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藏品大系”第一部著作将于近期出版,仅序言便有5万字,主编竟是他!
在书画界,刘一闻是少有的创作和理论两翼齐飞的一位。他师承苏白、方去疾、方介堪、谢稚柳诸前辈,多年来形成了自身书画印完整的创作体系和迥异时趣的典雅风格,同时也是上海博物馆书画、篆刻研究方面最为重要的专家之一。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12月9日,他以三部新著同时首发的独特方式度过了自己的70岁生日。它们不仅刘一闻个人的记录和总结,也是在回望新中国文化文艺工作者的学术足迹、艺术足迹。当天,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和上海博物馆特意召集业界专家为这三本书举行出版发行仪式暨座谈会。
此次出版发行的三部新作中,《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丛书·刘一闻》为上海市文史馆主编的系列丛书之一,收入了书法绘画等作品200件,包括书画文献、艺术大事记等,较为完整展现其创作历程和创作成就。目前该丛书已经出版了六卷,前五卷都是国画系列,此次刘一闻卷以书法系列为主,兼有国画、文选等,也是该系列最年轻的作者。《三德馆印迹》收录印章200余枚,皆为刘一闻近十年来的创作。《一闻艺谭》则是他60岁到70岁间的学术思考。
据上海博物馆研究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单国霖介绍,刘一闻上世纪80年代便在书界崭露头角。1990年夏天,谢稚柳将刘一闻推荐到了上海博物馆从事书画研究工作,他的重心从创作转向为研究馆藏书法的研究工作,承担了该馆书法馆的策展工作,并撰写了许多理论文章。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透露,由刘一闻担任主编的《上海博物馆楹联藏品》将于近期出版。作为“上海博物馆藏品大系”的第一部著作,这部巨著光是序言便有5万字之多,系统梳理了上海博物馆的楹联藏品,也是刘一闻研究员在上博工作“收官之作”。
在创作层面,刘一闻的书法从进入博物馆工作以来也有较大发展,早期他的作品更多篆隶之风,现在则融入草书、行书的成分,更加飞动灵活,这得益于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入研究和体会。
除了研究、创作,刘一闻也孜孜不倦地当好文化的传播者和解读者。此前,刘一闻作客中华艺术宫十二艺节讲座,通过作品图例结合具体书家的创作实践,向观众揭开书法碑帖之学的奥妙。他借海派书家赵之谦、沈曾植的案例告诫观众,要创新出新路,必须先有丰厚的碑学、帖学积累,从前人经验中汲取养分。“如今有不少打着当代书法旗号的创新之举,比如用毛笔在人体上写字,或是用巨大的拖把写字等,尽管作为实验艺术未尝不可,但他们背离传统的书法艺术越来越远。创新,要做有难度、有高度,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这种尝试才有意义。”
作者:李婷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王彦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