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首月报告:扔垃圾不仅时尚而且“蛮好白相”

2019-07-31信息快讯网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首月报告:扔垃圾不仅时尚而且“蛮好白相”-信息快讯网

资料图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刘歆 摄

上海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今天“满月”了。

一个月,要改变2400万人几十年的习惯,谈何容易。但常开风气之先的上海,这一次又先行先试,成了全国的领头羊。上海,能否为困扰中国城市已久的垃圾问题找到一条“破冰之路”?举国上下都在关注。

“垃圾分类看上海”,站在一个月的时间刻度上回望,上海的亮点有哪些?

在分类投放的“源头100米”,垃圾箱房悄悄“变脸”,连带小区都开始了“逆生长”;陌生邻居因为“扔垃圾”而熟络起来,大城市淡漠的邻里关系开始回暖;“破袋神器”“干湿分离器”等民间智慧层出不穷,扔垃圾不仅时尚而且也蛮“好白相”的……

在分类收运和处置层面,环卫企业纷纷出招,湿垃圾不过夜、站点式上门收集等让大家不再有后顾之忧;末端处置因“分得清爽”而效率增加,科普馆还成了“网红”;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和企业加入,政府不再“孤立无援”……

30天,变化在身边发生,细心看就能发现。对于这个“新生婴儿”,社会各界给予了包容,分类可以容错,扔错先行整改。毕竟,垃圾分类这件事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持久的恒心和耐心,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

人人参与,久久为功。一个月不是结束,只是开始。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首月报告:扔垃圾不仅时尚而且“蛮好白相”-信息快讯网

图说:更多详情请关注今日新民晚报特刊

亮点一:变美变新 社区实现“逆生长”

出梅后,上海迅速切换到“桑拿模式”,热浪一波接一波。但芮维皎却不担心,垃圾箱房新添了电风扇、电灯、灭蚊灯、工具箱长椅,这“四件套”让每天早晚各2小时在垃圾箱房边的时间,变得“老适宜”。

芮维皎是嘉定区新城枫景小区的“守箱”志愿者。自6月11日推行分类以来,垃圾投放点位已改进到2.0版本,4个点位都穿上了“绿色新装”,能放工具箱的长椅可供两三人休息,电扇加速了空气流通。

新城枫景不是个例。在垃圾分类推进中,政府不仅是监督者,更是服务者,改造箱房和点位是重要工作。全市现已改造了1.7万个分类投放点,在记者走访过的几十个小区中,投放点“各显神通”,配置贴心,管理精细,令人赞叹。

比如湿垃圾破袋会弄脏手,有条件的小区建了洗手池,冷热水的、脚踏式的、感应式的,一个比一个高级,洗手液、肥皂、毛巾样样不缺。没条件的小区也动足了脑筋,很多小区都网购或定制了便携式洗手桶。又如,下雨天扔垃圾不方便,在听取居民建议后,很多箱房都加装了雨篷。虹口区江湾镇街道的所有垃圾箱集中暂存区,都配了油布和消毒液,美观又卫生。

冷冰冰的垃圾箱不仅有了“温度”,“科技加持”也让箱房更“智慧”。扫码开门的智能垃圾箱在上海已不少见,但田林十二村的智慧垃圾箱房,与小区门禁系统、绿色账户都关联起来,将误时投放、大数据搜集、绿色账户积分等问题“一揽子解决”。

茅台花苑管道井变“绿化角”的故事,也令人津津乐道。几十年来,这里2500多位居民已习惯从管道井扔垃圾。垃圾分类要开始了,313个楼层楼道里的垃圾管道口,一天内清洗、消毒然后封闭。如今,被封的井口被居民改造成了绿化角。而在宇泰景苑,每幢楼外原先摆垃圾桶的位置,如今添了花架、放了绿植,经常投诉臭味的一楼居民再没去找过居委会。

