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识教育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复旦哲学院院长孙向晨给出这六个字

2019-09-08信息快讯网

中国通识教育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复旦哲学院院长孙向晨给出这六个字-信息快讯网

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本科教育面临诸多挑战:过于强调专业教育,学生视野不够开阔;过于注重课程中的知识传授,对于学生完整人格、个人志趣的重视程度不够;重视知识体系的建构,对学生核心能力的训练不够;学生成长路径较单一,自身能力与素养不足以应对复杂的社会挑战。

已在我国实施十多年的通识教育,在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与挑战方面不可或缺,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根”“有魂”“有效”。通识教育为学生提供的不仅是知识的丰富和视野的扩展,更是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甚至包括人格的完善。

但是,通识教育实施至今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与专业教育不兼容、优质师资以及课程不够等困境。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通识教育要有中国特色

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在十多年发展之后已经确立了自己的价值观,即更强调人格完善的力量,落实“立德树人”总目标;其次,接受通识教育的学生不仅要术业有专攻,在本专业之外还应有宽阔的学术视野,对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有整体上的理解;通识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可迁移能力的培养,例如思考、判断、阅读、写作与讨论等能力。在这些能力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深度倾听”的能力,即“倾听”完全不同的声音的能力。

中国通识教育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复旦哲学院院长孙向晨给出这六个字-信息快讯网

经过多年实践,复旦大学本身也逐渐形成对通识教育的定位和目标:通识教育应该“有根”、“有魂”和“有效”。“有根”与“有魂”涉及理念层面的问题,“有效”涉及落实层面的问题。

所谓“有根”,一方面要尊重现代大学的发展规律,重视教育在人成长中的作用,强调“学以成人”;另一方面,扎根和发扬中国深厚文化传统,体现中国大学优秀育人传统。中国大学在百年发展的历程中涌现出很多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与观念对大学的发展有着深切的影响,也使得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传奇与故事。

所谓“有魂”,通识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人,培养人的核心就是要“有其魂魄”。现在的大学生确实很聪明,但学生中也存在不想学、没有兴趣、缺少志趣与理想的情况,这些问题其实都需要从“魂”的层面来加以重视,这也是通识教育的应有之义。只有真正做到“立德树人”的大学,才能培养出真正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才。通识教育中,我们要通过学术训练培育学生精专的学术素养与高尚的品格。

所谓“有效”,如果通识教育的理念、体制和课程体系不能真正“落地”,那么通识教育就是无效的、“空心化”的。我们的本科课程现在已达一定规模,增加课程也仅仅是量的积累,但通识教育能让我们有新的起步、新的目标。“有效”的通识教育就是要建设更多能够让学生真正成长的“金课”。“金课”的标准不是老师的好口才,而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能量。在合适的环境和各种力量的激发下,促进学生对学习能力和潜力的自我发现,这决不是靠简单的技术或单向的知识传授就可以完成的,这也是高难度挑战。通识教育必须拒绝“水课”

从通识课程建设方面来说,不同的大学都有通识教育的顶层设计,但都面临挑战。

中国通识教育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复旦哲学院院长孙向晨给出这六个字-信息快讯网

首先是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课程是大学通识教育的主要实施载体,一般大学的通识课程10个学分左右,而且采取“选修”的方式。但由于通识教育目前缺少有效的制度和规范保障,为了让学生有大量的选择,难免出现课程质量下降的状况,“水课”在所难免。

其次,学生选课时存在“机会主义”心态,希望用很少的时间和精力来获得较高的学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水课”产生。目前,通识教育中高质量的课程相对较少,在一门课程中学生在课上与课后的投入精力比例基本都是1∶1,希望以后能提高到1∶1.5或1∶2,甚至更高。

其次,通识教育理念难以层层落实到每一门课程中。每一所高校的通识教育理念一般都经过精心设计,但再好的理念如果不能落实到课程上,理念就会仅仅沦为口号,这是影响通识教育成败的关键。

当前,很多学校基于知识体系、学术体系或对于世界的基本理解来形成课程模块,目的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但由于通识教育理念较难层层落实到课程中,导致体系中的课程成为“拼盘”,缺乏逻辑和内在理念,学生选课存在较大偶然性。

同时,教学方式也应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教学方式对于保障通识教育“有效性”起到关键作用。我们要在各个环节中,有针对性地通过“教与学”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学习的理解、学习的自觉等。

但这个过程非常艰难,首先对教师带来很大挑战。教师授课的效果远非一次教学比赛就能评判,教师必须有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过程有充分的反思和自觉。

这需要教师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范式转变,重新认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围绕激发学生潜能和学习自觉来重新设计教学过程。例如,很多老师会将专业课程简化后转为通识课程,这是对通识教育的最大误解。又如,通识课程的考核方式相对单一,缺少激励学生开展通识学习的相关举措,对知识点的考察多于对能力培养的考察。目前,很多通识课程中普遍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这固然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探索,但是涉及教学资源的调配、教学空间的安排、助教队伍的建立以及学生时间的分配等。

通识教育组织机构也需要完善。国内大学的通识教育都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在管理方面还面临挑战。不少高校成立了通识教育组织机构,但这些机构是“外置”的,与现有大学组织体系之间的“耦合”程度较低。当我们将这一机构置于现行高等教育体制机制中时,就会发现矛盾重重。此外,通识教育学院拥有相对较多的资源和政策,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与院系之间的紧张关系;作为专门管理部门,也会面临缺乏应有的权威性等问题,导致资源缺乏。

再美好的教育理念也要面对骨感的现实

通识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实现从理念到实践的逐一“落地”,需要根据每一个学校自身的传统、人才目标、现有师资状况等来建立一种实事求是的模式,从而实现从理念到实践的贯通。

