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公司“蜕变”为双中心总部

2015-10-06信息快讯网

贸易公司“蜕变”为双中心总部-信息快讯网

 

■文汇报记者 唐玮婕

由外高桥保税区内一家只有数名销售人员的贸易公司起步,转型为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跨国公司地区性总部,德国光学巨头蔡司集团在上海自贸区持续提升能级,上演了华丽蜕变的一幕。就在上周,蔡司中国总部大楼正式启用,成为其在中国地区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的总部机构。

正是借助贸易、金融等领域制度创新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创新的叠加优势,上海自贸区的总部经济类型不断丰富,不少总部型企业与蔡司一样,从单一业务运作中心模式向“业务运作+资金管理”双中心模式升级。

提升资金结算效率

集团远在德国,身处上海外高桥的蔡司中国总部要负责集中管理集团分布在中国各个地区的数家分公司,这就意味着资金流、业务流、货物流等都需要“快速反应”。为了提升资金跨境流动的效率,上海自贸区启动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这样一来,跨国公司可以同时或单独开立国内、国际外汇资金主账户,集中管理境内外成员企业外汇资金,开展资金集中收付汇,而国内、国际账户内还可以在一定额度内互联互通,便利跨国公司融通资金。

蔡司第一时间“尝鲜”这项制度创新,效果相当明显。“原先这些分公司都隶属于不同的法人实体,现在我们就可以实现统筹管理,当其中一家公司资金不足,另一家又相对充裕的时候,可以灵活地直接调拨资金,而不是只能依靠银行借贷资金。”蔡司中国首席财务官克里斯蒂安·马丁说,自贸区的创新措施不但能降低财务成本,更能带来充足的现金流。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保税区管理局经济发展处副处长陶贵宝表示,作为上海自贸区金融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已经受到不少企业,尤其是总部型企业的好评。一方面,区内总部型企业可以统筹管理境内境外的外汇资金,实现资金一体化管理。另一方面,总部型企业可以实现集团资金跨境集中收付和净额轧差,提升集团全球结算效率。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保税片区内已有73家企业参与这项试点,整体运作顺畅。在外汇管理局的支持下,保税区运用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使用运营管理和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金融创新制度,探索开展了投资型跨国公司资金管理总部试点工作。目前已为四家投资型总部出具了认定函,其中两家先后运用注册资本完成首笔投资,投资总额约1亿美元。

布局尖端研发能力

刚刚启用的蔡司中国总部大楼,除了配备包括医疗技术、显微镜及工业测量事业部的销售服务总部,应用服务与培训中心,蔡司工业测量部生产工厂等功能外,还设立了蔡司集团在德国以外的首个企业级创新研发中心。

记者在现场看到,亚洲第一个提供车身全系列检测解决方案的车身检测中心、全新一代屈光手术平台等,受益于上海自贸区海关“量身定制”的改革创新,蔡司最先进的仪器已经在中国总部大楼内“扎堆”展示出来。

“以前这类高精尖设备,进口后只允许放在保税仓库内,一旦出库就需要缴纳大量的关税。而现在,我们已经能以保税的形式在这里做展示展览,乃至进入实验室完成研发,更好地贴近客户。”蔡司中国首席运营官谢磊表示,“这些设备往往一台就是几千万元,仅保税展示一项措施帮助我们省下的关税就已经相当可观。”

900平方米的研发部门,6个实验室,40位研发工程师,根据全球市场需求自主研发设计——蔡司在上海自贸区内布局了尖端的研发业务能力,成立中国创新和研发中心以来,已有12项专利获得批准。前景看好的研发和出口业务,进一步提升了蔡司中国区的全球市场地位。目前,蔡司针对中国基层医院需求研发的显微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等设备,除了满足中国市场需求之外,还在多个新兴经济体得到肯定。

事实上,依托口岸监管部门改革举措和保税功能,大力发展技术服务贸易,上海自贸区吸引集聚了一批跨国研发机构和技术服务中心。截止到目前,保税片区内已累计引进药明康德、美药典、德尔福等科研技术类企业400余家,将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挥积极作用。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