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很用功,杜甫重友情,韩愈爱絮叨,唐宋诗人的逸闻趣事你了解多少?
唐诗和宋诗代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两种精神志趣,也构成了中国古人的两种艺术境界。唐诗和宋诗孰优孰劣,以及两者的特色,数百年来人们争论不休。这持续数百年的争论,不仅使唐宋诗歌各自特色得以彰显,也推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日前,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和四川大学周裕锴教授做客上图讲座,以“唐风宋韵——漫谈唐宋”为题,通过讲述诗人的逸闻趣事和生平事迹,带领人们直观感受唐宋诗超越时空的魅力。
说到唐诗,不得不提李白和杜甫,他们一个被誉为“诗仙”,一个被尊为“诗圣”。陈尚君透露,杜甫和李白留存下来的诗在唐代所有诗人中分别排第二位和第三位。杜甫存世大概1450多首诗,李白存世大概1000余首。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李白比杜甫年长12岁,两人还有过一年左右的同游。杜甫生前至少有20多首诗在回忆和李白的交往,但是李白似乎忘记了这段经历,过后鲜少提及。这是两个人的性格差异使然,李白具有享乐精神,而杜甫相对比较循规蹈矩。对于李杜二人,后代诗人也各有偏向。比如,王安石对李白的诗评价很低,他说李白的诗十有八九写的是酒与妇人;而欧阳修正好反过来,他是喜欢李白不喜欢杜甫。
而就两人的诗歌创作技法,周裕锴认为:李白是既往,杜甫是开来。李白的诗里面乐府诗特别多,他继承了汉魏六朝的乐府,可以说把古体诗推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而杜甫创作了许多近体诗,他的律诗写的特别好,还有七言歌行都是开了后来的法门,是中国古代诗歌转折的一个最关键的人物。
在许多人眼里,李白是个天才,作诗信手拈来便是,但陈尚君在研究中发现,李白其实是一个特别用功的人,他把《昭明文选》(六十卷)这样的大书从头到尾拟撰了三遍,详尽体会各种文章的做法。另外,李白写诗过程中也是反复斟酌、反复修改,好多诗作都是几易其稿。
相比唐诗,宋诗的存世量要大得多。据统计,唐诗存世量总计五万余首,宋诗如今的存世量在25万首到30万首之间,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以北京大学编的《全宋诗》为例,从出版到现在才20多年,新的整补已经出版了十数本。
研究宋诗,韩愈是一个关键人物。韩愈在写诗的时候很特别,如果韵部的字很多,他喜欢从这个韵部跨到那个韵部,一个韵部之中字很少。他认为所有的字都是可以写成句子的,所有的字都可以押韵的。所以,韩愈是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从司马迁以后,对于汉语的创造力、表达能力贡献最大的文人。我们现在用的很多成语也是从韩愈笔下出来的。
当然,他也闹出过出不少笑话。比方说韩愈的牙痛他也写,大致意思是: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过了多少年以后我的牙齿还能剩几个,整首诗就在唠唠叨叨讲他的牙齿如何了。这很难说是好诗,但是韩愈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他大大地开拓了诗歌可以表达的范畴。宋诗里面就有很多学韩愈的,这也正是宋诗的精髓所在,总是想写别人没有写过的内容。
至于唐诗和宋诗哪个更好,周裕锴给出的答案是:各花入各眼。总体上来说,唐诗比较意气风发,宋诗则相对比较老成。举个例子,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充满了感性,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宋代诗人曾巩也写过一首咏柳的诗,风格跟贺知章完全不一样。曾巩这样写的:“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意思是说这个柳树,柳条还没有变黄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得意了。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曾巩是在借咏柳,讽刺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相比贺知章的诗作,理性的成分更多。
“这两种形态的诗都有它的价值。”周裕锴表示,钱钟书就曾经说过,他说世界上有两种诗也有两种人,一种就是唐诗一种就是宋诗,唐诗叫风神情韵,宋诗以诗律见长。就是一个人少年的时候才气发扬就喜欢唐诗,晚年的时候诗律深沉就喜欢宋调,因此唐诗和宋诗应该各有千秋。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李婷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