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翔鹏纪念文集》首发式现场。
据《黄翔鹏纪念文集》策划人张振涛介绍,早在2001年,福建教育出版社曾出版过一版纪念文集,但初编版略显单薄,“总觉得那本小书对不住被纪念者”。此次编委会特地邀请与黄先生有密切关系的亲人、朋友、同事、学生撰文,并汇总了1997年和2017年两次有关黄翔鹏学术研讨会的文章以及近20年来学者发表的研究黄翔鹏的文章,因而才有了此次文集的“厚度”。
中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乐律学传统的文化古国,早有本民族的音乐理论。但是,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一个现代方法对它进行整理,以致不能建立起自己的音乐理论体系。黄翔鹏以强烈的使命感,将“穷古今之变,探索中国传统音乐自身发展规律”作为终生奋斗目标。他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证了“一钟双音”“同均三宫”等学术见解,对中国音乐理论研究影响深远;他提出“传统是一条河流”“古乐存活于今乐之中”的学术理念与方法;他打破门户之见,熔乐律学、考古学、史学等学科于一炉,严谨治学。
▲《黄翔鹏纪念文集》书封。
在音乐教育领域,黄翔鹏先生也有着卓越贡献。他曾于1985-1988年间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提出“以资料建设为中心,开门办所”方针,先后创办《中国音乐学》《中国音乐年鉴》《音乐学术信息》等刊物;他还作为带头人组织开展“中国乐律学史”“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等课题研究,培养音乐史学和乐律学方面学者数十人,在资料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付出了承前启后之功。在他的带领下,音乐研究所学术氛围活跃,迎来成果丰硕的时期。
▲吕骥、黄翔鹏(右)等人考察出土编钟。
著名音乐学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田青也曾受黄翔鹏的谆谆教导,对于前辈的提携后进、恪尽教职的育人品格以及上下求索、持之以恒的学术毅力深有感触。“我记得黄先生曾手书‘燃犀’二字,并把这幅字挂在房中。”田青在纪念文集的首发式上说道,“‘燃犀’二字出自晋书,讲晋温峤至牛渚矶,闻水底有音乐之声,水深不可测。传言下多怪物,乃燃犀角而照之。我想黄先生手书这二字,也是希望能有‘燃犀’般的穿透目光,如拨云见日般弄清中国音乐史上的种种迷点,黄先生一直是做到的。”
作者:彭丹
编辑:彭丹
责任编辑:陆正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