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曾经属于它,却又被拖下王座,太阳系“老九”之位究竟是谁?天文学家开了脑洞:不会是个黑洞吧……

2019-10-15信息快讯网

冥王星曾经属于它,却又被拖下王座,太阳系“老九”之位究竟是谁?天文学家开了脑洞:不会是个黑洞吧……-信息快讯网

不久前,国外两位天文学家提出大胆设想:太阳系中“时隐时现”的第九大行星,很可能是一个原初黑洞。

太阳系里有一黑洞,操控了遥远的天体?有专家表示,这是个有趣的假想,但以现在的观测能力很难证实或证伪。

空缺的王位,又有新的争夺者

十几年前,第九大行星是谁,教科书里还写得清清楚楚。1930年克莱德·汤博发现冥王星,将其与天王星、海王星等量齐观,起了“PLUTO”(普鲁托)这个气派的希腊名,太阳系九大行星变成一种常识性知识。

然而,科学家后来意识到,在太阳系外围空间里,冥王星似乎“远不够看”。1992年开始陆续发现一些遥远的冰石结构天体,体量跟冥王星差不多。2005年更是发现了阋神星,比冥王星质量还多出27%!冥王星都能算九大,阋神星不排个第十,说不过去。

天文学家当机立断,2006年8月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通过决议:冥王星划为矮行星,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除名。普鲁托悲惨退位,成了134340号小行星。

但第九大行星的王位,没那么容易取消。近5年来,一些新的发现让人猜测:太阳系中或许存在一颗真正的“P9”(第九大行星)。

9月24日,又有一个新人加入了王位争夺战——arXiv.org张贴了一份论文,英国杜伦大学的雅各布·舒尔茨(Jakub Scholtz)与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杰姆斯·恩温(James Unwin)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太阳系中的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颗原初黑洞。

冥王星曾经属于它,却又被拖下王座,太阳系“老九”之位究竟是谁?天文学家开了脑洞:不会是个黑洞吧……-信息快讯网

奇怪的轨道,指向隐藏的“P9”

2014年左右,天文学家在柯伊伯带(海王星轨道之外的黄道面附近区域)发现一些天体,轨道离太阳远的时候居然可达到几百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即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一开始这被解释为海王星引力散射效应。但很快,新第九大行星的猜想被提了出来。

冥王星曾经属于它,却又被拖下王座,太阳系“老九”之位究竟是谁?天文学家开了脑洞:不会是个黑洞吧……-信息快讯网

导致冥王星降级的“罪魁祸首”,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迈克·布朗,在2016年和同事发现:柯伊伯带中6颗天体有奇怪的轨道,它们的近日点都指向一个方向。就像6块以不同速率转圈的钟表,但指针都向着一个方向。如果海王星是幕后操盘者,它们的指向早该弥散,不会这么集中。

而且6颗天体离太阳最近时,距离也超过了40个天文单位,海王星假说也不好解释。

迈克·布朗和同事计算出,“大家伙指向偶然一致”的可能性为0.007%——还是相信有一颗“尚未现身的大家伙”更为现实。

天文学家、南京大学教授周礼勇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最初很多人反对“P9”的存在。随着近几年不断的新发现,证实第九大行星存在的统计学显著性逐渐提高。

虽未观测到“P9”,但有人通过计算机模拟推测了它的参数:距离太阳200至800个天文单位,质量是地球的5—10倍,绕太阳一圈得3万年……

流浪的不一定是地球,还可能是黑洞

天文学家过去相信,在海王星外存在新行星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这个区域的物质太稀薄,要长出一颗大行星,需要时间太漫长。但是,如果太阳系是从茫茫宇宙里“掳掠”了一颗现成的行星呢?这个可能性是值得考虑的。

“实际上宇宙中可能有非常多流浪的行星,就像电影里的‘流浪地球’一样。”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天文学家、南京大学副教授谢基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一种寻找系外行星的方法叫做微引力透镜法,就是通过捕捉影像的微弱变形——光线被沿途某颗天体的质量扭曲了,来寻找系外行星存在的线索。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观测到不少“蛛丝马迹”,说明未知的黑暗里有许多无组织无纪律的“流浪汉”。