中国通识教育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复旦哲学院院长孙向晨给出这六个字-信息快讯网

课程建设是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却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通识课程建设的各环节必须要细化,不能简单地将一门课程交给某一位老师。仅以复旦大学为例,我们现在的核心课程新课建设,更多采用“邀请制”。作为教学管理者,我们仔细观察高校里最具有通识素养与能力的老师,待条件成熟后邀请开课,并在这一过程中给出相应流程、规范等方面的要求,让教师在进入通识课程时能够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有利于后续课程建设。

另一个着重点是“强调以学为中心”,强调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师生的交流非常重要,我们不能让学生在大学里面的学习变得“孤立化”,而是应构建一个学习共同体。通识教育不仅要聚合学生,还要聚合教师,只有当教师之间也相互理解、相互共享经验后,才能形成一种真正的通识教育氛围,学生才能通过通识教育被打上所在大学的“烙印”。

此外,建议制定专门的通识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们上课是否符合通识教育的理念与要求进行评估,这其实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可以让教师全方位了解自己工作的成效。

学校应优化通识教育管理模式。首先,应建立并优化通识教育管理机构,使其拥有一定的资源和权力。其次,要实现学术与行政的紧密协作。有的通识教育管理部门的学术能力较强,但缺少相应的权力,难以调动各院系教师;有的通识教育管理部门的行政能力较强,但调动资源的行为不一定恰到好处。这两股力量应该形成一种有效的结合。

还应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目前遇到的普遍问题是:如何使来自不同院系的教师拥有共同的通识教育理念?复旦大学强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午餐会、工作坊、通识教育年会、年度通识教育优秀教师评选等,建立教师自身的通识社群。

因地制宜开展通识教育实践。通识教育强调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学校进行量身定制,这也是各高校对自身传统的一种再认识。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丰富通识教育内涵。在中国现有的大学制度中,建立完整的通识课程体系是比较困难的。在这一背景下,应发挥本地区优势,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使学生更容易找到最能激发自己学习的兴趣点。

与此同时,还能够通过技术手段破除学科壁垒、院系壁垒,实现跨学科、跨院系的资源共享,从而为师生建设更好的“学习社区”,更好地为“师生”与“生生”的互动创造条件。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可以真正实现通识教育的理念。

(作者为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哲学学院院长)


>>>链接:

通识教育在中国

1995年到2004年期间,为应对大学过于专业化的弊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并提出建立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逐步推动全面的文化素质教育。

2005年以后,在以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为代表的一批综合性大学中,“通识教育”开始推行。

2015年,复旦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共同发起成立了“大学通识教育联盟”,随后越来越多高校加入,如今已有数十所高校加盟,并逐步形成了今天通识教育在中国的积极发展态势。

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这标志着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通识教育已经成为本科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日益从高等教育的整体性角度认识通识教育。


作者:孙向晨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张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同济大学“大动作”迎新:金课打包,通识教育全面上线,确保每一门课都让学生有获得感
沈卫荣 | 布劳尔让哈佛本科生脱胎换骨的“文学的解释”通识课
良渚遗址列入统编《中国历史》《高一数学》教科书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
10娃7蛀,中国儿童龋齿患病率不乐观,爸妈们的护齿知识错误百出
教育题材影视剧备受关注,下一部《小欢喜》在哪?
姆明系列缘何全球畅销?里面藏着芬兰领先世界的教育理念
中国私募金牛奖颁奖典礼在沪举行,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风向标”
“可爱的中国”之哈尼族:用双手雕刻大山 用歌声震撼世界
新华社播发“来自经济前沿的故事·应对挑战”上海篇——上海发展拿出了逆势飞扬劲头
关税大棒拦不住中国发展!央媒一线调研直击创新与应对
关税大棒拦不住中国发展!央媒一线调研直击创新与应对
设立500万元教育基金、总投资113亿元市政建设项目……上海建工在眉山演绎“山海相连”
如何用好人工智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虹口对口帮扶职业教育项目启动,文山州28位学子在沪开学
勇敢挑战新事物,表情包达人老杨的“时髦”日常
东南亚媒体行圆满收官 外国记者盛赞湾区活力
喀什响起醉人乐声,上海交响乐团援疆文化交流演出圆满举行
【中国稳健前行】依法治国的中国经验
一手科研、一手带娃!昨天,这位妈妈获得中国“诺奖”,谁说事业家庭不能兼顾?
站在新中国国际传播事业的新起点——中国外文局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①
“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从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专题研讨会感受中国经济韧性
伊朗军工自主有中国的影子?路很难,也得走
梁振英再批“仇警黄师”:不配为人师表,不应留在教育界
中国教育改革不仅要学习芬兰,中国基础教育传统不能丢!专家:是时候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了!
70年前他就享受了免费的“义务教育”,35年前他被周总理的侄子点名去教育厅工作,现在他参加第八次课改,他说……
90高龄于漪今天说:教育是点亮孩子心中的灯,我常常反省自己,教育还能做得更好
港铁公司高层向市民发公开信谴责暴力:正经历通车40年最严峻挑战
躬耕特殊教育十四载,石筱菁为孩子“设限的人生”开拓更多可能
福利来了!从下周二开始,复旦大学部分通识讲座向全社会开放
中秋“小长假”迎来高客流 ,度假区公安处积极应对
特朗普授权释放战略石油储备以应对沙特石油设施遭袭
视频 | 皖NSZ278、苏A56R93,警察叔叔喊你处理违法!应对加处罚款,“八大绝招”需牢记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