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餐桌让老人们“乐胃”又暖心

2019-11-19信息快讯网

社区餐桌让老人们“乐胃”又暖心-信息快讯网

南码头路街道社区食堂丰富的菜色和高标准的食品卫生让老人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吃得放心。 记者 袁婧摄

编者按

朔风渐起。一顿新鲜热乎、营养实惠的午餐,是让很多老年人能从心里温暖出来的社区服务——自从上海将老年助餐服务纳入政府实事项目以来,越来越多老人告别了隔夜饭菜当“主角”的餐桌。近两年来,上海全力铺开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在这项社区服务上不断挖潜,老人们的小餐桌花样越来越丰富,服务越来越贴心,社区食堂环境也越来越讲究,原本“混混过”的午饭变得精致起来。更加令人期待的是,上海老年人的温暖小餐桌还在向早饭延伸、向更近的“家门口”靠近,有一些地方的“小餐桌”甚至拓展出了“小药箱”“小浴室”……

报记者即日起和读者一起去探访“上海老人的温暖小餐桌”,品品温暖的味道,更感受一下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安心与便利。

中午饭点,走进浦东新区南码头路街道社区食堂,会看到“网红餐厅”的标志性景象——排队;而在上了岁数的人看来,这个长长的队伍还很有“年代感”。

这里的大厨戈国健说,常来这里的老人会提前一小时来“预排队”:他们拿着不锈钢碗,再在碗上放上自己的专属物——或是钥匙或是其他,用来排队占位,“看着一个个不锈钢碗齐齐整整地摆放在出菜窗口前,真的可以用‘壮观’来形容”。

大批忠实粉丝是多年的好口碑积累出来的。戈国健从来不觉得要老人“乐胃”是一件可以“混混过”的事情——除了新鲜热乎,菜的品种也要足够丰富,有营养却也不能一味寡淡,还要综合考虑他们的牙口、高发的慢性病……

一个能让老人们提前一小时来排队的“小餐桌”,其实要满足的是申城老人日益多元的个性化需求。

一道干煎带鱼讲述“网红菜单”的平衡之道

社区食堂,同样“以食为天”。南码头路街道社区食堂在老人们的菜单上下足了功夫。戈国健这个大厨,常常在收银台接待老人,问问老人们对饭菜的喜好和反馈。“大家一般都觉得,上了年纪的老人,口味就会变得寡淡,饮食也应以清淡为主。其实并非如此。”戈国健说,随着年龄渐大,老人的各项身体机能慢慢退化,其中就包括味觉,“老人们的味觉开始退化,因此我们觉得咸的东西,他们反而并不觉得咸——所以,大多数老人偏好‘重口味’。”

但是,很多老人都不同程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重油重盐可不适合出现在老人们的餐桌上。苦思冥想许久,戈国健研发出了社区食堂“网红菜单”。其中,少油却酥脆香嫩的干煎带鱼是一样核心菜品——上了年纪的人不能消化太油的食物,但炸得酥脆的带鱼却能满足老人们对口感的追求。

在保障老人健康的同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口味需求,这就是社区里长者食堂日复一日所追求的平衡。

现做现卖的“移动餐桌”满足老人对早饭的“执拗追求”

南码头路街道对“小餐桌”的探索并不仅限于午餐——事实上,在和老人们不断的沟通中,街道发现,对午饭可以“混混过”的老人们其实对早餐更为重视。热乎,这是他们对一餐早饭的基本要求;但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

东方城市花园二期社区居民陈阿姨对早饭的追求在很多年轻人看来近乎执拗:速冻包子这样的早饭,她是坚决不愿意接受的;为了能在早上吃上一根刚出炉的油条,她可以蹬上自行车骑行10多分钟,去最近的小菜场买早点。其实,和陈阿姨一样的上海阿姨爷叔不在少数。东方城市花园小区居民们在居民代表大会上为早饭呼吁了多年,但受困于有限的空间资源和高昂租金,引进早餐摊位的计划屡屡折戟。◆下转第五版

