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平方米的小屋,66岁的老秦住了66年,“阳光终于等到了!”| 践行嘱托一年间

2019-11-06信息快讯网

午后的阳光透过阳台穿窗入室,照在87岁的张老太身上,腿脚不便的她舒服地靠在椅背上,眼睛笑成了月牙。

66岁的老秦坐在一旁,俯身卷起母亲的裤脚,让她的双腿多享受点“日光浴”。可以看到,接近脚踝处乌青色的血管贲起,肿的像树干一样粗大。“是脉管炎,医生说,要避免阴暗潮湿,多晒太阳。”但老秦过去住的房子,一年四季见不到太阳,他只能每周抽空找个阳光明媚日子,推着母亲到马路边坐坐。

14平方米的小屋,66岁的老秦住了66年,“阳光终于等到了!”| 践行嘱托一年间-信息快讯网

老秦扶老母亲坐上轮椅准备出门转转

“现在总算好了,阳光终于等到了!”老秦这句话,听来一语双关。对于和他一样曾经住在黄浦区乔家路地块的数千户居民来说,今年春节后意外传来的旧改征收消息,就像一缕阳光照进心田,让希望的种子重新发芽。

老秦回忆,政策咨询那天,拎了几十年马桶、盼了几十年旧改的老城厢居民们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大家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阳光终于等到了!”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浴室里的“小道消息”

“乔家路地块要拆迁了。”

今年春节前,老秦在大众浴室洗澡时,听到有人谈论这个消息,当时他激动得就像快溺水的人抓到一根木头,急忙上前问个究竟。随后他匆匆穿好衣服,走出浴室就给家人打电话。

14平方米的小屋,66岁的老秦住了66年,“阳光终于等到了!”| 践行嘱托一年间-信息快讯网

黄浦区乔家路地块

这个消息,究竟盼了多少年?老秦记不清了。只知道那间14平米的小屋,66岁的他已经住了66年。从呱呱坠地,到华发满头。

房屋破旧,空间逼狭,没有洗澡间,每天倒马桶,一年四季晒不到太阳……老秦夫妻和87岁的老母亲、37岁的残疾女儿住在里面,心情也像房间一样灰暗。

“如果不是总书记想着我们,这事恐怕还没这么快!”性格内向的老秦平时话不多,但每次讲起那段“转了几手”的消息,他马上就会兴奋起来,仿佛身在现场一样,说得活灵活现:“去年11月,习大大站在上海中心118层,指着阿拉这片红色屋顶的老城厢,问起拎马桶的人还有多少……”

老秦说,本来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没想到总书记的关心,让他一把年纪了还有盼头。

“总算搬出去了”

昨天下午,老秦抽空回了老宅一趟。

走在光启南路上,已经搬离老城厢1个多月的他心情不错,走起路来风风火火,不时还指指点点,介绍几句。“这条路原本叫阜民路,和富民路听起来差不多,所以后来改成叫光启南路。”“你看,那就是梓园,爱因斯坦在里面住过。”“这边的房子好多都是解放前就有的,听说还有清朝的……”

14平方米的小屋,66岁的老秦住了66年,“阳光终于等到了!”| 践行嘱托一年间-信息快讯网

黄浦区乔家路地块

因为进行过一轮修缮,不少老房子外表很新,红漆与石灰的墙面相间,显得干净整齐。实际上,里面的居住条件并没有根本改善。对于老城厢的居民们来说,改造是惠民实事,但与老百姓真正的期盼相去甚远。“说实话,当时就像一盆冷水浇在头上。”老秦承认,政府是为老百姓着想,但那次改造就像一个信号。“阿拉都觉得,拆迁是没啥希望了。”

从写着“蕴经里”的门洞走进,老秦加快脚步,不假思索地在迷宫般的小弄堂里穿行,最后来到一间搭建了阁楼的小房子前。门锁是那种巴掌大的挂锁,长时间没有开启,锈住了,老秦找人借来了榔头才把锁敲开。

14平方米的小屋,66岁的老秦住了66年,“阳光终于等到了!”| 践行嘱托一年间-信息快讯网

老秦回到光启南路的老宅内,告诉记者自己曾经的居住环境。目前他已经搬离这里,暂时在外租房居住

推门进屋,一股霉味扑面而来。屋里光线很暗,因为周边的房子搭得都比老秦家高,阳光很吝啬地照进几缕,洒在门口附近。屋子很小,没搬走的杂物堆在一旁,剩下的空间只够放下一张床。

14平方米的小屋,66岁的老秦住了66年,“阳光终于等到了!”| 践行嘱托一年间-信息快讯网

老秦在老宅内,顺着狭窄的楼梯走上搭建的小阁楼

“楼下是我妈妈住,我们住在楼上。”老秦艰难地爬上楼,上面的空间比下面还要小,站直了身子几乎要碰到屋顶,这就是老秦夫妻和女儿一家三口的住处。“你算算,我今年多大年纪,就住了多少年,我女儿多大,她也住了多少年。”老秦在屋里走了几步,口中发出叹息般的喟叹,“总算搬出去了。”

