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茶鸭、照烧鸡、焗猪柳……18到20元,不动手就能吃上这样的午餐!这两年,上海为老人们的餐桌做了哪些事?

2019-11-18信息快讯网

樟茶鸭、照烧鸡、焗猪柳……18到20元,不动手就能吃上这样的午餐!这两年,上海为老人们的餐桌做了哪些事?-信息快讯网

不久前正式开门营业的古北老年人助餐点是古北市民中心里人气最旺的场所之一。川湘樟茶鸭、秘制焗猪柳、日式照烧鸡……老人以每餐18元至20元的价格,就可以享受到包含大荤、小荤、蔬菜、开胃菜、汤品、主食在内的丰盛套餐。

今年11月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古北市民中心。在老年助餐点,习近平同正在用餐的居民热情交谈,询问饭菜可不可口、价格贵不贵、对社区便民服务还有什么新要求。

习近平指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党中央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要把政策落实到位,惠及更多老年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得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这关系到老年人口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晚年幸福,也关系到他们子女工作生活,是涉及人民生活福祉的大事。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勤皓告诉记者,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增长,本市老年助餐服务需要进一步深化发展,既要解决吃得上,更要解决吃得好。对此,上海今年将“新增200个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再次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目标是到2022年底全市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数量实现翻番。

在本就紧张的城市空间里再挖掘更多助餐场所?为了完成这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上海提出了四条解决之道。

樟茶鸭、照烧鸡、焗猪柳……18到20元,不动手就能吃上这样的午餐!这两年,上海为老人们的餐桌做了哪些事?-信息快讯网

四路并进,2022年助餐服务场所数量翻番/本报记者王嘉旖制图

城市烟火气尽在社区“大食堂”

从当年的初代爱心助餐车,逐渐演变至后来的社区食堂、助餐点,再到如今的新一代移动助餐车……社区助餐的形式随着时代需求而不断变化,城市在演进,但终有一丝烟火气值得保留。

“煎饼味道老好额!”“供餐全程都看得到,食品安全有保障!”这些天,一辆外形酷似冰淇淋车的红色移动助餐车定时定点停在东方城市花园二期社区门口,成为居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早起的清晨,阿姨爷叔们不用再守着家里的冷冻食品,高高兴兴下楼买上豆浆油条,圆了吃上一口热乎早饭的念想。

樟茶鸭、照烧鸡、焗猪柳……18到20元,不动手就能吃上这样的午餐!这两年,上海为老人们的餐桌做了哪些事?-信息快讯网

图为东方城市花园二期社区门口的移动助餐车/本报记者袁婧摄

早在10多年前,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上海开始推行“爱心助餐车”项目。一晃多年,这辆助餐车也迎来升级版,在嵌入更多服务功能的同时,还能为社区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煎饼、盖浇饭、炒面……助餐车上花样繁多的选择,让大家直呼吃得过瘾。

“固定+流动”助餐,解决老人一日三餐

方圆两公里内找不到早点摊,这曾是困扰东方城市花园二期社区居民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曾经,为了早餐能吃上一根油条,阿姨爷叔要蹬上自行车,骑行10多分钟,到最近的小菜场买早点。

今年,南码头路街道成为市民政局、财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探索“移动型餐车”项目试点落地单位。8月21日起,一辆大红色移动助餐车开进小区。自此,每天上午七点半至下午四点半,社区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安全可口的餐食。每天早晨,阿姨爷叔们可以在家门口买到香喷喷的煎饼,中饭和晚餐还有盖浇饭、蛋包饭、两荤一素套餐可选,价格从10元到12元不等。

樟茶鸭、照烧鸡、焗猪柳……18到20元,不动手就能吃上这样的午餐!这两年,上海为老人们的餐桌做了哪些事?-信息快讯网

图为南码头路街道社区食堂/本报记者袁婧摄

阿姨们最关心的安全卫生问题,这辆红色助餐车也提供了解决方案。虽然助餐车整体面积并不大,但操作台、冷冻柜、洗手台、消毒区、垃圾处理箱等设备一应俱全,保证出车食品的安全卫生。所有餐品一律从中央厨房统一经由冷链配送至助餐车,如果遇到餐品不足的情况,则可以随时远程呼叫补给车配送,以应对社区庞大的用餐需求。

