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向社会资本“招手”
核心观点
加快形成社会资本公平竞争的市场准入和运营环境,是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必须跨越的首道门槛O全面激发调动社会资本参与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热情和活力,需要以市场公平准入和公平运营为主导,构建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和营商环境
社会资本是市场中最灵动、鲜活的投资要素,是我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社会就业的主渠道,机制灵活,潜力巨大。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资本不断得到激活,从铁路工程建设对民间资本开放,到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从部署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市场能量得到强有力释放。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加大吸引民间投资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到传统上由政府资金和国有企业投资占主体的领域,促进不同所有制资本要素实现高度融合发展,从而共同支撑我国经济的稳定有质量增长,可谓意义深远。
社会资本的“后顾之忧”
目前,我国社会资本投入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社会资本经常遭遇“玻璃墙”。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对社会开放投融资领域,创新投融资方式,吸纳社会有效资本正在成为新常态下经济持久发展的新动力之一。目前投融资机制创新改革已经在水电、核电、电信、铁路等关乎国计民生,同时又是实体经济重点的基础设施领域有序展开。但令人担忧和需要注意的是,在很多领域,虽然已经在政策上明确允许社会资本准入,但各地在执行时仍然存在一些针对社会资本的“玻璃墙”。这些“玻璃墙”让社会资本在一些投资领域屡屡受挫,以致使民间投资者信心受到影响,对政府改革的社会公信力打了折扣。
二是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依然存在。要实现服务产品提供的多元化、优质化,必须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充分吸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有效参与。然而当前一些行业普遍存在政府过度管制,比如电信、石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由于行政保护、行业封闭等原因,社会资源、民间资本难以充分进入,无法形成公平有效的竞争。
三是市场的开放性、运行的透明度不够。比如,有些领域竞争规则和程序透明度低,信息强制披露法规不完善,使得在招标、采购、项目审批等环节不公现象突出、腐败大量滋生,也使得假冒伪劣由于违法成本过低而屡禁不止;再比如,为了保护本地企业利益,有的地方滥用行政权力设置行业进入壁垒,或采取不公平的采购和销售政策,损害了外地企业的正当权益;又比如,市场开放性不够,部分领域存在不当准入限制,一方面优质医疗、教育、养老等资源供给不足,服务饱受诟病,另一方面大量民营资本进不来。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了1043个PPP项目。要激发社会资本的投资热情,亟待健全保障机制,消除其“后顾之忧”。
公平是须跨越的首道门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解放生产力,开发优质新产品,解决有效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使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新的平衡,这就需要提高以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鼓励竞争,打破垄断,放宽准入,减少政府不正当干预为基础和条件。为此,加快形成社会资本公平竞争的市场准入和运营环境,是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必须跨越的首道门槛。全面激发调动社会资本参与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热情和活力,需要以市场公平准入和公平运营为主导,构建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和营商环境。特建议如下:
———进一步以促进公平竞争来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投资者市场准入规则。市场体系是依照特定规则运行的,市场规则不同,市场体系运行的方式和效率将大相径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按照中央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全方位清理和废除妨碍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确实实行“法无禁止即可为”,允许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
———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的“土政策”,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管理。按照统一税制、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的原则,加强对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清理、梳理和进一步的规范管理。
———加快补齐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短板”。建立信用奖惩机制,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同时,还要健全优胜劣汰的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企业破产制度。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实施成效大督查,推进商事登记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全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加强民间投融资监管服务。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角度,创新社会投融资途径和便捷安全管理,打通民间投资者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障碍。目前我国的社会资本被银行体系和证券市场所隔离,在没有完全市场化的背景下,隔离的状态导致市场被分割,降低了社会资本配置的效率,亟须打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障碍,从投融资角度创新融资方式上,打造创新投融资平台,改善私募和民间借贷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监管问题,增强制度供给,强化渠道监管。
文/ 胡卫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教科院副院长)