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急诊不急”尴尬,市六医院全面提升急诊服务,启用智能分诊系统为危重生命护航

2019-09-01信息快讯网

打破“急诊不急”尴尬,市六医院全面提升急诊服务,启用智能分诊系统为危重生命护航-信息快讯网

曾经一部《急诊室故事》使医患互信获得进一步改善,也使拍摄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更上了一个台阶。如今,时隔五年,面对年急诊量突破50万人次大关、且每年仍持续增加的情况,面对场地、人力等医疗资源满负荷运行的现实,如何让患者由衷发出“生命有痛、有你真好”的感叹,成为摆在市六医院急诊的新课题。

结合此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市六医院不断找差距、抓落实,通过加大急诊硬件设施投入、优化软件管理流程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提升急诊患者就医体验,强调三级医院救治危重患者的功能定位。

检视初心找差距:急诊为何不“急”?!

2014年,东方卫视推出大型医疗纪实性真人秀《急诊室故事》,真实记录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楼里发生的点点滴滴,患者、病例、治疗、抢救都原生态地呈现在摄制组的78个固定摄像头下,开创了我国医疗纪实片的先河,获得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发展史里程碑”的赞誉。

《急诊室故事》让大众认识了市六医院的急诊,医护奋力抢救患者的画面,至今为许多人津津乐道。五年过去了,市六医院急诊迎来了自己的发展“玻璃天花板”。比如:急诊应以“急”字当头,“急病”理应优先,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急诊不“急”的问题。

现实是,有相当部分患者是因为挂不上普通门诊的号,转到急诊来看;还有部分患者白天没时间看病,就选择晚上看急诊。

如此一来,有限的急诊资源变得更加紧张。

市六医院急诊年诊治患者数量巨大,连年位于上海医院前列,收治病种繁多,患者病情危重。

如何改变这一状况?需要推动急诊改革,将真正危急重症患者筛查出来,使之得到及时救治!

作为首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单位,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在急诊党支部的组织下,市六医院急诊人又开始了一次“自我革命”,希望用初心续写“急诊室故事”。

破解难题抓落实:多措并举为危重生命护航

在前期深度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一份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为目标的急诊“整改清单”应运而生。

举措一:分级就诊,打通生命“应急车道”

“我比他先来的,为什么他比我先看医生?”“大家都是来看急诊的,他不舒服、我病的还更重呢,为什么他先检查?”

为了让急诊这条生命应急通道跑得更通畅,市六医院急诊部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于今年7月底启用“智能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从此患者不再按照“先来后到”看病,而是依据“病情危重程度”就诊,目的是将宝贵的急诊资源用在刀刃上。

上午9点,一辆120救护车把陈阿婆送进了市六医院急诊室。急诊预检护士立即上前询问情况,并给陈阿婆测量血压、监控心率,随即由系统自动生成评估等级——下肢外伤,四级,系统显示绿色。

而就在半小时前,因上吐下泻走着来急诊室的小李,因血压急剧下降,疑似消化道穿孔被标注为“二级橙色”,直接送进了抢救室。

打破“急诊不急”尴尬,市六医院全面提升急诊服务,启用智能分诊系统为危重生命护航-信息快讯网

随着急诊科分诊系统的上线,“急症”“重症”有了更明确、更科学的依据,预检护士按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濒危、危重、急症和非急症”1-4级(分别对应红、橙、黄、绿)。之后,依照级别顺序接受诊疗(即分级就诊),一、二级病人会被送进抢救室优先处理,同时在检查、检验等方面也将开启绿色通道,为生命护航。

为进一步提高急危重症抢救能力,市六医院急诊部还有一条老年髋部骨折绿色通道。从发生意外导致骨折,到完成复杂的髋关节手术,103岁的刘婆婆只用了不到24个小时,把老人家从痛苦中迅速解救出来的正是这条绿色通道。

当接到相关老年病例后,这条绿色通道会迅速调集各科专家会诊,对患者状态进行全方位评估,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检查,尽快形成治疗方案,第一时间进行手术,以最快缩短病人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

举措二:团队协作,提高危重病救治率

今年7月29日晚,剖宫产术后17天的刘女士因憋喘伴上腹疼痛1天被送进了某远郊医院急诊室。呼吸衰竭、间质性肺病、感染性肺病、褥期发热、心率失常、心功能不全、胸腔积液、肝功能不全……急剧恶化的病情让当地医院以“濒死”上报上级部门,并同步启动危重孕产妇流程。