青丝盼到白发

这间房是解放前老秦父亲攒钱从别人手里买下的,14个平方米,老秦兄弟姐妹5个都出生在这里。“后来大家成家了,一个个搬出去,就剩下我和老娘。”1981年,为了结婚,老秦出钱把房子翻建了一下,搭建了一个小阁楼,算是婚房,也略微缓解了居住压力。

但随着女儿越来越大,夫妻俩和老母亲也越来越老,住在这样的房子里,诸多不便。“每天倒马桶其实不算什么,最麻烦的还是洗澡。”老秦走到门外,指着镂空的下水口说,“这就是我的浴室,夏天拎一铅桶水,穿一条短裤,就在这里汏浴。”冬天没办法,一家人都要去浴室。母亲腿脚不便,只能由妻子帮着擦身,两个妹妹有空也会来帮忙。

14平方米的小屋,66岁的老秦住了66年,“阳光终于等到了!”| 践行嘱托一年间-信息快讯网

老秦在老宅搭建的小阁楼上指着曾经洗澡的地方

老秦说,他退休前在浦东工作,“那时很多人拆迁搬到浦东,我听了都很羡慕,但总觉得有一天也会轮到我们。”这一天盼了又盼,从青丝到白发,一直没有声响。

“那种心情,一般人是体会不到的。”听说“小道消息”后,老秦整个春节都在期待和忐忑中度过。还好节后不久,正式征收公告就来了,“我们总算吃了‘定心丸’!”

分遗产

黄浦区是上海旧改任务最重的区。都说旧改是“天下第一难”,乔家路地块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多年来,这里旧改征收一直推进缓慢。原因有不少。比如,建筑密度大,拆迁成本高;保护建筑多,规划落地难;又比如,自建私房多,产权人多,家庭矛盾突出……这些无法回避的问题,都让这里成为难啃的“硬骨头”。

14平方米的小屋,66岁的老秦住了66年,“阳光终于等到了!”| 践行嘱托一年间-信息快讯网

黄浦区第一征收事务所内挂着的宣传横幅

今年春节后,改善居住条件的美梦刚刚开始,老秦就碰上了分遗产的难题。“2月16号开征收大会,2月23号我们兄弟姐妹聚了一次,我把自己的想法一说,没人吭声。”

老秦的想法很简单:他们夫妻照顾母亲这么多年,现在母亲年纪大了,腿脚又不方便,希望能改善居住环境,多下来的钱再平分。但大家并不这么想。第二次碰头是清明节,一番争执下来,有人提出,房子是父亲留下的遗产,每个人都有份,大家平分。老秦一听急了:如果平分,剩下的钱哪里还够买房?难道盼到头来又是一场空?大家不欢而散。唯一让老秦安慰的是,还好也有兄弟姐妹通情达理,说要让母亲和老秦先买房安顿下来,有多余的钱再分。

一家人谈不拢,房屋征收也无从谈起。几个月后,忆起当初这段时间的煎熬,老秦最感激的还是政府襄助。“如果不是小钱和陈经理他们一次次做工作,别说签约,可能连家都散了。”

三次调解

14平方米的小屋,66岁的老秦住了66年,“阳光终于等到了!”| 践行嘱托一年间-信息快讯网

黄浦区第一征收事务所

老秦口中的小钱,是黄浦区第一征收事务所的工作人员钱继宗,陈经理是项目经理陈洁。为了做通老秦家人的思想工作,他们牵头街道、居委会、律师组成的调解委员会,先后三次为老秦家调解矛盾。

第一次是今年6月初。当时分歧很大,老秦两句话没讲完,就有人摔门而出。老母亲气得拍着台子流泪。母亲一哭,有姐妹也哭了,老秦眼泪也没忍住,一家人围着哭。母亲边哭边求,“不管怎么样,不能打官司,打官司要拆家的。”

干了10多年征收调解工作的陈洁眼中,调解不外乎情、理、法。“先谈情,再说理,都说不通,再说法。”眼看调解进了“死胡同”,陈洁已听出了症结所在:老秦家的问题,主要是对法律认识有偏差。事实上老母仍在,本身有房屋一半的产权,剩下的一半才是兄弟姐妹平分。

于是8月份第二次调解,通过律师释法,第一个分歧总算弥合,但又一个分歧随之而来。“有人提出除了征收款,还要分奖励和补贴。”老秦一算,至少要分去上百万,这样一来,买房的钱还是不够。

于是再开调解会。陈洁、钱继宗等调解工作人员一桩桩给大家分析。“你看,这个无搭建补贴,只能是住在里面的人才能享受吧?和不住的人有什么关系?”“这个给老年人的补贴,给残疾人的补贴,你们要分?没有道理吧……”一点一滴,入情入理,最终,达成了大家都接受的方案。

