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分享我在过去20年关于互联网教育的经验。20年前,也就是1999年,当时电脑并不普及,甚至可以说是罕见。我在印度新德里做了一个实验,我把电脑镶嵌在墙上的洞里,露出屏幕、键盘和鼠标,但是并不给当地人任何指导,而且电脑上所显示的所有内容都是英语。
当时人们就开始议论:他们根本不懂英语,也根本不懂电脑。那他们如何利用电脑?
第二天我就发现,有一些孩子居然已经开始用电脑在玩游戏了。我非常惊讶,我也不知道原因何在。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他们是如何学习的。他们还只是处于打打闹闹的年纪的小孩,为什么能够无师自通地学习如何运用计算机呢?
从当时拍摄的视频中可以看到,一台电脑周围有十几二十个学生,并没有任何人指导,但是我能看到事情朝着非常有趣的方向进行,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确实越来越擅长使用电脑,并且确实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使用电脑。所以说,小孩是可以通过自我学习来使用电脑的,但那时并没有人知道,特别是20年前根本没有人想象过他们会使用计算机,因为我开展实验的那个地区,相对比较贫穷,也没有人懂互联网,更没有人懂计算机。
实验让我感到,三个条件非常重要。
首先,电脑以及互联网必须是一个公开的设施,而且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之下,这是他们能够自我学习的第一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是所有孩子必须一起,而不是单独使用电脑。而且这些群体学生的构成必须要多样化。
第三就是安全的公开环境。
满足这三个条件,孩子能够自我学习如何使用互联网。
同样在2006年,我在伦敦的一所学校也进行了一个实验。在一个教室里摆放了5台电脑。散落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很快,就有几个人围在一台电脑旁,分成了几个群体,他们也能够在老师的不断提问下自主学习。
研究结论表明,贫民窟孩子们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可以以小组自学的形式完成计算机、英语、数学等学科内容的学习,而且学习成绩与有教师教 授的班级几乎没有差异。
后来,“墙中洞”实验从乡村和贫民窟地区延伸并应用到城市社区和学校, 最终形成了没有成年人介入的自组织学习环境 (Self-Organi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SOLEs)。 SOLEs 旨在利用 6~13 岁孩子的好奇心和参与驱动 学习的兴趣,帮助教师和家长鼓励孩子探索和解决 问题。
这种进程叫自我组织化的学习环境。你可以想象出它能够形成对于世界的整体把握自我组织学习的环境, SOLE(Self-Organized Learning Environments)的环境。英国很多学生开始SOLE,很多老师觉得这种方法非常好。
这种方法就以英国为起点推到很多国家,在英国、澳洲以及美国,然后非常多的老师开始使用这种教学方法。
怎么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其他地区?这个技术能帮助我们达成这个心愿,我设置出了,我们把这个项目称为“奶奶云端”,凡是对学习感兴趣的人,他能够每个星期一小时使用这个云端,我们可以用即时通讯的工具,用微信联系,告诉他们该怎么做,他们不需要教任何知识,有时候只需要问一个问题就可以了。
最后,在2013年时我获得了TED的大奖,我用奖金去构建7个实验中心,5个在印度,两个在英国。这么多实验中心我们把它命名为“云端学校”,它不是虚拟的,而是实体的学校,我们用这种互联网把所有课堂连接在一起,互联网是镶嵌在学校内部。
从20多年的实验当中能找到怎样的结果呢?
