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市政府“为老服务类”实事项目已全部提前且超额完成
记者今天从市民政局获悉,2019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中,所有的“为老服务类”实事项目已经全部提前且超额完成。
据悉,2019年市政府“为老服务类”实事项目共六项,包括“新增7000张养老床位,改建1000张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改造80家郊区农村薄弱养老机构,新建8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新增4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新增200个社区老年助餐场所”。
截至本月初,全市已新增了7202张养老床位,改建了1485张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改造了83家郊区农村薄弱养老机构(计划三年完成的任务,两年完成),新建了83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新增了88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实现了街镇全覆盖),新增了217个社区老年助餐场所。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截至2018年底,本市户籍老年人口已达503.28万,占户籍总人口的34.4%;80岁及以上户籍高龄老年人口81.67万,占户籍老年人口的16.2%。
庞大的老年群体对社会养老服务产生了巨大需求,历届上海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发展和养老机构建设。今年5月,市政府正式印发《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2019-2022年)》,明确提出本市养老服务深化发展的系统谋划和“增量”“增能”“增效”的目标,到2022年,本市养老服务领域重要的指标数量将有新突破,如: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分中心)在街镇全覆盖的基础上数量要实现“翻番”,不少于400家;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总量实现“翻番”,达到1600家。同时,在结构上更加优化,到2022年,养老机构床位数在确保不低于全市户籍老年人口3%,即17.5万张的基础上,护理型床位数要达到总床位的60%。同时,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数要达到8000张。
相关链接:市政府“为老服务”实事项目一、养老床位建设项目介绍
为积极应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需求,本市从1998年起将新增养老床位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至2019年,该项目已持续22年。截止2018年底,全市共有养老机构712家,提供养老床位14.4万张。
二、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改造项目介绍
随着上海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认知症(失智)人群也在不断扩大。认知症老人照料的专业性、复杂性和高强度为老人及其所在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社会需求日益迫切。《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本市“十三五”期间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沪府办〔2016〕70号)明确:提高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照护水平,重点发展面向失能失智老年人的专业照护、康复服务。
为提高本市认知症照护服务水平,加快发展面向认知症老年人的专业照护、康复服务,2018年起本市将“改造1000张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在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机构或长者照护之家)中设置认知症照护床位,为认知症老年人营造家庭式住养环境,提供针对认知症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护、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精神支持、社会交往等专业性、全方位服务。
2018年本市改建认知症照料床位1194张。2019年继续将“改造1000张认知症老人照料床位”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
三、郊区农村薄弱养老机构改造项目介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促进城乡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本市持续开展郊区农村薄弱养老机构改造项目,通过设施改造、设备添置,消除薄弱养老机构安全隐患,提高郊区农村薄弱养老机构的整体设施水平,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能级和服务质量,最终提高入住老人的生活质量。
2018年、2019年将郊区农村薄弱养老机构项目列入市政府实事,受到了郊区农村地区养老机构的广泛欢迎。2018年改造完成44家,2019年计划改造80家。
四、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项目介绍
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是指为社区中失能失智老年人,以及其他生活自理困难的高龄、独居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的日间托养服务设施和机构,这也是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的服务和管理,2017年,市民政局出台《上海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管理办法》(沪民规〔2017〕4号),对设施建设、服务内容、运营、服务和监管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截至2018年底,全市建成运营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641家,服务老年人数约2.5万。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提高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质量,回应老年人喜欢在熟悉环境中养老的需求。
五、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介绍
近年来,本市加大“社区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在全市街镇层面建设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提高社区养老综合服务和管理水平。
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是包括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护理站或卫生站等在内的“枢纽式”为老服务综合体,老年人足不出社区,基本上能够享受日托、全托、助餐、助浴、康复、护理等各种养老服务,实现了一站式综合服务、一体化资源统筹、一网覆盖信息化管理、一门式办事窗口的“四个一功能”。
2018年底,全市已建成180家,2019年实现街镇全覆盖,让老年人就近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颐养天年,增强了老年人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六、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项目介绍
为了重点解决高龄、独居、纯老家庭以及生活需要照料的老年人日常用餐难问题,本市自2008年起,将设立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各区、街镇通过积极规划布点,建设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同时,依托专业送配餐饮公司、养老机构、院校等企事业单位食堂等各类社区资源,基本满足了老年人享受就近、便捷、价廉的助餐服务需求。截止2018年底,本市共设立不同规模的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815个,日均服务老人8万多名。
2019年,为了进一步提升本市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了《关于提升本市老年助餐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明确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新目标新举措。到2022年,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市助餐服务场所数量实现“倍增”(不少于1600个),助餐服务供给能力实现“倍增”,达到全市65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的5%;多元主体参与、送餐到居(村)到户的助餐配送体系进一步健全,成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基本配置内容。
作者:王嘉旖
图片:摄美部
编辑:顾一琼
责任编辑:钮怿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