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英语工作能力社会化考试的现实意义
蔡基刚
核心观点
新一代的英语考试只有不再单纯测试学生的语言能力,而是加大测试学生运用英语从事学习、研究和工作的能力,才能避免和中小学英语考试的同质化倾向,才能避免高校大学英语被日益边缘化的尴尬局面,才有可能把提高大学生用英语直接汲取专业信息、交流专业信息的能力当作高校大学英语的主要教学任务,才有可能落实国家在新形势下对我国高校大学英语的新要求,真正培养出在自己专业和行业内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学生
12月6日,由英语工作能力考试委员会、中国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会和基易测评公司、ATA公司等联合组织的通用学术英语水平考试(TEAP)、英语工作能力通用职场考试(WET)、英语工作能力专业考试(法律、商务)等在上海和北京开考,约有近2000名在校本科生选择参加了考试。这次考试总的名称是专门用途英语系列考试。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测试考生英语运用能力的社会化考试,具有很深刻的学术价值和教学意义。
根据国际语言界的分类,外语教学分为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和通用英语GE(General English)两大类。前者是为一定目的,如为学业和职业服务的外语教学,后者是指除单纯为学习和提高语言之外并无应用目的的外语教学。而ESP有两大类:学术英语和职场英语。学术英语可以细分为通用学术英语(EGAP)和专门学术英语(ESAP)两类。前者侧重培养跨学科和专业学习中所需要的英语口语和书面交流能力,例如用英语听讲座、记笔记、阅读文献、撰写论文和参加国际会议及学术讨论等能力;后者侧重特定学科(如医学、法律、工程)的语篇结构和体裁语类以及工作场所需要的英语交流能力培养。职场英语可以有护士英语、银行英语、海关英语等等。国际上对不同阶段的外语教学作了分工:中小学英语主要是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为主的通用英语教学;大学阶段应开展为专业学习和今后工作提供语言支撑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社会化考试:成绩对应能力的标准化考试
为评估这些不同英语的应用能力,国际上在学术英语方面开发了托福考试,雅思(Academic),行业考试方面开发了托业考试和商务英语考试等等。而中国这次考试是本土化的专门用途英语考试,无论在命题方面还是技术方面都在这些国际化考试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整个考试是基于项目性质的综合学术英语能力,不仅考察他们在学术环境下的听说读写语言能力,也评估了他们从文献阅读到论文写作和宣读的国际交流的能力。本次考试率先采用双模式计算机智能化考试,除了传统机房里机考外,还有可在普通教室甚至寝室里完成无人监考的在线自助考试(考试监考主要通过眼动技术,只要考生视力离开屏幕区域被视作作弊)。这是英语考试历史上一种创新。
这次考试是一次典型的社会化考试。社会化考试首先是尺度参照性考试,不是常模参照性考试。前者主要功能是评价,后者主要功能是选拔。尺度参照性测试是测试考生的成绩与预先设计的能力、目标或技能标准做比较,以此来衡量考生的语言行为是否达到该标准。而常模参照性测试是比较个体考生的考试结果与某一个特定群体(所有参加该次考试的考生)的结果,从而确定这一考生在群体中的位置,也就是说主要甄别考生的语言水平,即在这个群体中哪个考生语言水平高,哪个水平差。简单地说,在尺度参照性考试(如托福或托业,尽管这些考试也采用常模参照记分体制)中,某个考生只要达标,就具备到北美英高校进行学习,或到国际跨国企业工作的资格,就如驾考,通过考试就具有上路资格。而在常模参照性考试中,即使某个考生达到预设标准,是否及格还要看这个群体的平均成绩。如我国高考等,你碰巧参加的一次考试,考生平均成绩都很低,你就可能通过了,而参加另一次考试,考生平均成绩都很高,你的成绩就有可能没有及格。换句话说,这些考试的成绩不完全和能力标准直接对应的,而社会化考试一般是成绩对应能力的标准化考试。
其次,考试机构的非行政化或独立化是社会化考试的另一重要标志。不受教育部门的要求和影响,考生的成绩就可直接寄给考生本人,由考生本人决定考试成绩的使用,而不是像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同时报送学校及有关教育部门,这些部门就有可能利用学生考试成绩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和排名等以达到非考试的行政目的。这种非社会化考试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不少学校为了政绩和排名不得不把学生的四、六级考试成绩与其学位或毕业进行挂钩,这就是我国应试教学的根源之一。
真正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学生
考试是指挥棒,考试具有一定的政治和社会功能。国务院提出2016年起开始新一轮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提出培养一大批在专业领域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提出扩大我国在世界上的学术影响力,就要求改变高校的外语教学,从单纯语言学习的通用英语转移到为专业学习和研究的专门用途英语上来,在这转型中,考试无疑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目前教育部正在研发统一的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正在探索对目前各类考试的整合和调整。但是,这些思路和考试并没有突破原来框架,仍属于第一代考试:都是为了测试语言能力,测试学生英语水平提高的幅度。
而中国英语工作能力委员会等组织的专门用途英语系列考试无疑开创了第二代考试的模式:是测试语言的应用能力,测试考生能否胜任他们专业学习或行业工作的英语需求。新一代的英语考试只有不再单纯测试学生的语言能力,而是加大测试学生运用英语从事学习、研究和工作的能力,才能避免和中小学英语考试的同质化倾向,才能避免高校大学英语被日益边缘化的尴尬局面,才有可能把提高大学生用英语直接汲取专业信息(如用英语阅读专业和行业文献),交流专业信息(如用英语写实验报告、写综述和学术论文,并到国际上交流)的能力当作高校大学英语的主要教学任务,才有可能落实国家在新形势下对我国高校大学英语的新要求,真正培养出在自己专业和行业内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学生。这就是这次考试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为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