业内人士说,垃圾分类给小区带来的改变,是市民最直观的感受,居民分类是否积极,与社区是否因分类而更宜居有很大关联。不少小区居民发现,撤了楼道桶,消防通道更整洁了,撤了门洞外的桶,停车位增加了。小区实现了“逆生长”,环境越来越宜居,垃圾分类也因此成为各社区争相效仿的“新时尚”。

亮点二:“垃圾”社交 重构都市“熟人圈”

打造“熟人社会”,是分类实施后又一个“副产品”。

“楼上楼下不相见,一墙之隔不相识,擦肩而过不说话”,这是大都市邻里关系的真实写照。而在推行“定时定点”投放的过程中,居民需要在早晚的固定时段去扔垃圾,点位还有志愿者指导。

于是,很多小区7月1日后出现了有趣的“社交新场景”——电梯门一开,一群业主手拎两三包垃圾走向点位,还会互相讨论:“大骨头扔哪个桶?”“贝壳是什么垃圾?”扔完垃圾,大家不忘聊聊菜价、拉拉家常,干净的垃圾房附近甚至还添置了椅子,成了小区的“公共客厅”。

在“定时定点”推行之初,上班族如何在约定的时段扔垃圾,成了基层急需解决的难题。条例实施后,不少小区的志愿者和物业挺身而出,为上班族、腿脚不便、高龄独居老人等困难群体免费代扔垃圾。

在上航新村,因为连着几天看不见82岁的独居老人来扔垃圾,志愿者和居委干部找开锁工打开门,发现老人肺炎复发,送医后老人经抢救脱离了危险。而在卢湾滨江南园,为了定时定点的征询而建的业主微信群,如今已成了交换闲置物品的平台……“互帮互助”的新邻里关系,正在悄悄重新建构。

“垃圾分类打造了熟人社会,保洁师傅会帮有困难、身体不好的居民收垃圾,居民和物业的关系也更好了。”武定路怡甸公寓的业委会委员、垃圾分类志愿者唐培发深有感触。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首月报告:扔垃圾不仅时尚而且“蛮好白相”-信息快讯网

亮点三:众人拾柴 各方添加“助燃剂”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垃圾分类这把“星星之火”要烧成“燎原之势”,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无疑是“助燃剂”。

周春是上海绿境邻社区服务社的负责人,她带领的团队在一年间为88个小区设计了垃圾分类推行方案,手把手指导社区如何招募志愿者,上门宣传“话术”怎么说,点位怎么选,撤桶后哪些时段最关键。经他们指导过的街道,在刚刚公布的《上海市垃圾分类实效综合测评》中,成绩都在“良”以上。《条例》正式实施后才第9天,与他们合作的嘉兴路街道3.2万户居民就分出了334桶湿垃圾,首次突破每日每百户居民分出1桶湿垃圾的标准,环卫工人不得不一天来运几次,还加班加点清洗湿垃圾桶,以便当天能还给居民区。

类似的组织还有爱芬环保。他们从2011年起就在上海小区推行垃圾分类,联合创始人郝利琼感慨:“现在垃圾分类的氛围,和8年前我们起步时截然不同,社区已从‘要不要分’的意识形态问题转变到‘怎么分’的方法论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上海做垃圾分类的公益组织约有20多家。他们的作用并非简单的拉横幅、搞活动、上门劝说,而是了解每个社区的特点,设计出一套动员机制,最终激发社区潜力,形成可持续的协商机制和社区自治。

在可回收物处理的通道中,回收企业、尤其是智能回收机的加入,让市民体会到了分类的便利和收益。宇泰景苑装了台“小黄狗”智能回收机后,原本居民习惯积攒一段时间才叫师傅上门收,现在每天扔垃圾时都能带去“喂小狗”,楼道和电表箱堆物少了很多。

