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口高密度下的慢行文化
编者按: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召开,届时约100位国家元首将就如何减缓全球变暖交换意见。当前,空气污染已成为绝大多数城市所面临的首要环境治理难题,“绿色出行”刻不容缓,自行车作为便捷的代步工具,再受青睐。“地球村即景”推出系列报道,带您了解日渐风靡的骑行文化。
近年来,随着低碳环保理念在全球风靡,自行车作为既健康又环保的绿色交通工具在世界各国日益风行。日本虽然是汽车发达国家,但同时也是自行车大国。据日本自行车产业振兴协会统计,目前日本自行车保有量达到了8665万辆,紧随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第三大自行车大国。在人均保有量方面,日本约为0.7辆/人,位居世界第六。由于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城市(特别是像东京这样的大都市)寸土寸金、社区密集、道路狭窄,加之日本国民的“我慢(忍耐)”性格,造就了该国独特的自行车文化。
“菜篮车”是首选代步工具
作为3公里活动范围内的代步工具,自行车具有最佳的便利性和机动性。日本大城市社区密集,功能完善,通常在五到十分钟的自行车车程之内,就能找到社区服务中心、超级市场、诊所、邮局、银行、车站、幼儿园、各级学校等生活服务设施,解决各种日常所需。因此日本虽早已成为汽车王国,但自行车仍是当地人生活必不可少的理想好帮手。
日本人最经常使用的自行车车型,并不是欧美国家以体育锻炼为目的的登山车和竞赛类自行车,而是比较类似于我们中国的普通自行车,俗称“菜篮车”。这些自行车前头多半会有方便置物的货筐,后面加装娃娃椅,并装有磨电灯,是否有变速系统并非重点,价位大多在1万日元(约合500元人民币)左右。在日本的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看到骑这种自行车的男女老少,数百万日本人每天都依赖着这样的交通方式生活。
由于日本自行车的数量庞大,在交通繁忙的车站、购物中心周边,或者是人流密集的医院、区役所(区政府)等地方都会为自行车设置专属的停车区,甚至还有类似汽车停车场那样的多楼层自行车停车场,如此一来就解决了因自行车乱停放引发的市容杂乱和影响交通等问题。如果不按照规定停放,自行车就有可能被拖走,须支付罚金才能领回。
即使行人挡道也不按铃
由于人口密度高,日本的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普遍狭窄,造成日本基本上没有专用的自行车道,因此在自行车交通设施上,日本相对落后于其他国家。在日本的交通法规中,自行车的定位是轻型车,原则上可以在机动车道上通行,但由于1970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激增,交管部门颁布了紧急避难条例,允许自行车在人行道上行驶。这一临时性的条例被长期执行,导致目前在日本大多数城市区域自行车在人行道上骑行的局面。
从理论上来说,人行道应该要留给行人,自行车不能与行人争道,但日本的交通现状形成了其独特的自行车交通文化,自行车与行人在人行道上和谐共存。日本的交通优先度是按照弱者优先制订的,因此在人行道上骑行的骑车者必须避让行人,当行人多的时候骑车者有下车推行确保他人安全的义务。而且即使人多,骑车者也不会按铃,这在日本并不是法律规定,而是社会公德,就好比当地的开车人非紧急事态几乎不按喇叭一样。实在急于通过,通常是要说一声对不起,或是故意发出刹车声提醒行人身后有自行车存在,而行人也几乎都会友好地为自行车让道,当然此时一声谢谢也是必须的。
骑车违规也要支付高额罚款
日本的交规对骑自行车有着严格的规定,比如夜间骑车必须开灯,因此当地出售的自行车几乎全部装备有磨电灯;骑车不允许带人,儿童除外但禁止搭载两名及以上的儿童;13岁以下儿童骑车必须佩戴头盔;骑车时不得打伞,不得接打电话;不允许酒后骑车等等。
然而,尽管上述交规已经相当严格,但受到日本没有自行车专用道这一弊端的限制,许多狭窄的人行道往往不能保障自行车和行人安全顺畅地通行,加之许多骑车人越来越忽视“潜规则”,导致日本近年来自行车和行人之间交通事故迅速增加。据悉,日本去年由自行车引发的交通事故高达11万件,是2013年的1.3倍,其中自行车和行人之间的事故上升到2013年的4.2倍,甚至发生了多起自行车撞死行人的案例。为此,日本警视厅在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道路交通法》中,进一步加强了对骑自行车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希望借此减少自行车引发的交通事故。
据悉,新交规针对14岁以上的骑行者,对闯红灯、酒后骑车、单手骑车、在十字路口没有减速、逆向骑车等14项被认定为危险的骑车行为将给予严厉惩罚,部分罚款甚至高达4万日元(约合2000元人民币)。根据新交规,骑车者在3年中被警告超过两次就要到指定的交通规则学习班接受学习,并且需要交付5700日元(约合280元人民币)的学费,不服从者将被处以5万日元(约合2500元人民币)以下的罚款。(本报东京11月13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