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人工麝香为何意义非凡

2016-01-13信息快讯网

坐在台上的严崇萍、沈祥龙已经两鬓斑白,他们没想到40年前曾参与的一项“绝密”研究,近日终获科学界的最高肯定——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回顾该研究,严崇萍不忘强调,“这是全国大协作精神下的产物”,一群人的攻坚目标在项目名称上一目了然:“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

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产学研结合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德泉领衔,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中药公司、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和北京联馨药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完成,研究前后历时20年。

在业内看来,合作研制成功的人工麝香,已成为中药新药和珍稀动物药材替代品开发的典型样本,开启了濒危药材可持续发展的先河,由此带动了人工虎骨粉、体外培育牛黄等一系列濒危药材替代品研发,对中药现代化具有里程碑意义。

匠心坚守20年,人工麝香终问世

麝香,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之功能,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是中药细料中不可或缺的品种之一。不过,天然麝香取自雄麝香囊中的分泌物,因长期猎麝取香,麝资源遭严重破坏,我国在2003年将麝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严禁猎杀。

“麝香药源紧缺,加之伪劣掺假品充斥市场,已经严重影响到取材麝香的中成药的质量和用药安全。”中西医结合研究领域专家、华山医院王文健教授说。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探索麝香替代品。直到1975年,人工麝香的研发正式启动。是年,上药药材公司参与卫生部主持下的这项研究项目中。

“当时,上海、北京、山东都想争取人工麝香的配置工作,大家就到卫生部开会,鉴于是保密品种,研发难度也大,最后讨论决定大家分头做原料研发,最后组合。”彼时,严崇萍是上海药材公司的一名年轻技术员。作为项目主要合作单位,上药药材承担了人工麝香4项关键组合成分中的2项——“海可素Ⅰ”和“海可素Ⅱ”的研制和产业化。

这研究一干就是20年。“当时条件艰苦,但大家心无旁骛,就奔着一个目标:人工合成麝香。”上海药材老技术员沈祥龙回忆,人工麝香的研发是实验室的“一号工程”,整个实验室不干别的,好多同事从踏入实验室到退休就干了这一件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上海药材技术人员创新性地建立了两项组份的产业化核心技术,解决了从实验室到小规模生产,再到产业化大生产的一系列难点,从而建立了规模化生产的工艺路线。

最终,经项目组各合作单位的不懈努力,以仿生学方法研制的人工麝香终于攻关成功。实验结果表明,人工麝香与天然麝香具有相似的功能主治和适用范围,且安全性良好,可替代天然麝香入药。

1994年,卫生部批准人工麝香为中药一类新药,并定为国家保密品种,“绝密”级管理。2006年,科技部、国家保密局又将该品种定为机密级国家保密技术。

少猎杀2600万头麝,掀开濒危药材替代研究

业内清楚,人工麝香的研制与产业化的成功意义非凡,它从来都不是一味普通的、可有可无的中药材。

据国家药监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760家企业生产销售含麝香的中成药433种,其中431种完全用人工麝香替代了天然麝香,人工麝香的替代率达到99%以上。人们耳熟能详的六神丸、安宫牛黄丸、麝香保心丸等均已完全采用人工麝香。

人工麝香自成果推广以来,已提供人工麝香90吨,充分满足了公众对含麝香中成药、民族药等医疗用药的需求,保证了中华医药品种的传承,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按照含麝香中药品种估算,该研究成果每年带动相关制药企业产生超过300亿元的工业附加值,同时为当地政府解决人员就业、增加利税做出了重大贡献。

据测算,人工麝香启用后相当于少猎杀2600万头麝,有效地保护了野生麝资源,这对促进生态平衡,加强濒危稀缺中药资源的保护,提高在国际上动物保护方面的话语权及国际形象意义突出。

人工麝香是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合成濒危动物药材替代品。在业内看来,它的及时立项和研发,体现了新中国医药管理部门在开发利用濒危药用资源方面超前的预见性,开启了濒危药材可持续发展的先河,也带动了一系列濒危药材替代品的研发。

上海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郑锦说,“此次合作研制也为上海医药未来的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

作为上海药材的母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董事长楼定波认为,上海医药拥有多个国家中药保密品种、15个国家保护中药产品、100多个独家品种,近年来,上海医药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突破中药传承与发展中的瓶颈与关键问题,开展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加强中药关键生产技术研究。

文汇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