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空间提升城市的魅力和品质

2015-11-09信息快讯网

核心观点

城市的物理空间是不容易改变的,但是倘若我们调整、发展它的文化空间,可以在现有的条件下较快地提升城市局部的品质,优化和弥补其各项功能。文化空间之于城市空间的更新有两种功效:一是锦上添花,二是雪中送炭

201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首次以“文化兴市,艺术建城”为理念,以“城市更新”为主题,打造具有“国际性、公众性、实践性”的城市空间艺术品牌活动,从而改善生活空间品质、提升城市魅力。同时,上海市民文化节和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也首度携手,共同推出了“100个上海最美城市空间”和“100个上海城市空间塑造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以此来推动市民对城市空间中文化艺术元素的关注和思考。

对于当代城市规划,文化空间的意义何在?如何恰到好处地融入其中?我以为可从以下三个角度考虑:

物理空间和文化空间的规划设计缺一不可

城市空间一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阐释,首先是城市的物理空间,即城市的基本结构,可以说它是任何一个城市的物质基础。目前上海郊区出现了“睡城”现象——由于缺乏衣食住行、商业休闲、教育娱乐等成熟的区域功能性城市配套,一些地区人口虽大量入住,但仅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则纷纷开车或者乘车往市中心赶着上班,这些地区就是在物理空间的设计规划上存在“先天缺陷”,从而造成了出行不便、交通拥挤以及人际交流的缺失等负面问题。

另一个空间概念是城市的文化空间,即精神空间或者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空间,一方面它并不完全依赖于物理空间,另一方面它能发挥优化、补充、完善物理空间的作用。比如某个地区缺少娱乐、文化、教育设施,便可以在不改变物理空间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充实,甚至创造新的空间。人是文化最好的承载者,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文化空间,所以所谓的人文空间是综合了物理、文化、精神等多方面因素的复合空间。

文化空间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城市的物理空间是不容易改变的,但是倘若我们调整、发展它的文化空间,可以在现有的条件下较快地提升城市局部的品质,优化和弥补其各项功能。

文化空间之于城市空间的更新有两种功效:一是锦上添花,二是雪中送炭。比如艺术节、旅游节,它一定程度上是锦上添花,利用了南京路、淮海路等现有的艺术空间或者较好的公共空间,进一步提升文化意识的素质,增强文化氛围,具有示范性、提高性的作用。

文化空间的另一种功效是雪中送炭,通过文化空间来弥补原来物理空间的不足,或者改善它的品质。例如在上海的地铁、车站、码头、机场等公共场所,拥挤的交通让人感到压抑、烦躁,甚至身体不适。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文化艺术空间的构造就能起到非常好的缓解作用。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很多。莫斯科的地铁道路很深,给人压抑感,但是他们把车站布置得非常辉煌,摆放了琳琅满目的艺术品;台北的地铁利用地铁空间做本土文化和文艺作品的展示,人工创造了一个艺术空间。此外,在老建筑改造过程中也可注入文化的元素,比如将废旧工厂的生产功能转变为创新功能。在“100个上海最美城市空间”和“100个上海城市空间塑造案例”的征集评选活动中,我们不仅要考虑“锦上添花”,更要关注雪中送炭,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艺术空间并非包治百病,也是要有基本的物理条件作为基础,城市的发展不能脱离设计和规划,例如城乡接合部、群租房居住区等等,仅仅依靠改变文化艺术空间并不能解决问题。

文化空间的调整可以弥补物理空间的不足

在上海的城市更新历史上,1843年开埠是一个转折点。在这以前,上海不过是江南地区的一个中等发达的县城。1843年后,以英租界、法租界以及后来的公共租界为基础,形成了新的城市空间。但这并不是上海自主的发展。中国也想建设自己的城市,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为建造新上海市,制定了大上海计划,规划了行政机构、住宅区、体育馆、铁路、公路等多个城市空间,然而,这一计划因日本的侵华战争而停止。

解放后,上海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还提出了“闵行一条街”、“张庙一条街”等微型城市概念。“文革”期间,为了解决极度的生活困难,上海提出“见缝插针”的口号。当时,与其他城市相比,上海的公共空间最狭小、人均居住面积最小。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在城市物理空间的扩张和调整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上海现在的整体规划还不够超前。当下,很多城市都面临着和上海一样的问题:许多原本较为完备的物理空间,在当今已经无法满足大家的精神需求了。但是文化艺术空间的调整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并且可以适当地超前。文化空间的改造不仅要依靠专家、学者、艺术家、明星等,也要依靠广大的群众,经验和创意相结合,现代和传统融合,鼓励创意,又不是脱离实际的标新立异。爱尔兰就有不少通过文化艺术空间调整物理空间的案例。譬如广场上的艺术品每三年会更换一次,每次更换都会举行招标,中标的作品才会被放在广场上;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不断变换,最终形成了新的景点。

目前,上海的文化空间还存在两大问题:第一,相对而言比较单调;第二,往往没有选到最合适的、质量最高的创意。政府部门可以利用现代传媒、特别是互联网的优势,举办一些互联网转播、虚实结合的演出,以及小型的互动活动。此外,还可以做一些比较大胆、前卫、创新的设计,把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概念融合到一起。

过去,上海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说明浦东的物理空间是大的,但当时浦东的公共服务设施、文化设施、便民设施都不太好,所以才会出现这个情况。只有在物理空间的规划与文化艺术空间的打造之间寻找到平衡,市民才能切实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美好。

文/葛剑雄(作者为复旦大学教授)

金九银十涨价机会不大 一线城市的房价含泡沫
找出企业文化创新“源代码”
专业名团演出惠及200万人次 文化惠民升级打造“无围墙剧院”
一线热点城市地价逆市上扬 面粉卖出面包价
近沪7市纳上海通勤圈 长三角巨型城市圈初显
用“负面清单”提升营商环境
楼市地王频现一二线城市 土地出让金却下降
预售20万-30万 自由光树立城市SUV新标杆
新辟1229路填补新江湾城市民出行公交空白点
构筑海外中国文化传播的“硬基础”
艺术教育需要培养更多人参与公共文化
穿戏服 看漫画 品艺术——宜川戏曲节创新形式传承戏曲文化
时下流行的西餐做法 瞬间提升你的品味
还原盗梦空间 能帮你造梦的神奇智能眼罩
中国省级政府财政透明度小幅提升
传统手工艺不该只是少数人“专利”
中台办、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谈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
盘专产优质女票的10大城市买房讨老婆两不误
【书刊博览】文化抗战中的韬奋同仁们
大城市买房PK租房 这样算账才知该如何选择
美研究报告:气温升4摄氏度 上海等城市将被淹
盘点中国最难赚钱的城市 买房千万要避开
独自去偷欢 最适合一个人旅行的7个城市
建设文化强国要体现上海担当
提升开放能级实现互利共赢
经济实惠空间大 10万元内7座家用车推荐
日本:人口高密度下的慢行文化
展示非遗文化创新传递网络正能量
美国各地提升警戒以备不测
孟建柱: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和服务群众水平
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解决之道
上海举办40余场旅游文化进社区活动
提升团的“颜值” 为党凝聚青年
张江蚂蚁创客空间启动“孵化”
北上广深一间厕所仅换一套省会城市的房子
大数据告诉你 哪个大城市的吃住行最划算
思南公馆打造"文化空间" 每月放映一部纪录片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