在怀疑有“P9”的区域,光学引力透镜实验(OGLE)观测到了引力异常。至少6个微引力透镜事件表明了该区域引力异常,暗示存在一个自由漂浮天体,其质量范围在5—15个地球质量之间。“P9”的猜想因此被鼓舞。

此次舒尔茨和恩温的新论文猜测,该天体可能不是一颗流浪行星,而是一个流浪黑洞。它被太阳系拉拢入群,搅乱了外围天体的轨道。

一般来说,天文学家观测到的黑洞,是恒星死亡坍塌后聚集而成的。而存在于理论设想中的原初黑洞,是另一回事。霍金对这个概念贡献很大:那是宇宙大爆炸后不久产生并遗留至今的“文物”。

大爆炸之前的宇宙被天文学家叫做原初宇宙。原初宇宙的爆炸是不均匀的,局部空间能量密度太大,“没崩开”就压缩成质量无限大的点以及围绕而成的黑洞。这种黑洞大小不一,小的可能只有粒子大,一般的原初黑洞跟太阳系常见的小行星质量类似。

这些黑洞随后漂流宇宙各处。一些通过霍金辐射消散,像冰块一样化掉了;一些则吸收物质壮大,存活至今。

舒尔茨和恩温指出,海王星外天体的异常轨道,以及一些引力事件,可以用质量为地球数倍的原初黑洞来解释;一个原初黑洞可能被太阳系捕获,成为第九行星;他们证明这种捕获的可能性是值得考虑的。

严谨的假设,仍有不少反对的声音

“这篇论文思路还是很严谨规范的,不是瞎猜想。”谢基伟说,“但作者也说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引入黑洞的概念,可能大家会觉得很有意思、很奇特。但下一步还无从着手。何况有没有第九大行星还是问题。”

舒尔茨和恩温表示,如果“P9”是一个原初黑洞,或许能通过外围的“晕”——黑洞外层正负电子湮灭发出的光,来确定它的存在。但一位行星学家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由于黑洞很小,而且不确定在什么位置,这种观测是很难实现的。

“我个人不太喜欢原初黑洞这个想法。”一位从事行星研究的专家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感觉近乎神秘学——能解释一些现象,但是基本上永远看不到。”

“柯伊伯天体的发现者,大卫·朱伊特(David Jewitt)甚至压根儿就不相信‘第九行星’的存在。”这位专家表示,大卫·朱伊特在接受电视采访时,直接说不认为“P9”存在。他认为,黑洞假说透露出科学家对取得“重大发现”的心态是急切的。但这个理论离可验证的阶段还远。

众说纷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目前人类的技术水平,观测海王星外天体还很困难。尽管人类已经观测到几千颗太阳系外行星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谢基伟说,“观测系外行星,基本上是通过观察恒星光谱的凌星效应或多普勒效应,间接推断行星的情况。而对太阳系内行星就可以直接观测。行星的亮度与它和太阳距离成反比。太远的天体,接收光线就弱,反射光线更弱。”

外围这样广阔,天体这样暗淡,上百天文单位之外,还是一片未知。

谢基伟说:“那些太阳系边缘的天体,很多是通过哈勃望远镜看到的;等韦伯望远镜工作以后,我们的观测水平会改善一点。”

>>>链接:太阳系

冥王星曾经属于它,却又被拖下王座,太阳系“老九”之位究竟是谁?天文学家开了脑洞:不会是个黑洞吧……-信息快讯网

一个行星系由恒星和所有围绕它旋转的天体组成—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大多数恒星拥有自己的行星,因而可能仅仅在银河系内就存在数百亿个行星系。一个行星系也可能拥有多个恒星。如果有两个恒星则这样的系统被称为双恒星系统,拥有多于两颗恒星则被称为多恒星系统。