近年来,个性化养老服务被频频提起。探其究竟,要做到哪一步才算个性化?或许,正在不断探索、试错的助餐服务能为此解答。

虽然开张不久,但对移动助餐车的评价并非一边倒。在好评如潮的背后,也有不少老人对助餐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有些老人觉得移动助餐车固然好,但没有可以坐下来吃饭的地方,仍然有些不方便。为此,东方城市花园二期居委会特地腾出了约2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作为社区助餐点。

探寻社区食堂“网红之路”的背后逻辑

中午11点,姚玉兰照例走进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的食堂,仅花了11元,就顺利买了份红烧肉、青菜和米饭。这个社区食堂,如今已是周边地区有名的“网红餐厅”。不过,在名气倍增的同时,这家社区食堂的菜价并没有涨。因为价格公道、菜品质量高,除了附近居民,越来越多年轻小白领也慕名而来。

眼看着客流量越来越大,“网红食堂”的供应能力也略显捉襟见肘。为满足更多人的助餐需求,该食堂后厨今年开启了新一轮改造,在进一步扩大面积的同时,增加了更多干湿分离设施,保障后厨食品卫生。据嘉兴路街道社区服务办主任熊洁介绍,改造后的社区食堂每日供应量能达到2000人左右,包括堂食以及外送。

樟茶鸭、照烧鸡、焗猪柳……18到20元,不动手就能吃上这样的午餐!这两年,上海为老人们的餐桌做了哪些事?-信息快讯网

图为老人正在向窗口服务人员咨询菜价/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今年6月初刚刚开业的漕河泾街道社区食堂选址有些特别。街道在区国资委的帮助下,成功腾挪出一幢商业楼宇内约450平方米的一楼门面房用作社区食堂,并引入了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成为社区食堂运营方。特殊的地理位置,让漕河泾街道社区食堂从成立之初起,就脱离了老年食堂的单一定位,成为社区老人、楼宇里年轻白领的“共享食堂”。

在最初餐厅设计时,运营方特意加入了更多适老化元素。比如,可以360度旋转的爱心餐椅,可以让腿脚不便的老人更方便地起身或坐下;社区食堂里的餐桌都是圆角防撞设计等等。而为了更好满足不同人群的用餐需求,漕河泾街道社区食堂也特意制定了错时用餐方案。

樟茶鸭、照烧鸡、焗猪柳……18到20元,不动手就能吃上这样的午餐!这两年,上海为老人们的餐桌做了哪些事?-信息快讯网

图为漕河泾街道社区食堂专为老人口味炒制的小锅菜/本报记者王嘉旖摄

漕河泾街道社区食堂运营方负责人鲁小锋介绍,老人们吃饭一般都比较早,因此食堂每天上午10点半至11点半主要对社区老人开放;11点半以后,商业楼宇里小白领们是社区食堂的主要就餐人群。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社区食堂每天都会烧两波菜。第一波菜针对老年群体的口味,不仅米饭煮得偏软,烧菜的时候也特别注意少放辣椒等刺激性调味品,此外还推出了各种无糖菜。而推出的第二波菜则更符合小年轻的口味,米饭稍稍硬一些,并特别增加了干锅等年轻人喜爱的菜品。

大食堂是社交载体,也是自治空间

与商业餐厅不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社区食堂的客户黏性极强。就算是非营业时间,一波又一波的老人也会坐在这里聊聊天、喝喝茶。近年来,逐渐兴起的社区食堂在基础的助餐功能之外,还被赋予了更多意义。

记者走访沪上多家街道的社区食堂后发现,这些社区助餐场所大多和日托所、社区事务中心等社区服务设施混搭在一起,成为社区综合活动空间中的一员。同享一个空间,社区食堂、日托所与养老院之间也在互动中不断发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

位于浦东新区临沂五村的南码头路街道社区食堂就设在为老综合服务中心内,二楼是日托所,旁边还有辅具租赁点、养老服务顾问点。日托所的老人可以选择在所里吃饭,高兴的话,也可以到社区食堂来用餐,与社区居民们聊聊天。

