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封存百年的祝福,欧洲贺卡明信片历史特展漂洋过海而来
大大小小的猪为何频频出现在很多欧洲国家的圣诞贺卡上?扫烟囱的人是如何与好运产生联系的?
近日亮相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My Best Wishes——欧洲百年贺卡明信片历史特展”中藏着答案。这个展览汇聚了19世纪末至今130多年以来的约290张欧洲地区圣诞与新年贺卡原件,由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克经济文化合作协会联合主办。
整个展览在空间表达形式上如同一个倒置的问号,始于对古老贺卡历史演变的阐释,终于对近现代贺卡设计的开放性探索。徜徉其中,人们将看到贺卡在肩负着私人祝福以外,是如何在逐渐加速的商业化及工业发展的背景下,在各种现代主义艺术风格的影响下,形成自己独有发展轨迹的。
19世纪末奥匈帝国时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南斯拉夫王国时期的很多古老贺卡都汇聚在此次展览。其中大多来自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乌克兰等地区,展现了中东欧不同地区的多种设计风格。这些贺卡多用于私人之间表达圣诞及新年祝愿,题材以儿童、动物、花卉等吉庆的具体形象为主,充满了圣诞与新年节庆日里具有象征意义的传统元素,生动展现了欧洲尤其是克罗地亚地区庆祝圣诞与新年的节日风俗,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意义。
人们将看到,大大小小的猪自19世纪下半叶商业化繁盛起便成为欧洲很多国家圣诞贺卡上常见的主题。在19、20世纪的法国、英国、爱尔兰、奥地利和德国等地,猪的图案常常是用各种昂贵的材料绘成的,并被当作吉祥物随身携带。除了古老神话塑造的不同故事背景下的猪的形象以及猪的多种能力之外,猪本身的历史和特点也使得人们赋予其各种寓意,如进步(猪无法倒着走,只能向前走)、财富(拥有猪的人不会饿肚子)。因此,将猪作为贺卡的主题图案,借此表达对美好新生活的祝愿算是十分妥帖的。
扫烟囱的人与好运产生联系,进而成为新年贺卡的主角,得从19世纪末的中欧说起。当时德国在贺卡行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德国文化中代表好运的“烟囱清洁工”最终打入包括克罗地亚在内的许多欧洲市场。这一意象代表着“扫除旧年的晦气”以及干净的烟囱带来的安全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随着设计和消费的发展,贺卡的生产日渐商业化,其商业用途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展览展出的这一时期的贺卡全部出自克罗地亚,多为工厂委托或者设计师独立制作,用于商业交流及企业的宣传推广。现代企业试图在贺卡设计中表现公司的良好形象、产品特质和企业文化。因此,这些贺卡除了表达祝福之外,也记录了克罗地亚的工业发展历史。
人们会发现,此时的作品明显更强调设计感,表现形式上受到了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等现代主义艺术风格的影响。在制作工艺上则运用了凸版印刷和丝网印刷,使贺卡的色调更加丰富,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到了商业贺卡发展的后期,来自广告行业的知名设计师通过贺卡设计更显示出创造力和纸上艺术的无限潜力。
克罗地亚是中国在欧洲深耕“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工艺美术博物馆是克罗地亚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庞大的国立博物馆。本次展览是这家博物馆首次在亚洲地区展出这些古老与近现代的贺卡和明信片收藏。它以诙谐幽默、热情轻快的方式为观众开启一个接近西方艺术与设计发展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得以窥见艺术和设计介入生活的多重维度,进一步了解克罗地亚,了解欧洲。
作者:范昕
编辑:范昕
责任编辑:卫中
图片均由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提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