而被我们称为家的行星系统—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一个距离银心较远的悬臂上。它由太阳和所有围绕其旋转的天体组成。这些天体包括八个行星和它们的天然卫星、矮行星、矮行星的卫星,以及小行星、彗星和大量的天体残骸。

太阳系的形成过程

太阳系大约在45亿年前由一团稠密的星际气体和尘埃形成。可能由于附近一颗爆炸的超新星产生的冲击波导致了尘云的坍缩。当尘云坍缩时,它形成了太阳星云——一个旋转的物质螺盘。

在中心区域,引力聚集了越来越多的物质。最后,核心区域的压力足够大而使氢原子开始聚变生成氦,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我们的太阳因此诞生,它最终聚集了初始太阳星云中超过99%的可用物质。

星云中较外的物质也聚集成团块。这些团块相互撞击,形成越来越大的物体。它们中的一些变得足够大,以至于被自身的引力塑造成球形,成为行星、矮行星和大卫星。而在其他情况下,行星并没有形成。小行星带是由早期太阳系中未能融合成一颗行星的碎片组成的,其他较小的剩余碎片变成了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小的不规则卫星。

太阳系的结构

冥王星曾经属于它,却又被拖下王座,太阳系“老九”之位究竟是谁?天文学家开了脑洞:不会是个黑洞吧……-信息快讯网

太阳系中行星和其他天体的排列顺序是基于太阳系形成的方式的。在太阳附近,只有岩石物质能够承受住太阳系初期的热量。因此,前四个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都是类地行星。它们很小,拥有固态的岩石表面。

而与此同时,我们很容易在初期太阳系的外围发现冰,液体或是气体。引力将这些物质聚集起来,形成了我们在那里发现的气态巨星木星和土星以及冰封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姜澎

来源:综合自科学网、天文在线

天文学家发现已知最重中子星,质量是太阳的2.17倍
猎户座还是仙后座?斯大林一个问题吓死了两位天文学家
浪漫!木星合月、水星东大距、天王星冲日以及多个流星雨即将光临金秋的天空,快备好小板凳!
一举超越木星!土星加冕太阳系“卫星之王”
同样骄傲!2019诺奖背后的华人科学家就是他……
视频 | 他参与了中国全部45次核试验,《闪亮的名字》缅怀杰出科学家林俊德
有人一年前就预言这对师徒要夺诺奖?因为他们捅破了天文学界花了400多年也没能捅破的窗户纸
喝可乐也会烂醉如泥?!中国科学家揭示,为什么有些人滴酒不沾也会醉
快讯 丨2019诺贝尔化学奖揭晓!这三位科学家因为锂离子电池的相关研究获奖
想来一份白垩纪森林“鱼子酱”吗?古生物学家在琥珀中发现蛙卵、蜗牛及昆虫卵化石
黑洞吸积理论最后一块拼图 ,被中国团队拼上了
卫健委:有虐待儿童记录个人禁止从事托育机构工作
做有温度的教育,让学生站到教育中心
张汝舟先生与他的500多页天文历法演算手稿
一位研究帝国和殖民战争的历史学家
地中海豪华邮轮上将惊现太阳马戏独家定制剧,两部精彩原创大秀呈现前所未有的华美杂技与互动体验……
喜报!昨天出炉的这一科研成果率先于全球速度,更将造福民生,几周后,它即将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亮相
原北大校长周其凤:化学家懂得“杂质”的重要,也更懂得包容的意义
受两次世界大战洗礼,童年悲苦,这位在10月才成为最年长的诺奖得主的科学家这样说教育
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土豆是垃圾食品?这些常识只说了一半真相,另一半是……
看到中国留学生住宿条件很差,这位日本化学家自掏腰包买下四个单间作宿舍,如今已为我国培养出三名院士
“慧眼”卫星发布一批新成果:为人类理解黑洞和中子星系统提供新线索
“露西”拟于2021年启程探索太阳系内7颗小行星
美研究重返冥王星并长期停留可行性
天文学家发现由重子物质主导的奇特矮星系,挑战经典形成理论
我天文学家发现迄今最大恒星级黑洞,70倍太阳质量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