忆赞小说《风眼》把上海滩的能人写活了

2019-06-16信息快讯网

出版人写出版业风云,王安忆赞小说《风眼》把上海滩的能人写活了-信息快讯网

“我在出版圈子泡了40年,很多见闻和素材可以说手到擒来。它们强烈冲击着我,这份激情一直涌动着,不写出来,它就会折磨我、跟着我。”如果说每个作家都有一部命中注定、非写不可的作品,新近出版的15万字小说《风眼》,就是作家、出版人孙颙听从创作使命召唤所结出的果。

不过,这个过程远非外界想得那么瓜熟蒂落。

许多老熟人劝他:放一放吧,吃力不讨好的辛苦活儿;孙颙自己也有种“近乡情怯”的谨慎——他此前写了几百万字小说,其中描写知识分子生涯的故事不少,唯独没涉及出版编辑领域,甚至可以说是小心翼翼避开了自己最熟悉的专业。“素材只会多到需要取舍,但之所以没有轻易使用这方面的素材,说明我的珍惜。”

最终,放不下占了上风。“我的思绪,渐渐如波涛汹涌,很难平静下来。我回望来路,写出了《风眼》。此后的感觉,就像骑上了飞奔的骏马,身不由己,想下来也难了。”不写感觉对不起自己的孙颙,把完稿的《风眼》给老搭档、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看,“她很挑剔的,但让我宽慰的是,王安忆说好看,贵在细节真实生动,她尤其欣赏小说中负责出版社发行业务的王副社长,说《风眼》把这一类曾在上海滩‘沉下去’因改革开放大潮又崭露头角的人物写活了。”

“如此无中生有,算是小说家的基本功夫”

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出版历程,孙颙既是见证者也是实践者。1982年初春,孙颙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进入上海文艺出版社,做了小说编辑;三年后,被推选为八十年代最为年轻的文艺社社长;之后历任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上海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那些有关出版的台前幕后都被孙颙心思细密地编织进了《风眼》。

出版人写出版业风云,王安忆赞小说《风眼》把上海滩的能人写活了-信息快讯网

孙颙、作家孙甘露、新闻主播王幸亮相作家书店

资深出版人讲述出版业风云,《风眼》集中描摹了上海一家大型出版社在改革开放来临之际,因“市场经济常识丛书”的出版而遭遇风波、砥砺前行的故事,呈现出时代转型时的众声喧哗,也勾画了一代出版人的坚守与面临的挑战。小说中交织着虚构和真实的大量细节,耐人寻味。用孙颙自己的话来说,“人物是杜撰的,赖以杜撰的基因是真实的。如此无中生有,算小说家的基本功夫吧。”

书中,年过半百的牛副总刚调任出版社,为人谨慎不担肩胛;王副社长管发行,文化程度不高,谋划经营却游刃有余;另两位年过三十、风华正茂的秦副总和郭副总则风格迥异,秦副总交游广泛,策划选题有一套,谈谈恋爱也有一套,郭副总精于学术,策划的书高精尖却赶不上市场形势,少人问津;女编辑牛鹭鹭,美貌才华兼具,爱情之路却走得磕磕绊绊……他们的人生经历截然不同,但都为共同热爱的出版编辑事业奋斗。

昨天在作家书店的新书分享会上,孙颙分析了不同人物所代表的群像,他对在出版社干了一辈子的德高望重的唐社长充满感情,“他所代表的老一代知识分子非常可爱,他们也会吵架,但是他们争吵多和文化思辨有关,而不是为个人利益斤斤计较。离我们远去的这代人,他们的道德感召力是我写这个人物时最大的触动。”

出版人写出版业风云,王安忆赞小说《风眼》把上海滩的能人写活了-信息快讯网

写到唐社长因日渐衰老病痛来袭时,小说中有段心理独白——“他环顾小小的办公室,靠墙的玻璃柜中满是他心爱的书籍,这些年慢慢囤积起来。做出版,对爱书者而言,得天独厚,不必辛辛苦苦去书店淘书,甚至不必掏口袋买书。书是工作用品,会自动地不断地飞到他面前。……他把小办公室作为自己的书房,坐在里面,环顾四下的书籍,无论是陈列在书柜中的,还是堆在墙角落的,均是宝贝,虽然没空一本本地读过来,看着它们、嗅着纸页与油墨混合的气味,心里也舒坦。”

谈及小说“反派”秦副总编,孙颙认为,这个人物设定是聪明能干,“有时走在正道上可能做好事,但一旦坏起来或许比谁都坏。我想表现人性的复杂多面,天使和野兽并存,关键看哪一面被激发得更多。”还有像郭副总这样的人,“有学问,喜欢待在幕后,但有些木讷,很难有亮点,可是出版业离不开这样的人。”而王副社长则有着自己的一套生意经——“他喜欢自称出版商,他觉得一个‘商’字,说出要害。卖不动的书,你说得花好桃好,没人看,什么狗屁效益!”

