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片热土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图说: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道路指示牌。陈梦泽 摄
东海之滨,长江入海口。今天,一片热土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
8月6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公布。12天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一东一南,上海和深圳,中国两大经济城市几乎同时翻开历史的新篇章。
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到深圳先行示范区,改革的号角再次吹响。上海与深圳,存在诸多差异不同,却以同样蓬勃的发展之姿,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
周日下午,我刚刚结束粤港澳大湾区采访之旅,最后一站,正是深圳。短短一天半的采访时间,不过管中窥豹,却已可见深圳的旺盛活力。
这种面对未来充满热忱与想象力的期待憧憬,似曾相识——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花落临港。上海最东南,要再造一个新浦东,飞出新的“金凤凰”。
专家说:“新片区相当于一张能够书写最新、最美图案的空白画纸。”“店小二”说:“要服务好企业群众,努力跑出新片区加速度。”投资者说:“新片区就像打开了一个新窗口,市场备受鼓舞。”创业者说:“我们期待更多国际订单、国际合作伙伴近悦远来。”临港人都说:“在这里生活很幸福,希望临港的明天越来越好!”
站在平安金融中心116层俯瞰市区,深圳市民中心宛如张开的翅膀,象征“鹏城”万里,生机蓬勃。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内,一位来自香港的创业青年告诉我:“不到一年,我们团队已经从几个人扩展到三十多人,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好,将来我们还要到内地更多的城市发展。”
——我在他们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光芒。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两座城市,一种精神:勇立潮头,敢为人先。
浦东开发开放、全国首个综合配套试点、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上海屡屡成为国家改革试验田,位于最东南的临港,更是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瞄准2035年经济总量1万亿的目标,临港新片区正紧锣密鼓落实总体方案要求,要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和人员从业自由“五个自由”为重点,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敢闯敢试,也是深圳的鲜明特征。1979年,蛇口“开山炮”如惊蛰春雷,拉开了深圳改革开放的序幕。1980年,经济特区在中国诞生。至今,深圳两座地标性雕塑中依然可见这种干劲闯劲:市委大院门前,一座铜雕拓荒牛低首奋蹄,正将身后的巨大树根拉出地面;深圳博物馆老馆前,一座巨人雕塑名为“闯”,正张开双臂,用力撑开大门。
两座城市,一种精神: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上海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特斯拉超级工厂,仅3天便完成立项、规划和选址的工作;5个月接受审批;半年完成项目签约到开工建设;不到一年,第一辆整车model3就将下线。马斯克对此大喜过望:“充分感受到令人惊叹的‘上海速度’!”与此同时,C919大飞机发动机、全国首根国产12英寸单晶硅棒、全球最大的大功率柴油机、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升式钻井平台都诞生于临港,几乎每个厂房都在书写中国之最。
而在深圳,“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曾经轰动全国,用实干完美诠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今天,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在一片“飞地”上诞生,已有70个优质科研机构和项目争相入驻;深圳市中心的福田区云集了145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分支机构,冲顶金牌CBD;“深圳三杰”平安、华为、腾讯,高歌猛进。
两座城市,一种精神:开放包容,百川汇海。
开放、创新、包容,是上海的城市品格,是沉淀在血脉深处的发展基因,更是国家和人民对这座城市不变的期待。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2010年,世博会让上海的城市面貌、发展理念焕然一新;2013年,上海自贸区挂牌,树起中国全方位开放的里程碑。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上海始终站在地球仪边,把自己放在全国大局、全球视野下思考。
深圳则有一句标语:“来了,就是深圳人。”有人说,深圳很多好企业最开始是“游击队”成长起来的。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深圳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奋进的脚步,从未停歇。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中,上海排在第5位,仅次于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今年上半年,上海新设外资项目3247个,同比增长49.2%;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超700家,稳居国内榜首。深圳同样成绩斐然,在榜单中名列第14位,正在极速飞驰。
历史总在重要节点展开新征程。同样从滨海小渔村拔地而起,上海与深圳,两座相似又不尽相同的城市,拥有各自的发展定位,肩负不同的时代使命。
春天的故事,在这个盛夏开启新篇章。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钱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