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来了上海师傅,奏一曲产业化精准扶贫的弦歌雅乐
半夏盈枝、锦鲤泛波、春熙梦晓……六款河南兰考生产的新款古筝,日前惊艳亮相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近年来,兰考生产的民族乐器嫁接海派工艺,结合“上海文化”品牌老字号的精美设计,使其艺术价值倍增。产业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提升,也助力贫困县脱贫摘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上海民族乐器一厂通过乐器生产技术和标准的引入,让民族乐器产业化扶贫在河南落地开花,因地制宜地帮助兰考成为民族乐器之乡,走出了一条企业与当地贫困群众的双赢之路。
亭亭玉立款古筝花枝舒展,在清新自然的风格中呈现吉祥寓意。
上海工匠手把手传帮带,技术扶贫授人以渔
沙丘成群、盐碱内涝,曾是河南兰考无数背井离乡人挥之不去的伤痛。上世纪60年代,焦裕禄来到兰考,为防风治沙种下了泡桐树苗。“一年一根杆,两年粗如碗,三年能锯板”,生长迅速的泡桐木材质耐磨、木质稳定易于加工,被木匠做成风箱,带到了上海。偶然之间,竟被上海乐器厂的师傅发现其声音清浊相济,或许适合制作乐器。
对古筝、琵琶、扬琴、柳琴、阮、板胡等通过面板震动的乐器来说,面板是决定其音质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河南韶颂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维勇表示,兰考生产的泡桐木是十分理想的材质。“盐碱地中历经风沙磨难长出的泡桐木,不仅纹理顺直美观,材质也更为疏松,导音性强。制成乐器后声音清脆,震动穿透力强、反映灵敏,称之为会呼吸的木材。”
2000年,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厂长王国振来到兰考县,与当地合作投资成立了上海牡丹民族乐器有限公司,成为兰考当时规模最大的企业。19年前,很少企业有这样的远见考虑到兰考办厂。而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拿出了大手笔,投资规模达到255万元,轰动一时。
兰考的生活条件和上海相比十分艰苦,“这里气候干燥,风沙又大,经常遇到停电停水,生活用水都是咸的。来到兰考多年,我们好几个人还是水土不服,经常肚子胀气。”胡维勇说。即便如此,上海一批资历丰厚、制作水平高超的高级技师还是毫不犹豫地远赴兰考收徒授艺。
民族乐器的制作中,材料为本,工艺为魂。许多问题都要在实践中凭经验解决,尤其是对材料的选择,以及如何根据原料的质地作适当的搭配和调整,让共鸣体发出更理想的音色,都考验工匠的经验水平。根据材质特点烘烤面板、刷筋、整琴码等许多工序,也需要师傅手把手地耐心指导、示范操作。
上海工匠的传帮带,把优秀的民族乐器制作技艺送到了贫困户手中,引导他们自力更生,对增收脱贫起到了积极作用。19年来,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在当地培养了近百名技术人员。兰考声名远播的“中国民族乐器专业村”徐场村,就有不少乐器师傅师承上海。产业扶贫的精准落地,带动了村人均收入从不到1万元增长到3万多元。人均增收5000元后,徐场村及周边21户贫困户、102人实现了脱贫。2017年,兰考成为了全国第一批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民族乐器制造业也成为了推动当地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牡丹”出产的乐器销量节节攀升,2014年高峰时期达到3万多台,为当地解决了不少就业。一年只回上海探亲六七次的驻扎管理人员,更将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标准引入当地,从选料、生产到成品,保证了整个乐器生产全程的高质量标准,提升了当地民族乐器的品牌形象。
兰考乐器制造商的厂房
“上海标准”科学引领,完善兰考乐器制造产业链
2016年,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再次扩大在兰考的投资规模,投资2千万元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河南韶颂乐器有限公司,在兰考建立了新的民乐生产基地。从乐器生产的音色音准、管理水准和机械化水平,兰考民族乐器制造产业都在“上海标准”的科学规划引领下全速前进,技术扶贫长效深入推进。
原先,兰考乐器虽然遍布一百多家乐器制造厂商,但大多是家庭式作坊,经营、环保、销售等各方面都存在问题。“相比其他乐器厂每月一两百台的生产能力,我们厂一个月能生产3000多台古筝,产量还在以每年15%左右的增速提高。”胡维勇透露。规模生产使得“韶颂”有条件配备高频封边机、光催化氧化设备等最先进的机械生产设备,成为当地民族乐器生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企业。在安全、环保等方面,“韶颂”也起到带头作用,2018年度还被兰考县产业集聚区授予了“安全生产先进企业”“环保工作先进企业”荣誉称号。
除了对贫困户进行募捐,当地员工占比超过83%的韶颂也得到了一些政府奖励资金,企业将这笔资金全部返还给了当地的扶贫事业;并与其他当地企业合作,拓展完善民族乐器制造的生产链,共同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早年乐器制造时,为了让木质更通透稳定、反射纯净的音色,工匠们会将木料堆垛起来,经年累月地自然干燥,直到手叩时发出“铛铛”的金石之声,才可制作面板。随着技术的进步,自然干燥与人工烘干结合处理成为了上海民族乐器一厂通行的办法,在恒温恒湿的标准下,让木材在更短的周期内达到含水率标准。这些经验,如今都传授给了兰考的民族乐器制造商。
“古筝面板制作之前,要开料圆木、晾干、多次换水浸泡,周期很长。现在韶颂的生产过程都是找固定企业合作加工,我们供应生产流程和技术标准建起产业链,当地企业完成乐器面板的前期处理。”胡维勇表示,从当地企业采购后,分等级加工就可以直接进入古筝部件的生产环节,“韶颂”节省了很多工序和场地,当地企业也提升了技术水平、增加了利润。
驻扎兰考的几年间,胡维勇亲眼见证了来当地投资的企业越来越多,城市规划日新月异,街头建筑和商店门面天翻地覆,一年比一年好,周边城市的人都纷纷来买房做生意。今年4月,上海市乐器行业协会也将四届十次理事会放在了兰考召开,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还与兰考县政府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我们目前的主要生产定位还是古筝和琵琶,今后会考虑将更多乐器的生产基地逐渐迁移到兰考。”胡维勇透露,“韶颂”的厂房占地54亩,厂房面积达到15000多平方米,生产前景十分广阔。上海企业不仅将带动当地企业规模化、现代化经营,还将在当地举办更多具有影响力的民乐文化活动,为兰考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贡献。
敦煌·上海馨忆民族室内乐团演出。
“韶颂”率先为兰考当地工人开展了企业内部的文化教育。过去的技艺传承,大多靠师徒代代口传心授,而现代工匠不仅要钻研制作,对乐器结构、发音原理了然于心,也要懂得美学、声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才能嫁接融合民间工艺和优秀传统文化,增加产品的工艺附加值及文化价值。除了制作技术培训之外,“韶颂”今年免费开展了古筝、琵琶弹奏学习课程,请来专业老师,每周末为工人们上课;敦煌·上海馨忆民族室内乐团在5月献演兰考音乐厅,为当地带来了精彩的民乐演奏。全面提升乐器制作师的文化素养,不仅能深化其对民族器乐传统文化、制作技艺内涵的理解,也推动当地乐器制造产业更上层楼。
兰考县堌阳镇中国民族乐器博览中心的展陈设计,正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与当地的合作中持续进行。未来上海企业还将以民乐知识讲座、民乐弹奏课堂、民乐音乐会等丰富的形式,与兰考人民共同谱写新时代发展的美妙乐章。
作者:吴钰
图片来源: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供图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邢晓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