就在居民们快要放弃的时候,一辆爱心助餐车悄悄开进了社区,居民们的多年夙愿就此达成——今年开始,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探索“移动型餐车”,支持依托中央厨房加工、在餐车加热供餐的“移动型”助餐车进小区服务,送餐到户。南码头路街道作为浦东新区最早尝试助餐服务的街道之一,成为“移动型餐车”首批试点,陈阿姨们成为这一新兴助餐模式的首批“尝鲜者”。

如今,每天上午7点半至下午4点半,社区老人都可以在家门口买到煎饼、盖浇饭、蛋包饭、两荤一素套餐等等。一番实验下来,老人们好评度最高的还属早饭——在繁忙的清晨,能在家门口就吃到现做现卖的早饭,是他们盼望许久的事情。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吃吃下午茶聊聊新生活”

令南码头路街道的老人们最意外的是,“温暖小餐桌”还引入了下午茶——大红色户外庭院伞配上几把古铜色镂空椅,家门口的助餐点居然开出了室外餐位——这一下,“吃饭”已经不是老人们前往社区食堂的唯一目标了。

就在今年10月31日,东方城市花园二期里由居委会办公室改建而成的社区居民助餐点正式启用。这一新开的助餐点专门为老人们设置了户外就餐位,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老人们在户外一边聊天一边吃饭,十分惬意。这里也迅速成了小区里的人气社交场所——阿姨爷叔在此吃饭的同时,也渐渐拓宽了自己的社交圈。

这个助餐点启用以来,王老伯就成了常客。他说,在这里不仅能解决中饭问题,还可以趁吃饭时间与其他老人聊聊天,找到一些与自己兴趣爱好相似的老人,“除了社区小广场、老年活动室,我们又多了一个聚聚的地方——吃吃 ‘下午茶’,聊聊新生活,上海老人的日子越来越讲究”。

作者:王嘉旖

编辑:苏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一颗中国心的巴西老人”期待金砖峰会
怎样抓好“牛鼻子”工作?这位社区里的“超级小哥”给出了答案
1966年的上海户口转去哪里了?76岁老人叶落归根遇难题……
市中心开出社区长者食屋,老人点赞:性价比高
在上海,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养老顾问点已实现街镇全覆盖
燃炸!"我们终于打赢了跟美国政府的官司。"这家上海人为整个华人社区出了口气
社区“智库”让这条背街小巷实现华丽转身
快讯!港媒:被暴徒扔砖击中头部的七旬老人离世
原创动力不足、“老书老人”霸榜?一组数据解读国内童书市场
樟茶鸭、照烧鸡、焗猪柳……18到20元,不动手就能吃上这样的午餐!这两年,上海为老人们的餐桌做了哪些事?
从“田头”到“餐桌”,阜宁积极打造上海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
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即将失效,美日韩防长磋商做最后的挽救仍无果而终
博物馆应成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文化通道
同步设立养老社区和养老院,还保留就餐“仪式感”,医养结合新项目正式投运
小儿看病不用愁!虹口区第一家开设单独儿科门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看是不是在你家门口
老年人占比44%的市中心社区,如何破题“一餐饭”
感人!37分钟紧急救治,医生飞机上用嘴帮老人吸尿800毫升
感人!37分钟紧急救治,医生飞机上用嘴帮老人吸尿800毫升
整整37分钟!万米高空医生用嘴吸出老人膀胱中800毫升尿液
三天横跨近百里?来自江苏的迷途老人被上海静安的民警找着了……
沪上70个社区进入首批康复辅助器具租赁试点,看看有没有你家
到2022年底上海老年助餐场所将增至1600家,老人“吃不厌”的温暖餐桌如何打造
新科外籍院士费林加:希望在上海建成一个科学家的国际社区
国际志愿者日,一群大学生志愿者在这里和老人们亲切互动.........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