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他是新中国第一代航天战士,名字一度被封印在“绝密”的文件袋里

2019-10-02信息快讯网

“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他是新中国第一代航天战士,名字一度被封印在“绝密”的文件袋里-信息快讯网

“他搞"民兵"是要瞄准中国的,而我搞"东风"是要保护中国的!”

今年国庆阅兵式上,

最让人振奋的莫过于

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

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

70多年前,

有两位一同留学美国的中国小伙儿,

很快成为朋友,

然而几十年后,

这一对曾经的朋友,

一个为美国设计了“民兵Ⅲ”导弹,

一个为中国造出了“东风”洲际导弹。

“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他是新中国第一代航天战士,名字一度被封印在“绝密”的文件袋里-信息快讯网

这位旅美八年,毅然回国

为国造“东风”的年轻人,

出身中国近代最显赫的家族,

父亲是梁启超,

哥哥是梁思成。

他,就是“东风”系列导弹的主要研发者,

中国著名的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

——梁思礼

“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我回国后和第一代航天战士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使中国居世界航天强国之列。能为此奉献一生,我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梁思礼说。

“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他是新中国第一代航天战士,名字一度被封印在“绝密”的文件袋里-信息快讯网

作为梁启超最小的儿子 梁思礼成父亲最疼爱的“老白鼻”

1924年8月,51岁的梁启超老年添子

——他的第九个孩子梁思礼诞生了。

也许是相貌最接近于父亲,

也许是年龄最小,

梁启超格外疼爱他,

给他取了个昵称“老白鼻”(英语Baby的谐音)。

“老白鼻”生来聪慧、顽皮可人,

平时,梁启超为了安静地写作,

除了夫人和秘书以外,

很少允许孩子们到书斋“饮冰室”去玩儿,

但梁思礼却是例外,

每次去饮冰室,

都让他有一种受到奖励的得意。

1929年,梁启超去世,

梁思礼不满5岁。

1935年,11岁的梁思礼考入南开中学。

两年后“七七事变”爆发,

南开中学惨遭日军轰炸,

随后便南迁重庆,

年幼的梁思礼又转入耀华中学继续读书。

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位很优秀的物理老师——钱伟长。

虽然两人的师生关系只维持了不到一年,

但这为梁思礼后来在物理学领域

取得辉煌成就打下了牢固根基。

高中毕业后,

母亲变卖家当,

凑400美元路费送梁思礼赴美留学,

后因“珍珠港”事件爆发,

梁思礼与家人失联8年。

怀揣着“工业救国”的理想,梁思礼寒窗苦读,

于1949年在辛辛那提大学拿到了自动控制专业的博士学位。

“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他是新中国第一代航天战士,名字一度被封印在“绝密”的文件袋里-信息快讯网

1949年9月,“克利夫兰总统号”游轮

载着第一批在美求学的中国留学生回国,

梁思礼便在其中。

那天,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

“我离开时的感情,只有期望,没有留恋”。

梁思礼随身携带了一个业余无线电收音机,

竟然在轮船上听到了新中国成立的新闻广播。

他把这个消息告知船上的同胞,

进步学生们欣喜若狂。

当听到国旗是五星红旗时,

大家便找来一块白床单用红药水染红,

自己制作了一面国旗,

还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庆祝会。

“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他是新中国第一代航天战士,名字一度被封印在“绝密”的文件袋里-信息快讯网

▲梁思礼回普渡大学找到了当年的毕业照。

新中国航天事业在一穷二白中艰难起步,

归国后的梁思礼面临着极为窘迫的局面:

没有资料,没有仪器,没有导弹实物。

除了钱学森外,

谁都没有见过导弹和火箭,

简直是两手空空。

但他知道“这是一颗生机勃勃的种子”。

上世纪50年代末,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学自动化出身的梁思礼挑起了担子,

成为钱学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

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

梁思礼与第一代航天人一起,

白手起家、自力更生,

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

使中国跻身世界航天强国之列。

能为此奉献一生,

他曾坦言,“感到无比的光荣与自豪”。

“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他是新中国第一代航天战士,名字一度被封印在“绝密”的文件袋里-信息快讯网

