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改革搭舞台 金融机构齐“飙戏”
■本报记者 唐玮婕
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搭建起的大平台,正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金融机构齐聚于此竞相“飙戏”。就在国庆前一天,由广发证券联手香港恒盛(Persistent)对冲基金共同设立的广发钧策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宣布,成为上海自贸区首家获得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制度试点资格的境内合资企业。
作为上海金融先行先试的创新之举,QDLP允许试点企业向境内投资者募集人民币资金后,投资于海外市场的对冲基金,在更广范围内挑选境外投资标的,通过金融业的对外接轨有力助推上海“进阶”全球资产管理中心。
三个月斩获试点资格
“在我们看来,QDLP更像是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的升级版。”广发钧策总经理吴云鹏告诉记者,传统的QDII只能投资于在境外公开发行的产品,一旦遇到系统性风险,缺少有效的保护机制,而上海试点的QDLP可以投资于境外的对冲基金,随着投资范围的扩大,风险管控能力也能得到增强。
乘着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东风,瞄准国内机构和高净值人群全球配置资产的需要,一大批国内外金融机构纷纷“摩拳擦掌”。就在今年5月14日,广发证券提出了试点QDLP意向,两三天内就获得监管层的口头批准,而与境外合作伙伴更是一拍即合,斩获此次试点资格,前后一共只用了三个月时间。
据吴云鹏介绍,广发证券近年来已开始逐渐加码资管业务,希望借助与香港恒盛的合作,将国际先进的资产管理服务惠及更广泛的国内投资者。而恒盛也非常看中广发在国内的网点建设和客户关系服务体系,希望借广发的渠道拓展中国市场。
事实上,今年上海试点QDLP的步伐明显加快,从2013年9月推出首批试点后,今年已接连放出两批试点资格。截至目前,共有15家金融机构参与,而广发钧策则是券商系的第一家QDLP,也是首家由中方控股(持股51%)的QDLP。
多元化吸引优秀基金经理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推出第三批试点之前,参与QDLP的都是境外知名私募基金,而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开放程度推动了QDLP的多元化发展。
“很多优秀的国际对冲基金公司对国内投资者的投资习惯、意愿不太了解,也无法从国内投资者的需求出发,设计出适合中国人的金融产品。大多数时候,这些境外机构会把国外原有的金融产品照搬到中国来销售,国内拿到QDLP试点的公司却并没有起到聚集优秀金融人才的作用,反而成了简单的产品发行通道。”在吴云鹏看来,QDLP的多元化让更多国内机构加入试点后,这种尴尬的状况无疑将逐步改观。
与此同时,由于境外基金往往从未在中国开展相关业务,国内投资者对他们的接受度很低,知名度不够也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因此,广发钧策此次选择“合资”模式,与海外优秀的基金公司联手,不但资产管理能力可以得到增强,学习复制的时间也会更短。
“我们会把更多的重心放在挑选国际优秀基金管理人上,相当于在上海自贸区搭建一个平台,让全球专业的基金经理同台竞技,让国内投资人挑选更适合自己的境外投资产品。”吴云鹏说。
自贸创新提升“出海”能力
根据上海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战略,QDLP为核心的跨境投资新模式将有利于提升上海整体的全球资产配置能力。广发钧策预计将在11月中旬推出首期QDLP产品,初始额度是1亿美元,主要投资境外私募基金,有望成为机构投资者大类资产配置的有效工具。
广发证券副总经理张威表示,上海自贸区的高端金融人才储备、专业高效的合作伙伴、创新灵活的跨境资本流动,都为QDLP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目前上海自贸区内新兴金融机构共有3000余家,上半年新增682家;私募证券基金563家,上半年新增243家;私募股权基金776家,上半年新增176家;金融专业服务机构531家,上半年新增134家。
面向未来,借助各种跨境投资通道,QDLP、沪港通等金融先行先试,上海将吸引更多中外高端资产管理机构入驻。“随着自贸区金融改革的推进,未来有望推出的QDII2(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以及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将为国内外金融机构提供更多跨境资金流动通道。”吴云鹏表示,“今后这里会拥有更多便利的‘出海’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