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第一部长篇翻译小说《昕夕闲谈》

2019-07-08信息快讯网

近代中国第一部长篇翻译小说《昕夕闲谈》-信息快讯网

▲《〈昕夕闲谈〉校注与资料汇辑》邬国义编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873年1月至1875年1月,申报馆文学月刊《瀛寰琐纪》连载了由“西国名士”所撰、“蠡勺居士”所译长篇小说《昕夕闲谈》,分三卷52节,上卷18节,次卷13节,三卷24节。在上卷及全书连载完结后,申报馆还曾先后推出过《昕夕闲谈》线装铅印单行本。小说译文采用白话章回体,讲述了主人公康吉家道骤变的身世背景和艰辛坎坷的冒险历程。此前,1840年在广东出版的《伊索寓言》近代汉译本《意拾喻言》虽亦属近代中外合作翻译文学作品,但其刊行的目的主要是用于汉文习得,寓言文体自与小说有别。此外,19世纪70年代的期刊上也出现过一些单卷或篇幅较短的翻译小说,但如《昕夕闲谈》卷帙之繁者则无。因此,《昕夕闲谈》是不折不扣的中国近代第一部长篇翻译小说,理应在近代翻译文学史上拥有一席之地。

然而,《昕夕闲谈》虽开国内长篇翻译小说风气之先,其译者身份和原作文本却一直付之阙如,当时的社会反响亦只平平,致其极受冷遇,与20多年之后出现的爆款“林译小说”有着天壤之别。

长期以来,学界仅知《昕夕闲谈》译者署名“蠡勺居士”,其真实姓名和文本的原作者始终是未解之谜。直到哈佛大学汉学家韩南教授(Patrick Hanan)在2000年发表《论第一部译成中文的长篇小说》,才首次明确《昕夕闲谈》的原作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多产作家爱德华·布尔沃·利顿(Edward Bulwer Lytton)所著《夜与晨》(N ight and Morning,1841年伦 敦出 版)。他在确认“蠡勺居士”和“小吉罗庵主”为同一人后,大胆推断中译者即为申报馆首任主笔蒋其章,但其所据的主要线索仅是申报馆刊行的第一部书籍出版物《文苑菁华》编者署名为蒋其章。虽说其直觉和预判惊人地准确,却终未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直接论据。在此基础上,《〈昕夕闲谈〉校注与资料汇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编者邬国义教授确证“蠡勺居士”“小吉罗庵主”“蘅梦庵主”为同一人,又分别举出“小吉罗庵主”唱和诗词、“蘅梦庵主”的诗文集及唱酬诗作、蒋其章的著作目录等三个方面的诸多例证,遂锁定《昕夕闲谈》的译者“蠡勺居士”为蒋其章。这道百年谜题,自此终于尘埃落定。

邬国义多年从事中国史学史及学术史研究,近年来在晚清民国出版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举七年之功,编注《〈昕夕闲谈〉校注与资料汇辑》一书,不仅过录点校《昕夕闲谈》全文,首次揭开了中国近代首部长篇翻译小说的全貌,其抉发近代翻译小说起点的研究可谓功不可没。

近代中国第一部长篇翻译小说《昕夕闲谈》-信息快讯网

▲蒋其章简历

重新爬梳《昕夕闲谈》文本及其翻译出版时代背景的意义远不止于中国近代首部长篇翻译小说这一名称的噱头之争。译者蒋其章曾在多则编辑声明中表示,希望通过引介这样一部“广中土之见闻”“记欧洲之风俗”的英国小说,启迪民智,开化民风,自是看重翻译小说的启蒙作用。邬国义也指出《昕夕闲谈小叙》宣扬小说“感人也必易,而其入人也必深”的文学批评观念,隐隐成为此后梁启超掀起小说界革命的理论先导。

《昕夕闲谈》刊载的《瀛寰琐记》是申报馆刊行的近代国内最早的衍生性文学期刊。邬国义通过对清实录、地方志和晚清民国诗文集、报纸杂志、私人日记等大量文献的检索和查阅,对《昕夕闲谈》翻译出版的经过和译者蒋其章的生平事迹进行了翔实深入的考稽,为《申报》及晚清民国报人报业研究增添了丰富的维度——蒋其章是唯一一位以举人身份任职申报馆早期主笔的文人,“武林名孝廉”的指称也成为揭示“蠡勺居士”真实身份的间接证据之一。邬教授从大量史料中钩沉出蒋氏较为完整的生平信息和履职经历,客观推演其在申报馆早期运作和《瀛寰琐记》编务中所发挥的作用,再现近代沪上报人生存状态和文人雅集盛况,推定蒋其章出任敦煌县令、转赴新疆、随幕主张曜流转各地的时间线,并从蒋氏同僚诗文集挽联小注的一则稀见材料中一举廓清其卒年,展现了非凡识力和考据真章。