市六医院急诊专家团队随即赶往当地会诊,经有效治疗,在具备转院条件后,由急诊医生护航,120将患者转运至六院急诊继续治疗。

经感染科、呼吸内科、普外科、心内科、放射科专家会诊,认为刘女士起因为原发间质性肺炎使用激素后激活感染病毒导致全身脏器非炎性水肿,排除肺栓塞,并最终确定治疗调整方案。

经积极治疗后,刘女士病情好转,目前已处于康复稳定中。8月5日,市六医院向上级部门区妇保所撤销“濒死”红色预警。

类似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这背后得益于市六医院急诊部的急救能力、整体反应速度以及科室的高效配合。在管理层级上,市六医院强调急诊抢救室主任为急诊一楼楼面主任,明确其管理职责为抢救室的日常管理和分流诊区的管理协调、窗口部门的协调、指挥协调突发事件的应急抢救和指导疑难抢救。

举措三:温馨服务,让就诊更安心

为了让急症病人找对人、找对门,市六医院近期在急诊区域内重新制作了地面引导标识,将引导方式改为直接导到诊室。

为了让家属所需即所得,急诊大厅内也新增设了日用品自动贩卖机,24小时便利店的标识在夜间也更显温馨。

为了让陪护的家属不再“蜗居”长椅,急诊引进了全新的共享陪护床,轻松扫码实现随借随还……

医院对急诊抢救区域还进行了封闭式管理,具体内容包括封闭侧门、安装可视门禁系统,重新布局医疗、护理和安保力量等,确保抢救工作不受其他不必要因素影响。

如今,嘈杂的抢救室变得安静下来,给患者提供更为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提高了患者就医感受,也大大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几率。

“思想认识有提高、查找问题更深入、整改落实有实效、长效机制同步建!”在问题清单的整改过程中,市六医院始终以此作为行动准则,将主题教育与患者就医体验提升结合起来。


作者:唐闻佳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唐闻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台风夜跨国界救援行动,高难度手术成功救治蒙古国危重先心宝宝
上海市儿童医院打造就医“快捷键”,再也不用窗口排长队了
妻子在异乡染病去世,医院寄回的遗体,缺了9件器官……
医院如同缩微版人生舞台,《重生2019》书写人心痊愈之旅
他们用生命,换来了这八条意见!
沪上名医 |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杨立利:给自己立“军令状”
将显著降低手术费!葛均波院士领衔完成一款我国自主研发主动脉瓣膜系统上市后首例植入
肺腺癌治疗有望获得新进展!肿瘤医院肺癌团队在非小细胞肺癌研究领域获多项突破
现场直击 | 半夜的医院急诊大堂,来了4位“AI医生”,病患加速分流,医生效率大增
父亲为他留下遗训“作官即不许发财”,这位39岁就义的爱国将领,用生命践行不忘初心
用生命追求极限!“飞车女王”挑战时速640公里时去世
人工智能、大数据、远程医疗等技术,将给生命科学领域带来巨大变化
临港新片区50条:力度大含金量高系统性强
车联万物!临港新片区无人系统测试区,要火!
车联万物!临港新片区无人系统测试区,要火!
一份跨越国界的生命礼物:印度友人在沪无偿献血突破1000单位
智能宫颈癌筛查系统亮相,投入使用后将助力普查率大幅提升
今年暑期档三个月总票房176.53亿元,刷新纪录,这些爆款你都看了吗
10娃7蛀,中国儿童龋齿患病率不乐观,爸妈们的护齿知识错误百出
美国女子生命最后时刻拨打911求救,碰上当日离职接线员:给你一个教训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上海市儿科医院举行“市民健康科普宣传周”
厉害了,瑞金医院将在全市建80多座AI加持的“人体代谢仓”
沪上名医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周行涛:“飞”得最快的医生
市城建系统与浦东新区签合作协议
沪上名医 |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李笑天:提高人口素质从孕前开始
用生命在打球,英国板球俱乐部7天7夜打球不停歇创世界纪录
世界上还有太多医学上的珠峰等待被征服!上海华山医院医生登顶珠峰归来谈攀登精神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时节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唱歌有助预防控制病情
1277+422=?这两个省份ETC门架系统建设工程全面完成
57岁徐锦江花式撒娇,60岁倪萍学拍短视频,这些温情镜头是生动的荧屏生命教育课
中国空间站系统核心舱顺利通过转正样评审
空客与中航工业合作再上新台阶,将在天津开展单通道飞机机身系统安装
时间就是生命!东海救助局派机将重伤渔民从海上直送医院
点赞申城好人! 180秒生死时速,警民携手为2名车祸幼童打开生命通道……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悬壶于呼吸之间,访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徐金富
抢救心脏!出生三小时内两次心脏骤停,新华医院启动心脏产房外科手术抢救危重新生儿
沪上名医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潘曙明:急诊思维融入血脉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