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2年底上海老年助餐场所将增至1600家,老人“吃不厌”的温暖餐桌如何打造

2019-11-22信息快讯网

到2022年底上海老年助餐场所将增至1600家,老人“吃不厌”的温暖餐桌如何打造-信息快讯网

图为南码头路街道社区食堂丰富的菜色和高标准的食品卫生让前来食堂用餐的居民和白领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吃得放心。/本报记者袁婧摄

天气渐凉,一顿热乎、美味的午餐是老人们的“头等大事”。近年来,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加速布设老人们的温暖“小餐桌”,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遍地开花。为了满足更多老人“吃得好”的需求,上海又为自己定下了更具挑战性的目标——到2022年底,在现有800多家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增至1600家。

以老人们的“一餐饭”需求为突破点,上海还将在为老服务上进一步挖深挖潜:以午饭为起点,不少社区将助餐服务延伸至早饭、晚饭,甚至还包揽了养老服务种种“痛点”,将“小药箱”“小浴室”也一并纳入;不少供应量有余的社区食堂还向周边居民、白领青年敞开大门。在助餐服务之外,叠加了人情温暖的社区食堂成了社区里的情感映射。

到2022年底上海老年助餐场所将增至1600家,老人“吃不厌”的温暖餐桌如何打造-信息快讯网

图为南码头路街道社区食堂/本报记者袁婧摄

“适老化菜单”成为核心竞争力

家里的小餐桌会根据季节变化、老人口味调整;如今,沪上大大小小社区食堂也都致力于“研究老人”,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走进这些社区食堂,你会发现,菜品“花样经”越来越透——从滋滋作响的干锅,到冒出腾腾热气的炖品,在保证健康饮食的前提下,社区食堂掌勺人尽己所能兼顾老人的口味偏好。

每当用餐高峰来临,浦东新区南码头路街道东盛居民区内助餐点“和合聚”志愿者许沂总会不自觉观察起老人们的剩饭。半年下来,她对老人们的饮食结构更有心得——比如,鱼肉刺太多,最好不选,非要选的话就是带鱼。通过与供餐单位不厌其烦地沟通,“和合聚”的菜单经历了一遍遍适老化改造,赢得了许多“回头客”,甚至还有不少老人排队预订餐位。

到2022年底上海老年助餐场所将增至1600家,老人“吃不厌”的温暖餐桌如何打造-信息快讯网

图为南码头路街道社区食堂根据老人们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对菜品和米饭的软硬度进行了改良,受到了广泛好评。/本报记者袁婧摄

同样是带鱼,南码头路街道社区食堂大厨戈国健以一道“干煎带鱼”获得了社区老人的一致好评。但仅有这样的核心菜品还远不够,每隔一阵,戈国健都会淘汰并新增几个菜品。社区食堂与社会餐饮机构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社区食堂是老人“家门口”的餐桌,几乎天天都来吃——要保证每一位进到社区食堂的老人“吃不厌”,必须根据季节变化推出时令菜品,让老人尽可能少吃一些重样菜。

东方城市花园二期小区的居民除了南码头路街道社区食堂外,还可以凭心意选择楼下的“移动型餐车”或是拥有室外餐位的小区助餐点。南码头路街道相关负责人王莹这样解释,丰富助餐形式,也是为了让老人在吃饭这件事上能拥有更多的比较和选择。

“一餐饭”撬动综合为老枢纽建设

眼下,上海正在全面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以“一餐饭”为突破口,更多社区要打造全能型为老服务综合枢纽。被誉为“网红食堂”的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市民驿站第一分站就遵循着这样的构建逻辑:一楼是社区食堂,二楼则设置了托老所、社区居民活动空间等。80岁的喻昌珠与老伴每天都手牵手,步行到社区食堂吃中饭,再到二楼的托老所上手工课。

在市中心,社区食堂与托老所、社区事务中心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的混搭,最初是为了解决空间资源有限的问题,但也因为同享一个空间,社区食堂、托老所等在互动中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到2022年底上海老年助餐场所将增至1600家,老人“吃不厌”的温暖餐桌如何打造-信息快讯网

图为在市民驿站的日间活动室,社区老人享用健康午餐,荤素搭配,食材软糯,受到老人的欢迎。/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长乐路528号,这里有个前后花费十年时间酝酿、打造而出的“南京西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十年间,这个全能型为老服务综合枢纽通过自身不断迭代、更新,集“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文化娱乐、安全保障、精神慰藉”于一体。除老年厨房、餐厅外,这里的助浴点、理发室、老年日托中心、医疗护理站等设施站点一应俱全。以“一餐饭”为突破点,这里开拓出的“小药箱”“小浴室”包揽了养老服务“痛点”,让更多老人能够在“一碗汤距离”之内享受社区嵌入式养老的更多便利。

