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市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成立,将致力于打造医师的“科普工具包”,制定制作医生们临床可以使用的科普知识包,将科普融入治疗环节,提高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理解,改善医患沟通。
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徐建光表示,新成立的上海市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应找到提升上海医师科普素养的行之有效的路径与方法,逐步总结出“上海经验”,使之不仅服务于上海医师,也服务全国各地的医师,为人民健康素养的整体提升服务。
目前,我国国民健康素质亟待提高,健康科学知识普及任重道远。老百姓出现医疗紧急情况时只能被动等待专业救护人员,很少能进行主动的自救、互救。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源性猝死的人数在54.4万人左右,平均每分钟猝死1人,居全球之首。2013年美国心脏协会统计,在美国大城市中,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最高可达16.2%。而目前我国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存活的患者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15%。
我国目前中风病人总量已超700万,并以每年200万人的速度增长。按目前的数据,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5人发生中风,其中3人死亡,抢救成功者也会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我国中风的死亡率是欧美国家的4倍-5倍,并以每年8.7%的速度增长。
这些差异很大程度与老百姓健康知识缺乏、不能及时就诊而错过了救治时间窗有关。
让民众提高健康知识和能力,致力于医学科普,是每一位医生的使命与责任,也是一种职业能力。
上海市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会长、上海新华医院副院长潘曙明教授表示,如同智商、情商一样,民众也需要有“健商”,“健商”是人们应具备的一种健康素养,它的提高必将提升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填补医患之间交流的知识鸿沟。
但要做到这一点,医生自己必须具备一定的素养和能力。
实际生活中,很多临床医生做科普还存在应景的态度,写得随意,想得粗糙,还有甚者抄袭网络上的健康文章,这样的科普文章难以与网络上的伪科学科普内容竞争流量。
为此,上海市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表示,将倡导医生拿出写SCI论文的态度来对待科普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拿出医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学会与公众沟通。
作者:唐闻佳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姜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