有三个发现:首先第一个发现,学生能够学习如何使用任何的设备,自学就能够使用了,这是常识,不管是电脑还是手机,不需要教他们怎么用。
第二,我们都非常担心学生会在网站中找到错误的信息,所以我们要非常谨慎,我的这个实验能展示,如果你能让所有学生通过组合化的方式自学搜寻信息,他们能够有效地、正确地搜索互联网,并且快速地学习,并且规避错误的信息,但是,如果让一个学生用一台电脑,就非常危险,他们很容易会暴露在有害信息当中。
第三,用英文做阅读理解,当学生进行自我组织化的环境当中,他能够自学,永远在自学,同时你不需要跟他们解释任何东西,也不需要组织监督他们,他们需要自我理解,相互交流,来相互理解,这种结果的话,他能够大大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你可以测量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你不需要教学生来用技术,他们能自学,你不需要担心孩子从互联网当中学到错误的信息,因为他们是通过小组的方式可以做纠正,那么你不需要让他们赶时间,他们只需要自己做,给他们一个时间点就完成了。
云端学校可以教会他们很好的搜索能力,可以获得知识留存量,提高沟通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我们能够改变老师的行为,老师之前做很多讲座,他们作为一言堂的主导人,现在老师要坐下来就可以了。他们应该更多地思考帮助学生为未来三四十年、为未来新的世界的工作做好准备,为未来未知的世界做好准备。老师只需要做一件事,告诉他们,你需要自己去做,我将会跟随着你。
其实,在我还是小孩的时候,老师会告诉我,我教你怎么去做,现在我们要改变这种教学的模式,我们教学体系已经过时了,我们所用的教学系统还是五六十年前的,一个老师教所有学生,我们需要改变这种系统,同时也需要改变考试系统。过去,我们考试系统是专注于我们的记忆力,但是新时代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的工具来进行记忆,因为现在我们可能在知识的记忆量上只是40-50%,我们也必须要进一步改变我们的考试模式。
过去我们会学很多的东西,来应对我们可能出现的任何的问题。
所以,我们思考一下,20年前大家所学到的知识,在今天有多少被应用起来?所以,我们必须要改变以防万一这样一种现象,因为像过去所有的图书馆、老师等等,他们都不能够伴随你一生。而且,过去我们是尝试把所有东西压缩在你大脑中,用记忆留在大脑中,但是现在我们应该要把它转换成及时解决,有问题就运用身边的设备和技术去解决。所以,从以防万一转变到及时解决,我觉得这是我们新时代的一种新的素养。
我们现在应该在遇到问题就当下解决,这是我认为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一种转变。
为了做出这样的转变,我们需要做什么?我们需要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提高我们的沟通能力,以及计算能力。这是和过去不一样的,而理解能力应该包括了阅读能力和计算能力,也应该包括所有的书写能力,所以这是结合今天的设备我们能够把以前所有的技能涵盖进去。
最后,我有四点建议:
首先,我认为我们要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学校的一个正式的科目来进行学习,比方说现在我们使用微信或邮件,可能大家不知道我们如何把一种文本转换成另外一种文本,为什么我们一天24小时做的事情,我们根本没有深入了解,为什么我们在打字时是以这样一种形式进行呈现呢?它背后的机制我们是否有认真去思考过?
第二,应该要把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引入到学校当中,并把它变成我们的一种科目,而在这边我觉得它应该算是一种数学以及互联网网络的结合,所以学生必须要理解。
第三,我们要把现有的教学体系或课程分成三个主要部分,首先第一个对我们生活是非常必要的知识,比方我们遇到紧急的情况如何去解决呢?第二个了解有用的知识,应该归为第二类。第三类是考试应该考的内容。
最后,我想说在过去我们的一些考试系统,考试机制并不是十分成功的,我们今天应该运用新的技术,比方我们现在遇到新的问题,我们会拿出电子设备拿来搜索,所以我觉得考试当中应该把这些设备给回到学生,在考试当中利用设备帮他们解答问题。
(据了解,在第五届教博会期间,将展示1788项国内外优秀教育创新成果(含国际项目169项),并将举办国内教育热点主题、国际教育创新趋势、社会力量驱动教育创新发展三大系列高峰论坛、教师教育“高峰”论坛、第二届大学生研究生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以及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系列论坛等,共计50多场活动。)
作者:苏伽特·米特拉
编辑:姜澎
责任编辑:姜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