享受社区助餐的不仅是老人

一个个新生的社区食堂,在让社区老人“暖胃”的同时,也在探索向更多白领青年开放,破解他们的“午饭难”问题。

到2022年底上海老年助餐场所将增至1600家,老人“吃不厌”的温暖餐桌如何打造-信息快讯网

图为南京西路商圈夜景灯火璀璨/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南京西路商圈,在一幢幢光鲜亮丽的大厦里,白领青年常常为一顿午餐所困——周边的餐饮食肆不少,但往往价格不菲,50元的午饭是“标配”,想要吃得再好一些,价格就要直奔百元去了。位于成都北路上的新成社区长者食屋正进入装修收尾阶段,预计2020年春节前开放。该食屋建成后,将在满足社区老人需求的前提下,探索向成都北路、威海路周边商务楼宇白领开放。

到2022年底上海老年助餐场所将增至1600家,老人“吃不厌”的温暖餐桌如何打造-信息快讯网

图为中午时分,老人们陆续来到社区食堂就餐。/本报记者袁婧摄

不久前刚开业的徐汇区漕河泾街道社区食堂内,来自漕河泾实业大厦的一批白领青年已成为这里的“老熟客”。这间社区食堂就位于漕河泾实业大厦一楼,白领青年足不出楼,即可享受到一顿美味午餐。通过合理利用社区老人、白领青年用餐高峰“时间差”,社区食堂能够最大限度开发潜能,在吸引更多客流的同时,也力争将社区助餐服务做到极致。

作者:王嘉旖

图片:袁婧
编辑:王翔
责任编辑:邵珍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四路并进,开发更多老年助餐场所
开房时盗刷女友银行卡5万元,上海一男子被批捕
社区获得性肺炎对老年人群危害有多大?这些关键你要了解
打造临港新片区产学融合发展高地,上海建桥学院与上海临港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郭台铭下一步计划曝光?郭幕僚:有考虑参选2024
人事任免:曹吉珍任上海市财政局局长
夜游也迷人!上海共青森林公园的光影菊花,点亮“海派夜经济”
银都路越江隧道的出入口、风塔、绿化如何建?上海市规划资源局集中答疑
原创动力不足、“老书老人”霸榜?一组数据解读国内童书市场
樟茶鸭、照烧鸡、焗猪柳……18到20元,不动手就能吃上这样的午餐!这两年,上海为老人们的餐桌做了哪些事?
不断突破高龄手术禁忌,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东院骨科成功为多名百岁老人手术
老人选择去哪里过冬?除了温暖,交通和医疗条件同样重要
从“田头”到“餐桌”,阜宁积极打造上海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
社区餐桌让老人们“乐胃”又暖心
加油,中国航天!2022前后建成可载3人中国空间站
上海“普通住宅”执行标准保持不变,政策有效期延至2024年
医保要有大变化?2020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老年人占比44%的市中心社区,如何破题“一餐饭”
广场舞背后也有正能量!这家公司用广场舞,向中老年人传递大众健康理念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0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刘鹤人民日报撰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百年张园如何演绎城市更新?或开启“商业+居住”新模式
新科外籍院士费林加:希望在上海建成一个科学家的国际社区
世博花园、江南园林大揭秘!2021年相约世博文化公园
刚刚,上海喜添5名中科院院士!在沪中科院院士总人数达102人
新科外籍院士夏普利斯:他将“第二颗诺奖的种子”埋在了上海
上海检察机关积极构建公益诉讼新机制,两年多立案办理746件
研究上海近代史,为什么绕不开人称“小报状元”的这位“江南一支笔”?
2020年阶梯式休假一公布,瞬间引发“全球大挪移”
一人被奖10万!“高空为老人吸尿”两医生均获单位嘉奖,网友:给我10万未必愿吸
D2W时间55分钟!华东胸痛中心成功救治104岁急性心梗老人
展望2020丨中国创新经济技术充满活力,国际合作潜力无限
关键当口,96岁老人再访中国
到2022年我国将突破一批面向工业互联网特定需求的5G关键技术
足协:初定2025联赛扩军,未来足协内部机构部门将大幅裁减
老人摔一跤就骨折?护骨可以这样做
道不完的感谢!耄耋老人坐公交三次致谢驾驶员
自贸区“新人”、马航搜救人员、老年人的“老师”……一起来听听这群上海青年的演讲吧!
手杖操走红老年群体,成为健身新风尚
中国疾控中心:新报告老年人艾滋病感染者增长明显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