“东风一号”是我国制造的第一枚导弹,

也是军事装备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的成功具有深远意义。

然而,梁思礼谈及“东风一号”的成功时,

总是简单带过。

1962年“东风二号”发射试验失败,

却被梁思礼屡屡提及。

“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他是新中国第一代航天战士,名字一度被封印在“绝密”的文件袋里-信息快讯网

那次导弹发射不久后便摇摇晃晃,

“像喝醉了酒”,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

在距发射点300米的地方炸出了一个大坑。

望着远处炸出来的大坑,

在场的很多航天人泣不成声:“我们真的不成吗?”

梁思礼却一言不发。

回忆起这一幕时他说:“我从来不觉得会不行、得收摊了。在我的想象里,就应该做下去,必须做下去,做不下去也要做下去。”

梁思礼的“驯火史”是一本“失败者之书”。

他生命中的67年,

都奉献给了航天事业

——从第一次试射起,

一个又一个十年,

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

可“摔”得越痛,

父亲梁启超的话便越发透彻真切:“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

“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他是新中国第一代航天战士,名字一度被封印在“绝密”的文件袋里-信息快讯网

▲1966年“两弹结合”成功后,梁思礼(左二)与聂荣臻(左五)、钱学森(左四)等在发射现场合影。

况且,对于一位“驯火者”来说,

失败比成功“贵”得多。

正因为经历过无数次失败,

才有了梁思礼开创的航天可靠性工程学。

2006年9月9日,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创造了16次发射全部成功的纪录。

梁思礼参与了研制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的工作,

他开创的航天可靠性工程学为长征火箭安全飞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上世纪80年代初,

梁思礼开始进军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计算机软件的作用愈加凸显。

在他的大力倡导下,

可靠性的工作由硬件拓展到软件。

事实证明,梁思礼倡导的软件工程化,对载人航天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他是新中国第一代航天战士,名字一度被封印在“绝密”的文件袋里-信息快讯网

▲梁思礼与杨利伟等航天员合影。

退居二线后,梁思礼并未远离“战场”,

而是重新站上讲台,将航天的火种传给下一代。

正如他喜欢的那句名言:“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1999年10月1日,

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典阅兵式在北京举行,

这一年也是梁思礼回国50周年。

站在观礼台上,

看着威风八面的导弹武器从眼前经过,

回忆起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史,

梁思礼感慨万千。

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航天事业。

在梁思礼家人的回忆里,梁思礼晚年仍关心国家大事,“经常与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的老校友见面,谈论国内外大事”。他除了虚心听取众人议论,也常常谈及有关导弹的问题。

受父亲的影响,梁思礼的兴趣非常广泛。

住院期间,梁思礼一见到家人,就迫不及待地问:“快给我讲讲,最近又发生了什么大事?”他的房间里重复播放着《施特劳斯圆舞曲》《天鹅湖》等旋律欢快的曲调。旋律响起,躺在病床上的梁思礼双手打起拍子,有时不小心被人替换成慢板、行板,梁思礼都会要求“换回刚才的圆舞曲”。

音乐没能留住这位老人,最后的希望被他写进遗嘱。

“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他是新中国第一代航天战士,名字一度被封印在“绝密”的文件袋里-信息快讯网

追悼会上,梁思礼生前爱听的《圣桑小提琴协奏曲》被循环播放。

与梁思礼共事的“长征二号F”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

二人相识半个世纪,送别老同事时,

77岁的刘竹生颤抖地写下一句话:

“下辈子我们还一起搞航天。”

梁思礼带着亲朋对他的敬意与眷恋走了。

而他对祖国的热忱,

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贡献,

及对生命的“兴致”与“乐趣”,

却留了下来。

“也许总有东西比死亡更久远。”

