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查收,这封用科技与艺术为我们头顶这片宇宙星空书写的浪漫情书
近日登陆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的《每当星辰变幻时》新媒体艺术展,是用科技与艺术,为我们头顶这片灿烂的宇宙星空书写的一封浪漫情书。
与其说这是一个展览,不如说这是一场2000平方米沉浸式的魔幻梦境,一段拥抱未知的感官旅程,致敬每个人心中对于宇宙星辰永恒的乡愁。展览共展出曾入围英国流明奖、获得未来科技艺术之星奖的《流Wavelet》以及被瑞典皇室给予高度评价的《无相之象Less ego is More》等14件作品,其中4件作品在此迎来全球首展。
这些作品均来自一支年轻的新媒体艺术团队GeeksArt。
展览从《知觉之门》开始。这像是一个回归感知原点的仪式,伴随着光影的切割与呼吸声的耳语,一条幽深的隧道引领着人们走向那扇穿梭意识维度的知觉之门。正如阿道司·赫胥黎那部同名经典之作的隐喻。在黑暗尽头,即将开启一场充满未知和不确定的感官旅程。
在《夜光丛林》中,人的意识与自然的存在开始缠绕与连结。无论是古埃及的“生命树”,古希伯来文化里的“Cabala之树“,亚马逊森林的古老智慧,甚至是电影《阿凡达》之中象征着祖祖辈辈记忆信息传达的那棵灵魂之树,所有文明的源头都在用千丝万缕的植物神经隐喻着一种看不见连结着集体意识网络。
《流》由1000个半弧形的水滴感应灯组成。当人们用光源靠近点亮其中一颗“水滴”,它犹如涟漪一般迅速传递扩散开去,你的光与他人的光在这一刻交融,点亮彼此,流动成意识的海洋。
《无相之象》是一件用镜面像素屏所创作的沉浸式数字作品。它打破了日常经验里对于时间空间的传统认知,也同时暗示着平行宇宙。在这里,人们将遇见无数个自己,也可能在幻象中迷失自己。
《宇宙之瞳》可以被视为一个基于脑神经科学理论的“艺术治愈”疗程。穹顶的方式赋予观众沉浸式的直观经验去感受数学之美,声音与画面的通感联觉,让彼此互为补充,破除着观众头脑思维所依赖的对于世界的认知模式,随之进入思维减弱而潜意识活跃的“冥想状态”,让人们身心彻底的舒缓放松得以疗愈。
策展人郑轶坦言,希望展览可以给观众带来心灵的宁静。“我们运用了很多脑神经科学与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够给大家制造梦境,带来疗愈,从而使我们回到感知远点,进入回到最初成为人的地方。”
展览将至10月27日。
作者:范昕
编辑:范昕
责任编辑:卫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