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个本土化陶瓷新品"东窑·浦东陶瓷"今天亮相
图说:上海首个本土化陶瓷新品"东窑·浦东陶瓷"今天亮相。主办方供图
图说:上海首个本土化陶瓷新品"东窑·浦东陶瓷"今天亮相。主办方供图
尽管早在几千年前上海崧泽、马桥等就掌握陶瓷生产制作技艺,但因为多种原因,上海本土陶瓷生产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中却出现断代和空白。如今,中国陶瓷的一个新品种——“东窑·浦东陶瓷”首次在上海浦东问世。今天,记者从“东窑·浦东陶瓷展”上获悉,东窑是用上海本地原料为主制作的陶瓷,是地地道道的我国东部的“上海陶瓷”。
“东窑·浦东陶瓷”,是相对于我国北方的汝窑、钧窑、磁州窑,南方的越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窑口而言,用上海本地原料为主制作的陶瓷,是地地道道我国东部的“上海陶瓷”。
有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和陶瓷“缘分”已久。诞生于距今5000-3000年的崧泽、马桥、福全山古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红陶、灰陶、原始青瓷、原始黑瓷器物和烧陶的窑炉,标志着上海先民已经开始掌握陶瓷生产制作技艺,并成为中国最早发明掌握轮制陶技艺的地区之一。然而,因多种原因,上海本土陶瓷生产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中出现断代和空白。
为传承陶瓷文化,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2013年上海浦东新区文化部门签约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唐代鲁山花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梅氏永兴堂第十三世传人梅国建入驻上海,次年初开始浦东陶瓷的研发。
为了寻找适合研制“上海陶瓷”的陶土,梅国建跑遍了上海所有县区,搜集了10余种矿、土料,经化验分析,煅烧,加工和上百次实验,终于烧制出了以嫩黄釉、黄凝露釉、琥珀釉、鹅黄釉为代表的“东窑·浦东陶瓷”。
有关专家介绍,“东窑·浦东陶瓷”的诞生,是对中国陶瓷发展的探索性贡献,主要反映在:
——瓷种新。它唤醒了沉睡3000多年前的崧泽、马桥古陶瓷文化,具有较高的学术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填补了上海长期以来无本地材料制作陶瓷的空白。
——釉色新。除传统的黑、白、红、蓝、紫、花釉外,晶莹剔透的琥珀釉、形如脉络的凝露釉、黄中透青带紫的蛾黄釉、黄中透绿泛青白的嫩黄釉、古朴无华的紫金釉等,都是首次出现在上海的陶瓷新釉色。
——器型新。制作理念既师承传统,又融汇现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派艺术风格,如玉兰瓶,取材本土,集传统器形和雕塑为一体。器形和釉色的巧妙结合象征着上海浦东的开放、包容与活力。
据悉,这次展览由上海浦东新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指导,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主办,上海梅氏永兴堂陶瓷研究所承办。展览上共展出全手工制作的作品176件(组)。其中包括白地黄凝露器、琥珀釉器、嫩黄釉器、蛾黄釉器,尤其是玉兰瓶系列,象征着中外文化包容的上海,充满生机和潜力的浦东。
小贴士:
从即日起到10月31日,该展览在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东海岸艺术空间免费向公众开放,地址:浦东新区迎春路3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