14平方米的小屋,66岁的老秦住了66年,“阳光终于等到了!”| 践行嘱托一年间-信息快讯网

黄浦区第一征收事务所内的墙上贴着房源公示,工作人员正在为居民解答

希望

今年9月8日,征收款还没有拿到手,老秦一家已经迫不及待地带着母亲搬出了旧居,租住在浦东南码头路的一处小区里。

虽然不是电梯房,但胜在宽敞,光线好。母亲一直心疼租金,一天天地算着钱,但老秦认为值得,因为有了希望,有了盼头。“住进来以后,妈妈就爱靠沙发上晒太阳,我每天跟着中介逛附近的二手房。我们想好了,就买一套和这一样的两室一厅。我算过,钱应该够。”

说这话时,老秦眼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上海旧改攻坚克难这一年

14平方米的小屋,66岁的老秦住了66年,“阳光终于等到了!”| 践行嘱托一年间-信息快讯网

新民图表 制图 叶聆

记者手记

痰盂、马桶,对于老一辈上海人来说,再熟悉不过。很难想象,时至今日在一些老城厢,“手拎马桶”还是现在进行时。

老秦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今年初,全市旧改任务最重的黄浦区曾统计,至少还有6.5万只“手拎马桶”仍在使用。“拎马桶”只是一个指标,代表的是百姓生活的诸多不便。春节后乔家路地块征收政策咨询会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阿姨这样说:“中华路东面都是高楼大厦,我们在中华路西面巡道街,都是又破又旧的矮房子。他们说我们上面穿的是西装,下面穿的是草鞋……”

老人的话说得很形象,也很心酸。上海这样一座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高楼大厦造得越多,那些寒舍简屋就会越加扎眼。这是一片不能遗忘的土地,上面住着我们的父老乡亲。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老百姓奔好日子”。上海市领导也曾说过,作为领导干部,不妨多一些换位思考,想想如果自家有高龄老人怎么办?如果有正待入托的儿孙怎么办?如果有父母兄弟姐妹还住在需要拎马桶的老旧小区里怎么办?……多想想这些,看问题的视角、解决问题的态度,就会显著不同。

上海的旧区改造进行到今天,留下的肯定都是最难答的题。但越难越要做,因为老百姓已经期盼得太久,等待得太长。乔家路地块旧改征收的突破,说明做好民生工作,也需要始终贯穿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方法,调集各方力量,打破陈规旧习,采取创造性措施,解决复杂问题。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钱亦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回访总书记考察上海的地方:这一年,您的期待正在变为现实
践行嘱托一年间 | 上海这四个地方,蕴含着这座城市一年加速跑的“原动力”——重访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考察上海所到之处
21万1千块乐高积木颗粒拼砌进博会吉祥物“进宝”3D模型,想知道是什么托住了“进宝”大脑袋吗?
20岁的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将实施全面改造,12月起闭馆
多图 | 美翻了!四叶草“绽放”在秋日阳光下,上海“盛装”迎接进博会四方来宾
又到一年仓前羊锅飘香时
视频|践行嘱托一年间|再访总书记考察上海走过的地方
进博·主宾国 | 博尔特、鲍威尔……牙买加特产“飞人”,你家的小车可能追不上他们
回访总书记考察上海的地方:这一年,您的期待正在变为现实
进博·主宾国 | 舌尖上的希腊,让味蕾一起享受阳光、大海和爱琴海的风吧!
达芬奇手稿公开,500年前,这位来自芬奇镇的小伙子都做了些啥?
上海有一条著名的小马路,汇聚各国美食佳肴、时尚家居,还有戏剧
进博·数字 | 25岁的非遗传承人和60个梦想成就者
这里HOLD住了4300多名中外记者!一起去看看第二届进博会新闻中心 | 70秒看进博会(17)
视频|在和平饭店驻演40多年的老克勒来进博会了,他们用音乐向世界推介“上海时光”
【听】践行嘱托一年间: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
进博会首日,东航宣布新开上海-成都-布达佩斯、上海-西安-布达佩斯两条新航线
【央视快评】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一定更加光明
进博会签约预计超31亿美元,一年间三次在上海布局,这家企业看中了啥?
总书记视察一年间,上海交出怎样的答卷?
“铁杆粉丝”来了!一年来百余款明星产品引进中国 | 70秒看进博会(30)
践行嘱托一年间:顶尖科学家为何预言这座城市必将站上创新新高度
【听】践行嘱托一年间: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萌宝宝来喽,上海动物园的小蓑羽鹤满百日啦
午餐时间到!皮薄、汁多的小笼包正在加量做 | 我和进博会
2000多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进博会露面
阳光照耀奋飞的航程——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关心人民空军建设发展纪实
视频 |买包包,进博会的小众设计包绝不撞款!
进博·视频 | 119岁的89键管风琴奏响天使之音
进博·主宾国 | 跟着奶酪冠军做吃客②拿破仑喜欢的小清新芝士,配点胡椒能吃出西柚味
进博·视频 | 这位雕玻璃的老爷爷可是捷克国宝
可搭积木到16岁的儿童床,刘玉玲同款你心动了吗 | 进博会之“宝妈购物车”③
文汇早读 | 当你堵住别人的上学之路时,你也可能堵住了自己的回家之路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