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回应“假机票事件”:“平台大了,希望能宽容犯错”

2016-01-13信息快讯网

就在“去哪儿”遭遇多家航空公司发难的同时,“携程”也在近日频频惹上麻烦,被指出售假机票。事实上,在传统电商纷纷“做平台”的情况下,此类事件高发并非偶然。有意思的是,遭遇指责的“平台”常常在声明中表示:供货商违规操作了,平台只是提供接入输出端口,自己就是背了“黑锅”。似乎,一切都是供应商的错。

携程上买到假机票

日前,一名消费者为其好友在携程上订购了从北京到札幌的往返机票,并且收到了电子票号“1633480466”,自助值机的航司预定号为“PT81C2”。但当旅客赶到机场办理登机服务时却发现,根本没有订单信息。这一切让消费者感觉蹊跷:难道机票的电子票号是携程伪造的?

无独有偶,前两天另一名消费者在携程上预订了一张机票,却在国外登机时被认定无效,并险些被所在地机场的警察拘捕。据其表示,他在携程上订的机票被当地航空部门认定是从英航某个客户那里用积分换来的,涉嫌转卖积分。他向携程投诉后,网站又重新出了一张票,但同样是用另一个日本客人的积分兑换来的票,再度被认定为无效票。

携程对于这两起事件的回应是:后续将进一步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管。携程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违规票,包括积分兑换、弃程等航司明确禁止的行为,携程将对供应商严厉处罚。同时,对出行受影响的旅客,携程将首先解决客人行程问题,保证客人出行,并执行退一赔三的补偿标准,保障客人权益。”

电商平台还“靠谱”吗

连续曝光的机票事件让很多人都在朋友圈里问:“网上购票还靠谱吗?”为什么会出现“假机票事件”?答案是:靠谱,但是有前提。理论上,国内机票的主要定价模式是“明折明扣”,不存在某家机票代理商能够获取“独家折扣”的可能。但实际上,众多票务代理“发明”了种种“猫腻”。

携程事件的背后,就可能是一种典型“猫腻”:消费者付款后,供应商先给个票号,之后再利用订票到乘机这段时间差,找寻更便宜的机票。“很多票代为赚取更多的差价都是这样操作的,这次东窗事发有可能是他们忘记或者没能及时买到一张真的同航班机票。”业内人士表示。

事实上,搅局机票圈的始作俑者是去哪儿网,它以“机票比价搜索”杀入在线旅游行业,开启了在线旅游行业的平台模式,让消费者开始比价购买机票,也让明折明扣代理商靠机票代理费赚“跑腿辛苦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但诸如“假机票事件”等问题因此有了生存空间。“平台大了,上线的供应商也越来越多,他们为了销量,压低价格的手段五花八门。”携程有关人士昨天向记者表示,“很多情况不是我们能掌控的,这就是现下平台化的最大问题——希望能宽容平台犯错。”

加强源头管理是根本

在机票业务的产业链上,上游是航空公司,中游是大大小小的代理商,下游是机票预订平台。但是,平台直接面对消费者,就必须把管理好供货商作为首要任务,毕竟消费者吃了亏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平台算账。新消法也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网络交易平台要承担先行赔偿责任。

那么,如何防止类似事件重演?业内人士表示,加强机票源头管理是根本,航空公司有责任严控机票去向,不要让机票以不正当手段流入到非法代理商手中;对于有违规行为的代理商,相关部门应当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呼吁建立代理商的信用制度,奖惩分明;平台则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供货商制度和信用体系,建立黑名单,实行淘汰制度,对违规供货商严惩不贷。此外,作为消费者,也不要被低价冲昏了头脑,在购票前,认真看清楚关于退改和报销凭证等相关内容,不要掉进某些代理商精心设计的陷阱。

文汇报记者 何易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