复旦大学则引入了10台爱回收机器,成为杨浦区首个“两网融合”再生资源回收点入驻高校的成功范例。1000克可回收物获100积分、相当于1元,积满20元就能提现,学生们的积极性大大增加。“以前师生们的旧电器、书本、衣服等,没有专门回收的通道,只能丢进垃圾桶。机器入驻以来每周回收量都在上升,垃圾减量和资源再利用效果明显。”总务处副处长朱莹说。数据显示,今年杨浦区将投放2000台自助回收设备,目前该区日均回收峰值已超80吨。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首月报告:扔垃圾不仅时尚而且“蛮好白相”-信息快讯网

亮点四:科技加持 分类收运“出新招”

调整环卫收运模式,增加垃圾清运次数,用大数据掌握垃圾重量和干湿比例……《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分类收运的体系建设难点,也正一一被攻破。

在嘉定区迎新保洁服务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台大屏幕,屏幕上实时显示107个作业点的垃圾总量、收运桶数,红绿灯可显示点位是否收运完毕。这个全区首套“垃圾分类智能监管平台”得益于环卫车上加装的称重系统,垃圾多重、干湿比例会实时传输到后台,并自动分析各小区数据,每辆作业车自动获取任务。“现在干湿垃圾的成分越来越纯净了,说明分类很有成效。”副总经理吴玮说。

新城路街道表示,截至7月25日,27个小区、1个村已实施定时定点。从早上8:30投放时段结束开始,环卫车就启动清运,如果某个点位垃圾量过大,后台会调度车辆增援。“清运大数据及时掌握,可以为垃圾分类实效考核提供依据。”

后台数据显示,迎新保洁收运的干湿分类垃圾点位总共53个,其中42个点位7月的湿垃圾占比比6月有所增加,增幅还不小。在末端处置量方面,今年6月迎新共清运湿垃圾670.47吨,比今年3月街道开始推行垃圾分类以来的446.84吨增加了一半。

分类收运不仅更智能,也更人性化。华阳路街道和欣谊环卫辖区内,都已出现了沿街商户垃圾“站点式”收运模式,收运车在各“站点”停靠,商铺前来交付分好类的垃圾。如果分得不干净,清运人员还有权拒收。

而在四川北路街道,“不分类不收运”甚至有照为证,被拒收企业心服口服。在一款手机APP“橙小宝”上,每户的收运历史、开告知单等信息一目了然,跟车工每天收运都会拍照片,上传后后台会以绿色和红色来判定是否合格。“商家限期3天整改,居住区限期7天,整改期满不合格会收到红单,环卫可以拒收。被拒收单位整改完毕拍照上传,收运企业审核合格后,24小时内会来清走。”四川北路街道市容环境安全管理所计玉强说,软件自6月23日起试用,目前试点的物业单位共26家。

除了监督,收运企业的服务也更贴心。7月西瓜大量上市,瓜皮等湿垃圾量猛增,比如虹口区的湿垃圾量就从每天约120吨激增到300吨。虹口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克服运力紧缺的困难,及时调整了作业班次。以曲阳路街道为例,干垃圾收运从每天一班增至两班,班次从7个增至11个。湿垃圾收运班次由1.5个增至3个,作业时间由7小时增至10小时。街道还建了微信群,小区湿垃圾太多可群里上报,环卫车就会临时来收运。

静安区则配置了219辆垃圾清运车,干垃圾车数量约为湿垃圾车两倍。环卫公司也增加了清运车次,不仅增加工人排班,还提升车辆的运转率。由于湿垃圾分出量日益增加,为填补湿垃圾车近半数运力的空缺,有时甚至“人换、车不停”。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首月报告:扔垃圾不仅时尚而且“蛮好白相”-信息快讯网

亮点五:成效明显 末端设施成“网红”

浦东黎明循环产业园,垃圾分类后湿垃圾处置效率翻了一倍,干垃圾焚烧的热值提高14.3%,发电量明显增加,飞灰产生量减少26%……垃圾分类实施后,不光前端热火朝天,后端成效也十分明显,这也让很多人萌发了“去看看我分出来的垃圾怎么处理”的念头。大大小小的“垃圾分类科普馆”,成了暑期亲子游、单位团建的热门打卡地。