“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他是新中国第一代航天战士,名字一度被封印在“绝密”的文件袋里-信息快讯网

和那个年代中国所有的航天科学家一样,

梁思礼所在之处是历史耀眼处的暗面。

近处,找不见他们的名字,

设计图纸上没有,

光荣榜上也没有,

他们是戈壁滩上被尘土风沙掩埋的背影,

他们的名字被封印在打着“绝密”标签的文件袋里。

远处,他们的名字却越发清晰,

一笔一笔镌刻在历史坐标轴上、

留在时代的注脚里。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来源:北洋之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解放军报、新华视界等

粤剧“戏宝”如何让一代代人爱下去?毛俊辉《百花亭赠剑》人人都能欣赏
中国第一部00后成长纪录片,在央视大火:新一代终于不再争着赚钱、买房
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五姐妹”,寄托了叶辛对一代人的命运观照
美就伊朗问题制裁中国企业及个人,外交部:霸凌行径是逆潮流而动,不得人心
人民财评:70年衣冠之变,中国越来越“漂亮”
“祝福您,中国!I love China!”宋庆龄学校上千名师生举行快闪活动,为国庆献礼!
多图直击 | 油罐迎来“硬核”杂技玩家的中国首秀,60分钟里你会惊叫几次?
多图直击 | 油罐迎来“硬核”杂技玩家的中国首秀,60分钟里你会惊叫几次?
提前锁定小组第一的中国女垒仅以2比1小胜韩国队,主教练称这场比赛演练新战术
沪上名医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上海市眼科医院党委书记邹海东:眼科是个“大舞台”
阅兵式前先看TA!火箭、卫星、玉兔号一个都不少,国内首部航天主题地铁专列在沪上线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高新技术‌‌绝对要靠自己,航天靠的是集体智慧和国家支持
一甲子前描摹“万里黄河第一坝”的系列作品,彰显着前辈艺术家以绘画为时代立言的殷殷之情
田径世锦赛 | 小组第一轻松晋级男子200米半决赛,谢震业孤注一掷力争突破
沪上名医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孙晓东:因为热爱,所以乐此不疲
上海航天青年放歌,唱出心中的中国梦航天梦
唱响青春主旋律,为建设航天强国奋斗
多款装备亮相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阅兵式,其中少不了上海航天的贡献
东风王牌,横空出世!这些你不知道的东风系列背后……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陈灏珠院士: 难忘1975年那次险象环生的救治
视频 | 3000人无伴奏合唱《今天是你的生日》宛如天籁,4位童声小领唱身份揭秘
为啥这种病毒在中国容易引发癌症,而其他地方90%的人感染却很少出大事?
视频 | 中国游客在全世界各地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领跑,中国影史国庆档单日票房纪录诞生
中国精神就是攀登精神,“杨光”原型夏伯渝点赞胡歌表演
五星红旗今天飞越外滩上空!你看见了吗?【可爱的中国,奋进的上海】
视频|又一座“超级工程”!世界山区峡谷第一高塔悬索桥建成,地点是知名白酒集中地
视频丨“中国女排,世界第一!”“你们最帅!你们最帅!”女排这样回应兵哥哥“硬核表白”,@人民日报发声
甜食已成口腔健康第一杀手,专家:刷牙要竖着刷、刷够三分钟
视频 | 纪录片《上海工匠》第五季回归!聚焦芯片制造、航天技术、生物医药等十大领域
中国女排时隔一年重返世界第一,东京奥运会将与美俄同组
“东风压倒西风”,东风系列导弹为何被称为“国之重器”
网传《第一炉香》最新片场照,马思纯版“葛薇龙”不被看好,当年章子怡差点演这个角色
上海技物所29枚共和国纪念章,见证我国红外与航天事业无数个“第一”
近现代山水画一代宗师陆俨少110周年,三馆同办大展,呈现300余件作品
美国航天局发布新一代登月宇航服:宇航员不用再跳着走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