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头不好”是因为“年龄”?让骨细胞“动起来”打开骨退行性疾病治疗新局面

2019-12-05信息快讯网

“骨头不好”是因为“年龄”?让骨细胞“动起来”打开骨退行性疾病治疗新局面-信息快讯网

在大众普遍认知中,“骨头不好”这个锅就应该由“年龄”来背,但根据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张长青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显示,“骨头不好”可能只是由于其内在的协同机制出现了问题,并非一定是“坏了”“死了”,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子刊Science Advances。

骨细胞是骨生长以及重构过程中极为重要的调控细胞,由成骨细胞分化而来,成熟后包埋在骨的矿化基质中。

“我们人体内的骨细胞生活在一个低氧的环境中,一般来说其寿命长达50年左右。”张长青教授介绍,骨细胞中有很多线粒体的存在,线粒体就好比是电池,为骨细胞提供生命活动所必要的能量。“我们经常说年纪大了骨质变差了,其实就是因为大量的线粒体损伤及无法转移引发了骨细胞的衰老。”

因此,科研团队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减缓甚至是修复线粒体的损伤。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线粒体大量分布在骨细胞的突触网中,并且在老龄化过程中,线粒体的分布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简单来说,就是伴随年龄增长,线粒体的活性降低,其转移能力也降低了。”通过构建线粒体荧光标记的转基因小鼠和体外骨细胞3D共培养技术,研究人员发现,通过线粒体间的传递与转移,可以达到相互协同、支援的效果,从而恢复受损骨细胞的能量代谢。”

张长青教授进一步解释,通过活细胞荧光成像技术,研究人员发现线粒体的传递过程依赖着线粒体与内质网的接触。“如果把线粒体比作是能量,那么内质网就是转运能量的传输带。当线粒体与内质网的接触蛋白Mfn2受到抑制,健康细胞传递线粒体的能力也明显受到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老龄化过程中,Mfn2确实表现为在骨细胞中的表达量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

从关注骨病的治疗,到关注骨病的发病机制,张长青教授团队的这项研究揭示了线粒体与内质网的接触调控着骨细胞之间重要的能量协同机制。这无疑为治疗骨退行性疾病打开了新局面,为骨质疏松、骨坏死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潜在调控靶点,从而在临床应用中通过提前干预为老年性骨病的诊治前置防线。

作者:李晨琰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许琦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病太“偏心”!八成狼疮性肾炎患者为女性,打破传统治疗无奈,全新适应症药物开先例在华获批上市
山东9岁男孩为父亲捐献造血干细胞:我不怕,我这是在救爸爸!
癌症治疗兴起“第四次革命”?《自然》刊登重磅研究:找到了癌基因真正在哪里!
最新研究:破坏干细胞可使血液移植更安全
11岁的他创造了全国自考史上最小年龄毕业生的纪录!未来计划考MBA
卵巢癌五年生存率仅提高0.4%,治疗终迎新突破:一线维持治疗进入全人群时代
怎么还吃,胃里没点数吗?《细胞》研究刷新认识,撑不撑还得问肠道
打破卵巢癌治疗领域僵局,首个中国卵巢癌一线维持疗法PARP抑制剂获批
性感歌舞下是对“娱乐至死”的讽刺,百老汇经典音乐剧《芝加哥》再返上海
【云间漫谈】"南村映雪"说泗泾
流浪犬扑邻家男孩,96岁奶奶以身挡犬倒地不起,医生被感动迎难而上闯手术年龄禁区
细胞免疫治疗中国创新再下一城!张江药企美国血液病学会年会上公布最新临床数据
我国房颤规范治疗率亟待提高,上海专家携手打造房颤患者管理模式
沪剧艺术节剧场之外更“有戏”:实现全年龄公益演出“全覆盖”
为中国患者争取更多生机!纳入新型抗癌药等新治疗方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发布
肝癌一线治疗11年来重大突破,患者死亡风险降42%,专家发出提升患者长期生存倡议
梅兵出任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因年龄原因卸任
美国华人科学家重磅新成果:重编程T细胞增强癌症免疫疗效
肺癌免疫治疗新药落地,中国内地首个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细胞肺癌PD-L1免疫抑制剂获批
今日《细胞》封面重磅好消息:首次看清体内所有癌症转移!科学家发现近四分之一位点无法得到有效治疗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