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实现迈向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表明,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同时也把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紧紧连在一起。昨天,以“迈向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题的2019国是论坛在上海举行。如何迈向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会人士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创新”。
开放与创新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鲜明的特征。2019年,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排名第14位,提前一年实现了跻身前15名的目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在视频致辞中提到,中国已经在创新和知识产权领域取得领先地位,这意味着世界期待中国在未来知识产权体系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这项日程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制定国际规则,尤其是数字技术国际规则。数字技术是建立连接的技术,这意味着解决方案最终是国际化的,这些都涉及向世界开放和利用数字技术建立全球互联的数字经济和社会。”
“当前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逐步在引领世界的潮流,从多年实践经验和当前发展形势来看,高水平的开放合作需要不断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主旨发言中提出观点:创新驱动发展是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起点。2018年底,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已超过19600亿元,其中75%是企业自主直接的投入,中国科技创新实力进一步加强,主要科技创新的指标稳步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8.5%。伴随这一过程的是,中国正着力构建开放创新体系,布局建设了一大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而且每个重大基础设施都向全世界开放;同时已经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加入了200多个国际科技合作组织,与多个国家建立了创新对话机制。
全球化4.0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当前迎接全球化4.0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上海市政府参事石良平认为,进入全球化4.0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中国基本没有加入第一次、第二次全球化,而在全球化3.0时期中国全程享受了全球化带来的收益,成为世界工厂,GDP总量也达到了世界第二。中国现在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大国,在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相结合的过程当中具有独特优势,促进制造业的智能升级是中国把握全球化4.0进程的突破口。”石良平还认为,全球化4.0是资本的智能生产率革命,这个革命的决定因素是人力资本,中国今后的发展战略应当主要围绕人力资本提升而展开,这方面需要有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万钢在发言中也指出,上海应该成为一个驿站,让更多的人到上海开展他们的学习,推动他们的工作,将来成为他们创新和自身成长中的一个亮点、一个过程、一个永远记住的东西,“在国际合作当中打造全球青年人才的创新驿站,这是我们更高水平开放十分重要的方面”。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王战则从改革的角度讲开放,将中国的开放分作几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的“创新”之意都非常明显,譬如,1980年代初,深圳特区为中国改革开放打开了一扇门,引进了市场的参数;10年以后,浦东开发连同之后的上海改革开放,率先为指令性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破题。
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王仲伟,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出席论坛并致辞。论坛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共同主办。这也是国是论坛自2008年创办以来第一次移师上海举办。
作者:刘力源
编辑:陈晨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