樟茶鸭、照烧鸡、焗猪柳……18到20元,不动手就能吃上这样的午餐!这两年,上海为老人们的餐桌做了哪些事?-信息快讯网

图为嘉兴路街道市民驿站第一分站内的活动中心,老人们吃完饭可以来这里排练/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被誉为“网红食堂”的嘉兴路街道市民驿站第一分站社区食堂,也遵循着这样的构建逻辑。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分站的可用空间更大,因此还设置了养老院、社区居民活动空间等。年近八十的喻昌珠与老伴两人每天都会手牵手,从家中步行到社区食堂吃中饭。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但却格外喜欢大家围成一圈一起吃饭。像喻昌珠老人一样对吃饭在仪式感上有执念的老人不在少数,热热闹闹边聊边吃,嵌入居民区的一个个社区食堂恰好满足了老人们的这一念想。吃完饭,两人还会走进日托所,一起参加各种活动,从剪纸到手指操,好不热闹。

漕河泾街道社区食堂则在设计之初就引入了社区自治空间这一概念。食堂内的墙面上还按时间顺序挂上了一系列照片,展示漕河泾街道的“前世今生”。从原漕河泾镇政府的办公楼到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旧址,一张张黑白照片瞬间牵起漕河泾社区“原住民”们的过往回忆,同时也让更多新漕河泾人了解社区的种种过往。食堂内450平方米的空间被分割成数个独立区域。靠窗区域,特别摆放了一张可容纳数十人聚会、用餐的长餐桌。这一设计让这方空间成为举办烘焙沙龙、读书会等社区活动的最佳地点。

时间之轴不断滚动,推动着城市继续演进,“新生”的一个个社区食堂,既解决了居民们的一日三餐,也成为重要的社交载体、自治空间。

作者:王嘉旖

图片:题图来源为新华视点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张懿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连续两年考察上海,总书记都关心了老人们的晚年幸福生活。上海,为老人们的餐桌做了哪些事?
你好上海!
“白大褂”“小红叶”“蓝精灵”“小黄人”,“四叶草”里这些彩传递上海温度
上海童话节落幕:5.7万个家庭记录下亲子共读时光 ,参与者从申城辐射至整个长三角
呵护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市教委将着力做好三件事
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致全市人民的感谢信
进博会搭起大舞台:上海向亚洲演艺之都迈出坚实步履
所有人都会老去!要不是这些热心民警,这些老人的结局或许会很让人揪心
“有一颗中国心的巴西老人”期待金砖峰会
外交部批美英涉港言论:他们的口头正义暴露出双重标准和别有用心
1966年的上海户口转去哪里了?76岁老人叶落归根遇难题……
市中心开出社区长者食屋,老人点赞:性价比高
遇见习近平丨“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于是有了他们的故事……
重磅!《关于加快虹桥商务区建设打造国际开放枢纽的实施方案》官方解读来啦,到2025年基本建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
快讯!港媒:被暴徒扔砖击中头部的七旬老人离世
外交部驻港公署敦促美方立即停止干预香港事务:你们的“黑手”被抓了个现行
文汇书单│近期人文社科类图书精选
七旬老兵寻战友 民警助力终圆梦
AI+场景应用设计、区块链解决方案……320名选手角逐“上海服务”专场竞赛
不断突破高龄手术禁忌,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东院骨科成功为多名百岁老人手术
抱残疾人上下车,上海公交司机获外地游客点赞
8名上海科学家获2019年何梁何利奖,31岁刘真成最年轻的获奖者
老人选择去哪里过冬?除了温暖,交通和医疗条件同样重要
13家世界媒体巨头负责人聚首上海 探讨全媒体时代媒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社区餐桌让老人们“乐胃”又暖心
如何激发老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收入待遇
最美逆行者!舍小家为大家,他们​用生命守护着我们的安全
国内全职做科普的不到20人?他立志让孩子也能看懂量子力学
感人!37分钟紧急救治,医生飞机上用嘴帮老人吸尿800毫升
感人!37分钟紧急救治,医生飞机上用嘴帮老人吸尿800毫升
王安忆说母亲茹志鹃 :“他们的人性比我们深刻得多……”
到2022年底上海老年助餐场所将增至1600家,老人“吃不厌”的温暖餐桌如何打造
到2022年我国将突破一批面向工业互联网特定需求的5G关键技术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