在老港固废处置基地和松江天马垃圾焚烧厂,今年的预约都已排到了12月,一“档”难求。在这里,你可以看到2.5万吨的巨大垃圾坑,对上海一天产生的垃圾量有直观感受。也可以看到巨大“蜘蛛手”是如何像“吊娃娃”一样抓取垃圾投入焚烧炉。各类垃圾降解的时间、可回收物制成的产品,都能在科普馆里看到。

各街镇的垃圾处理终端场所,也被赋予了“科普”的新职能。“陇尚绿驿”是梅陇镇的一座湿垃圾中转站,里面藏着颇有童趣的科普室。用可回收物做的“风箱长凳”,用易拉罐、瓷砖、雪糕棒做的火车模型,令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最有趣的是,湿垃圾从分拣、榨水到发酵、出成品的全过程,可以“一站式”观摩。自投入使用以来,这里已接待近5万人次参观,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

虹口欧阳路街道则建造了全区首个“垃圾分类微体验馆”,居民可以通过展示的实物知晓垃圾分类处置和再利用的过程、可以观看视频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可以通过游戏了解垃圾分类的常识,还可以自己动手体验废弃物品改造再利用的乐趣。

在国外,垃圾处理厂常因新颖的设计和独到的科普创意,成为标志性景点。如今,上海也有了这样好玩有趣的场所,垃圾分类的科普宣传部换变得更新、更软、更有创意。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叶松亭

《上海市标准化条例》表决通过!创设“上海标准”标识制度
人事任免:任命赵永峰为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人事任免:任命解冬为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
中美经贸磋商地点为何定在上海?商务部:上海具备开展磋商的良好条件
商务部:将于7月30日-31日在上海举行第十二轮中美高级别磋商
动迁居民“回乡”做垃圾分类志愿者,黄浦区多稼居民区靠的是什么
年轻妈妈割肝救子,“新” 肝宝贝健康回家 浙大二院成功实施小儿活体肝移植术
与租户签分类承诺书,给分类优秀者单位寄感谢信,这个社区用巧劲儿让垃圾分类迅速深入人心
碳水和肉都是减肥天敌?到底什么是垃圾食品?
动迁居民“回家”做垃圾分类志愿者
病人满意度越高,不仅医疗支出越大甚至病人死亡率也会提高?到底如何选择靠谱医生
你们区垃圾分类评分高,离不开烈日下这些可爱的上海人!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的意见》
纳税服务投诉管理办法8月1日起正式实施,投诉处理将更便捷、更高效
草原类型国家公园何时到来?听国家林草局怎么说
【文化】盛夏8月,申城这21场展览免费看!
上海浦东率先推出“一业一证”改革,破解“准入不准营”
上海推出“浦江之光”行动,通过18项举措培育一批优质科创企业
为创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海开足马力布局供给主体多元化
上海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基本形成
上海首批85名电竞选手成为注册运动员
当民间河长,参与垃圾分类,展示文艺才华……在浦东周浦,少数民族同胞这样融入社区大家庭
烤串变“烤吕",最好不要竹签!上海垃圾分类新规满月,为垃圾减量食客有多拼
全部采用“零胶快递箱”!这家跨国公司这样助力垃圾分类
把垃圾分类从“盆景”做成“风景”
多项鼓励外资新政策陆续实施,来华投资稳中有升
【坚持高质量发展 中国坚定前行】外资新政密集实施 外商投资稳中有升
央行下半年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放宽市场准入
临港新片区将实施更便利的人员出入境、外籍人才永久居留政策
举全市之力推动新片区总体方案落地实施!李强今天在浦东参观了这个展览
章莹颖方律师:凶手曾称将遗体扔垃圾箱,搜寻尚未开始
登台多个国际一流音乐节!上交即将开启世界巡演,不仅“走出去”更要“走进去”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