“时间线太近很难写长篇,拉开一段距离落笔更从容”

“对照小说的诸多要素,难以寻找的,主要是故事的入口。”孙颙笑言,律师和医生,日常事务未必精彩,但偶尔或许会遭遇紧张惊险的情节冲击,比如特工、强盗、家族阴谋等,属于他们职业的题中之义,有足够天地供编故事者天马行空般发挥。“相比较,编辑的案头事务,能够发现这样花哨的机缘吗?不是说绝对没有可能,不过,若是真个惊天动地写出来,读者一册在手,或许心生抵触,认为故事过分生硬牵强,种种疑惑,在所难免。”

因此,必须寻找一块场景,找到如此这般的故事入口——是日常的,又并非司空见惯的日常,恰如其分,能够充分展开编辑们丰满而庞杂的内心世界。从这个角度也就不难理解,小说之所以命名为《风眼》,其实是暗示读者:看似平静的“台风眼”,也许周围正酝酿着惊人的风暴。

出版人写出版业风云,王安忆赞小说《风眼》把上海滩的能人写活了-信息快讯网

《风眼》

孙颙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这本书有意思之处,就在于通过出版社的日常生活把‘风眼’周围的风雨欲来,呈现得淋漓尽致。一个时代的风尚,就是旗子在飘,人们容易看到,而让旗子飘的风,人们却往往忽视了。出版业与整个社会思潮变动有紧密联系,小说描绘了特殊的出版大事件,却是通过出版社日常图景来反映的。”孙甘露评价,《风眼》的书名,是一种隐喻,透过这风眼,可一窥出版社的日常、人物、世态,进而观察中国社会处于变动时期的丰富精神面貌。

《风眼》之前的书名拟为《社长室》,“显然过于平实直白了,后来编辑建议我多从读者的角度来打量,最终确定了这个更具戏剧张力、更有悬念感的名字。”孙颙透露。

“旁人很难真正理解编辑这份行当,它甚至被曲解为 ‘剪刀加糨糊’的手艺活。但为此,他们献出了全部的情感和真诚。当一本好书被社会广为赞颂时,编辑们的奉献被作家的巨大身影所遮盖;但是,当一本书发生什么麻烦时,他们需要和作家共同承担一切。”《风眼》结尾的这段话,道出了孙颙置身出版业多年的复杂情感。

出版人写出版业风云,王安忆赞小说《风眼》把上海滩的能人写活了-信息快讯网

“之所以将小说时间限定在八十年代,是因为很多事情拉开一段距离观察,落笔会比较从容。写长篇离不开生活阅历、情感、认知等多方面的积累积淀,如果事情太近、太当下,写成有分量的长篇是很有难度的。”不过,孙颙也承诺,最近20多年的出版业发展起伏,已经排在他的“创作序列”里,“等到时机成熟了,积淀足够了,到我八九十岁时也许会写成下一部长篇。只要我还活着。”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范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版方供图

王安忆评莫言:他这么粗壮的汉子,竟写出这么灵巧的东西
阿来《云中记》如何将一个人的返乡之旅谱写出一曲庄重“安魂曲”
高考结束了,安全意识不放松!上海38家安全体验馆了解一下
这牙诊所太黑:那些工具拔完这个病号的牙马上就伸到另一个病号嘴里!上海重拳打击无证行医
重要!2019上海市普通高校秋招录取工作日程!注意时间节点!
全国节能宣传周下周启动,上海将组织500多项系列活动
校长、航天工程师同台飙戏,上海这个小镇推出了年度十大文化项目,看点多多
20年专注小说创作后,她推开虚构的屏障,在散文旷野中发现来路珍贵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为什么说“最好的大学是华师大,华师大最好的系是中文系”?快听这位知名出版人讲讲中文系的传统
上海本科院校联合招生咨询会传递新动向:考生恋家情结降温,优质外省高校受青睐
习近平结束出访回到北京
故宫出版社缘何为一位当代紫砂艺术家出作品集?因为他让失传数百年的技艺重现人间!
青山着意化为桥——习近平主席访问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比什凯克峰会和亚信杜尚别峰会成果丰硕
首届全国少儿现代阿卡贝拉大赛将在上海推出,寻觅人声音乐新生力量
上海出品电影《攀登者》亮相电影节:好电影带人看见绝顶风光,更促人思考攀登意义
共享“上海服务”精髓,长三角影视拍摄基地合作正式启动
上海国际电影节精彩看点系列① | 不再作为异国奇观的伊朗电影
王安忆:《风眼》把上海滩的能人写活了
刘慈欣小说《三体》将拍电视剧,拍烂了真的比没人拍强吗?
长篇小说《石榴花开》IP项目介绍与影视展望会亮相上海电视节
《中华医藏》将出版 系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最系统的中医药古籍文献丛书
吃什么、和谁吃,在他小说里绵延出当代都市男女生活景观
新诗的第二个百年,诗人在全媒体时代如何写出好诗?新时代诗歌传媒论坛百余名诗人、媒体人掀头脑风暴
陕北民歌唱响古城西安,上海音乐出版人送给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一份大礼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