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窝“中华蜂”牵出暖心扶贫故事
十月,收获的季节,村民们像往常一样收获包谷、水稻、核桃、野生菌等农产品。十月,山花烂漫,中蜂养殖进入大流蜜期,蜂蜜采收也到了繁忙的季节。看着浓浓的蜂蜜一点点被摇出来,装满一个又一个的蜜桶,养蜂户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同时,这也标志着沪滇扶贫协作杨浦产业帮扶资金支持的海联村中蜂产业取得了初步成效,上海市杨浦区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光华乡海联村“共养一窝蜂,甜蜜两家人”的养蜂模式正逐步实现。
海联村是一个以直过民族傈僳族为主的山区村,面积20.5平方公里。全村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2018年底,有农户369户142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16户1303人,社会保障兜底(含五保户)28户34人。全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为外出务工及传统的种养殖业收入。传统产业小、散、弱,村集体经济薄弱,贫困户脱贫缺乏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来源。靠什么增加贫困户收入,支撑贫困户脱贫?
“市政府办是海联村的包村单位,去年10月我担任海联村蹲点帮扶责任人以来,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产业帮扶帮助海联村实现高质量脱贫。经与上海杨浦区在丽江挂职干部一道积极争取,协调到了杨浦区100万元产业帮扶资金。”丽江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海联村原蹲点帮扶责任人杨耀军说。
产业是增加贫困户收入、支撑脱贫攻坚的有力措施之一,但产业发展需要资金投入。在海联村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期、急需外部力量支持的关键时刻,上海市杨浦区特意安排了100万元沪滇扶贫协作产业资金支持海联村发展产业,为巩固海联村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确保与全县一道如期脱贫摘帽注入了强大动力。
发展产业,选择一项适合当地自然条件、气候条件、人文条件的产业尤为关键。资金有了,发展什么产业呢?这个产业既要有好的市场前景又要符合海联当地的条件,既要考虑当前更要兼顾长远。传统的花椒、土猪等产业不尽理想,有人提出海联的气候、环境适宜发展养蜂产业,大家一商量,觉得还挺好。说干就干,乡、村干部、工作队员一起先后到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九河乡、永胜县六德乡调研中华蜂(以下简称中蜂)养殖产业,并与中蜂养殖企业百果园公司对接,最终敲定了发展中蜂产业。
“刚开始,老百姓对中蜂养殖不了解,没有人愿意养。我们就找有养蜂经验且接受能力强的年轻人,跟他们讲中蜂跟家养的土蜂是一样的,跟他们算活框养殖与传统养殖的收益差别。通过耐心细致地做工作,终于有一小部分农户愿意养殖。”海联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永胜聚力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乔生这样说。
2019年5月26日,第一批400群中蜂运抵海联,海联村村民第一次接触到了中蜂活框养殖技术。在丽江百果园果蔬庄园有限公司的指导下,海联村建成了中蜂养殖示范点1个,养殖中蜂60群,依托示范点对养蜂户及潜在养蜂户进行了中蜂养殖技术培训,传授中蜂养殖先进技术,宣传蜜蜂文化。海联村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还利用各种会议、入户的机会,加大宣传力度,动员村民养蜂。在示范点及养殖户的带动下,村民养殖中蜂的积极性被逐渐调动起来。今年7月5日、8月31日、9月16日,一批又一批的中蜂陆续运抵海联,全村养殖规模达到了88户1415群,其中杨浦区沪滇扶贫协作产业资金带动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560群,建成养殖示范点1个。
为保证中蜂养殖产业规范运行,海联村采取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企业即丽江百果园果蔬庄园有限公司,合作社即海联村委会集体所属的永胜聚力种养专业合作社,农户即海联村有养蜂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具体运行模式为:由光华乡人民政府将沪滇扶贫协作产业资金注入永胜聚力种养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使用资金向丽江百果园果蔬庄园有限公司购买中蜂及辅材,中蜂及辅材为合作社所有。由建档立卡贫困户向合作社租借中蜂及辅材进行养殖,养殖所有收益归建档立卡贫困户所有,第一年租金为38元/群(中蜂成本费的3%),后续合作待2020年视养殖情况再协商。由公司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并按保底价收购蜂产品,保底价为50元/斤。
中蜂投放后,共组织摇蜜两次,第一次7月底至8月底,摇蜜774群,产蜂蜜3832斤,为32户养蜂户增加收入19.16万元。第二次9月底至今,已摇蜜563群,产蜂蜜3091斤,其他正在陆续摇蜜中,蜂蜜产量较第一次明显提高,全部摇完后,预计将达到6500多斤,为88户养蜂户增加收入32.5万元。
“我今年48岁,老人需要照看,两个孩子都在读书,已不能外出务工,缺少稳定的收入来源是影响脱贫的主要原因。今年5月底,在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的宣传动员下,我积极参与了中蜂养殖项目,养殖85群中蜂。通过几个月的辛勤付出,很快就得到了收获,上次摇蜜摇出蜂蜜254斤,这次又摇出496斤,两次共收入3.75万元。今年脱贫没有问题了。”海联村中蜂养殖示范点养殖户丁胜林说。
目前,海联村中蜂产业主要依靠丽江百果园果蔬庄园有限公司带动,公司应邀参加今年“10·17”上海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进一步探索、建立与上海的蜂蜜产销对接新模式。支持、鼓励合作社发展壮大,打造自己的品牌,积极拓宽销售渠道是海联村中蜂产业未来发展之路。“共养一窝蜂,甜蜜两家人”需要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海联的好蜜一定会甜蜜更多的沪滇两地家庭,酿出脱贫攻坚道路上的甜蜜事业。
作者:本报记者 王星 通讯员 郜炜 袁佳斌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付鑫鑫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