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
该媒体的报道受到了一些质疑。著名科普专家张先生称:“报道使用了不规范的测试方法,读错了数,得出了不正确的结论。”
●适用标准错了?
该专家表示,从报道中数据“2900微瓦/平方厘米”看,检测使用了功率密度标准,但这种标准常用于可影响公共电磁环境的广播电视塔和手机基站等,不适用于手机和儿童定位手表等终端的测量。
据介绍,儿童定位手表在辐射方面其实就相当于一部GSM手机,应采用国家手持和身体佩戴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备对人体的电磁照射相关标准,也就是比吸收率标准值(SAR),国家标准遵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欧洲标准2.0w/kg的标准。
例如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下属的中国泰尔实验室和国家无线电检测中心在对儿童手表进行辐射检测时,均未采用功率密度标准。
●解读分析有误?
其次,报道解读分析也出现失误。据该专家称,儿童手表信号发射时只有约1/8的时间有信号,大段时间空闲,因此国家标准要求读取连续6分钟的均值,而不是峰值。
报道中测试显示均值是0.062 微瓦/平方厘米,远远低于国标,但报道结论却只提及2900微瓦/平方厘米的瞬时峰值数据。而事实上,这个瞬时峰值也没有超过国标的要求。
该专家还表示,即便是按照功率密度标准,自己测试的儿童手表与手机峰值基本相同,没有出现相差1000倍的情况,均值读数是0.055微瓦/平方厘米,与报道中的均值相差无几。
专家
读取瞬时峰值无意义
国内著名通信专家项立刚介绍,科普专家的解读是正确的,该媒体的报道确实使用错了标准,也解读错了数据。他表示,检测读取瞬时峰值没有任何意义,而且瞬时峰值会因距离、发热时间不同而相差巨大。手表辐射超过手机1000倍的情况,可能是测试者出现失误所致。
此外,儿童手表上市都必须通过国家入网许可,辐射超出手机1000倍的产品出现的可能性是没有的。(文/记者 范博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