为读者参详检索之便,全书所辑资料既包括蒋氏科举课艺习作、《申报》时期诗文唱和、辗转各地资料等按时间节点排列的文献材料,也涵盖了申报馆创办人美查、《瀛寰琐记》、利顿作品在中国和研究论文及论著目录等相关参考资料。从新文化史的角度读解这些来源各异、性质迥然的材料,或许能够揭示出更多近代早期报章杂志稿费制度、版权意识、发售渠道、社群集结等的历史文化信息。此外,笔者偶然检索到《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一号的一则材料,简要回顾了《瀛寰琐记》刊布之初设立论说、外国小说译本、诗古文辞、西洋笔记等专栏,并指出当时所载“小说亦必撰章回,加评语,盖在冷红生以史汉笔法译书之前,而作者之意匠经营,庶亦于此觇之”,也隐约透露出《昕夕闲谈》的推出虽早于林译小说,但与后者存在较大的评价落差,且未为时人所重。考虑到《申报月刊》的出版立场,不难想见近代早期翻译文学作品出版竞争的激烈。

比照利顿原著,不难发现,《昕夕闲谈》所译内容仅为原书之半。为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昕夕闲谈》在章节划分上既与原著相异,终卷亦仅止于原书第三册第八章,以康吉和富有孀妇美费儿定情为小结束,并在叙事顺序、旨意凸显、语词选用等方面和原书存在不少差异。这不仅是由于译文受到连载形式的约束,而且也和译者自身的文学传统、翻译策略与文化选择有关。颇为遗憾的是,尽管多位研究者都赞同申报馆的创办者美查是小说原著的推荐者和口译者,但他与蒋其章究竟采取何种合作翻译具体形式的相关资料仍然付之阙如。邬教授此书的出版,势能引致更多学人就此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求索。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作家利顿的小说作为19世纪前期英国文坛的流行读物,几乎在同时传入了中国和日本,两国对同一作者的不同小说译本的接受也形成了鲜明对比。1878年10月至1879年4月,利顿所著《恩内斯特·迈特瓦》(1837年)及其续编《爱丽丝》(1838年)被丹羽纯一郎(后改名为织田纯一郎)译为《欧洲奇事花柳春话》在日刊行。《花柳春话》作为明治初期的西洋人情小说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风靡一时。而利顿本人在同时期的英国文坛亦享有极高声誉,多部作品版权还远销美国,但之后在对维多利亚时期文学史进行整体回顾的过程中,其作品的文学评价有所回落。《昕夕闲谈》在中国的遇冷、《花柳春话》在日本的流行,以及原著在接受文学批评方面的起落,无不暗示了翻译文学的筛选与译本接受的异域语境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


作者:常方舟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重智力轻情感的中国家庭教育令人叹息,刘庆邦新长篇《家长》描摹“中国式家长”种种焦虑
“琼瑶第一美女”陈德容也变网红脸了?还把眉毛p在了帽子上!
中国强音!习近平:中国有信心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
央视快讯:美方表示不再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新的关税
“这扇门隔着生死”!美国消防员忠告上热搜,中国消防:各有利弊
第1视点 | 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习近平G20讲话给出中国主张
中国必为G20峰会留下新智慧新力量新希望
法国第一夫人凭“漫画腿”击败玛丽王妃,却因“蚯蚓臂”输给安倍夫人
“做第一流的学问” 李伯重谈何炳棣之志业
徐静波:日本近代对外扩张的动机和步骤
梅雨接连发威!昨夜今晨申城迎入汛以来最强降水,降水量占据全国第一
特朗普称伊万卡和蓬佩奥“美女与野兽”,“第一女儿”风头盖过国务卿
天啊,这个中国最早的近代造船厂还造过飞机
翻译巨匠傅雷在此出生!傅雷故居今对外开放,浦东航头再添人文新地标
独家丨良渚一夜成名,把我们从小说的“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进一步推向全世界
凝视地狱中的繁花——关于小林一茶的诗句与人生
茶杯里的风波
第一报道 | 成功“入遗”!这座古城,总书记为何如此关心
中国游客在圣彼得堡集体食物中毒,旅途中突发该怎么办?
世锦赛中国游泳队名单出炉,孙杨报名四个单项,傅园慧笑言年纪大要珍惜
日本半导体企业在贸易摩擦中下注中国,对华业务充满信心
这个夺命路口又出人命!驻洛杉矶总领馆提醒中国公民谨慎驾驶
他是历史上唯一与中共最高领导人单线联系的超级特工,被称为中国的007,享年96岁
不可思议的人民大会堂第一宴,天花板上藏了一支50多人的救火队,服务员上菜看红绿灯
20多项世界第一!这条江上的水利水电工程创造了奇迹
与麦家《风声》异曲同工、不输小白“考据癖”,这部80万字小说有何魔力
诸多“全国第一”勾勒上海餐饮行业活力动图,上海去年竟然进驻了那么多米其林餐厅……
【中国那些事儿】中国两地双双申遗成功 世界遗产总数世界第一
二战后最厉害的英国诗人,教你把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写成小说
逝者|英语教育家、翻译家翟象俊去世,曾主编《大学英语》教材
人工翻译的“饭碗”保不住了?专家:当前人工智能翻译精确度约40%,但它的短板也很明显……
疾风之眼 静水流深 ——读孙颙长篇小说《风眼》
渠成长篇小说《我》首发,以上海为创作背景
近代日记书信中的“隐秘角落”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